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1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4859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740300.3

    申请日:2021-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其可以通过利用将制冷剂和冷却剂进行热交换的一个制冷机来控制电池模块的温度,并且可以通过应用在车辆的加热或除湿模式下选择性地操作的气体注入装置来增加制冷剂的流量,从而使加热性能最大化。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1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5603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485661.8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选择性地将在制冷剂冷凝和蒸发时制冷剂产生的热能与冷却剂进行热交换以利用热交换的低温或高温冷却剂来控制车辆室内的温度。该热泵系统通过利用执行制冷剂和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的一个制冷机来调节电池模块的温度,并利用电气部件和电池模块的废热来提高车辆的加热效率。

    用于车辆的冷却风扇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4281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610480370.9

    申请日:2016-06-27

    Inventor: 金载然 元胜泫

    Abstract: 一种控制用于车辆的冷却风扇的方法被配置为在冷却模块中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和空调的工作控制第一冷却风扇的工作速度和第二冷却风扇的工作速度,该冷却模块包括堆叠体散热器、布置在堆叠体散热器的前方的电气设备散热器、关于电气设备散热器和车辆的宽度方向平行布置的冷凝器、以及在堆叠体散热器的后方设置在分别与电气设备散热器和冷凝器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冷却风扇和第二冷却风扇,该方法包括:在根据电动车辆的运行状态和空调的工作而使在冷却模块中设置成一对的冷却风扇工作时通过比较组成元件的冷却风扇的需要速度来单独地控制每个冷却风扇的工作。

    车辆用电池冷却系统
    1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02166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610407453.5

    申请日:2016-06-12

    Inventor: 金载然 李海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车辆用电池冷却系统,用于根据车辆的制冷、制热、制热/除湿及热泵系统未运转模式,选择性地利用制冷剂和冷却水,使搭载于车辆的电池预热或冷却,包括:电池用热交换机,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与热泵系统的制冷剂线连接,通过电池冷却线与电装用冷却系统的冷却线连接,使流入到内部的冷却水和制冷剂选择性地进行热交换;两个第一阀体,隔着电池用热交换机分别配置在电池冷却线上,选择性地连接冷却线与电池冷却线;第一分支线,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接线上的第二阀体与制冷剂线连接;及第二分支线,通过设置在第二连接线上的第三阀体和设置在制冷剂线上的第四阀体,选择性地连接制冷剂线与第二连接线。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系统的简化。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1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8378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510249950.2

    申请日:2015-05-15

    Inventor: 金载然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包括:发动机冷却装置,其将冷却剂循环至发动机并且将冷却剂在发动机散热器中冷却,发动机具有涡轮增压器;电子设备冷却装置,其将冷却剂循环至电子设备,并且将冷却剂在整体式散热器中冷却;空气调节器,其包括水冷式冷凝器和风冷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将制冷剂首次冷凝,风冷式冷凝器与水冷式冷凝器串联联接并将制冷剂二次冷凝,其中,水冷式冷凝器设置在整体式散热器中,冷却模块包括发动机散热器、整体式散热器和风冷式冷凝器,设置在车辆的前部,并且连接至发动机冷却装置、电子设备冷却装置和空气调节器,中间冷却器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侧,使用冷却剂将水冷却,并且连接至电子设备冷却装置。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1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1623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11154858.9

    申请日:2016-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池模块和电气模块的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电池冷却管线,其连接到电池模块并且具有在其中流动的冷却剂;冷却器,其设置在电池冷却管线上,并且通过连接管线连接到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管线,并且在选择性地引入其中的冷却剂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以控制冷却剂的温度;冷却系统,其包括连接到冷却管线的散热器和使冷却剂沿冷却管线循环的第一泵以便冷却电气模块,并且通过第一阀连接到电池冷却管线;以及旁通管线,其通过设置在制冷剂管线上的第二阀使连接管线和制冷剂管线选择性地彼此连接。

    用于液化石油喷射车辆的回流燃油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75259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210599025.9

    申请日:2012-12-31

    Abstract: 一种用于液化石油喷射车辆的回流燃油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回流冷却系统具有通过LPI车辆内的燃油供应管路和燃油回流管路相互连接的发动机和高压储罐,使用LPG燃油以冷却从发动机回流至高压储罐的高温LPG燃油,该回流燃油冷却系统可以包括:热交换器、旁路管路以及阀门,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燃油回流管路上;所述旁路管路连接燃油回流管路的上游和下游,其中热交换器可以插入在燃油回流管路的上游和下游之间以使回流到高压储罐的LPG燃油旁通热交换器并且将LPG燃油供至高压储罐;所述阀门放置在燃油回流管路与旁路管路相连接的部分上,并且根据高压储罐的温度,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与热交换器连接的燃油回流管路。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1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13673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1052410.6

    申请日:2016-11-25

    Inventor: 金载然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可以包括:电池冷却管线,其连接至电池模块,并且允许冷却剂在电池冷却管线中流动;激冷器,其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而连接至电池冷却管线,并且连接至空调设备的制冷剂管路,在所述激冷器中,制冷剂移动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以使制冷剂和引入至激冷器内部的冷却剂选择性地进行热交换,从而调节冷却剂的温度;电子/电气部件冷却设备,其包括散热器和第一水泵,所述散热器和第一水泵通过冷却管路而连接,以循环冷却剂,从而冷却电机和电子/电气部件,所述电子/电气部件可以通过第一阀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电池冷却管线和第一连接管路;以及电膨胀阀,其在冷却剂管路和激冷器之间安装于第二连接管路。

    用于LPI车辆的热交换器
    1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47886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210225021.4

    申请日:2012-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1/20 F02M21/0212 F28D9/005 Y02T10/126 Y02T10/32

    Abstract: 一种用于LPI车辆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管路的热辐射部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管路通过堆积多个平板而形成,并且适用于分别接收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液至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管路,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液在经过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管路的过程中彼此交换热量并且所述被提供至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管路的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液彼此不被混合并且被循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管路以便分别向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管路提供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液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进口;和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管路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出口。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8102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610994255.3

    申请日:2016-11-11

    Inventor: 金载然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用于控制车辆的电池冷却系统中的电池模块的温度,该方法可以包括:驱动车辆;设定电子设备冷却开始温度A′、电池模块的冷却剂冷却开始温度B′、以及电池模块的制冷剂冷却开始温度B";检测电子设备温度A和电池模块温度B;确定温度B′是否高于温度B并低于温度B",以及确定温度A是否低于温度A′;当温度B′高于温度B并低于温度B",且温度A低于温度A′时,关闭第一阀和第二阀的每一个端口、关闭第二膨胀阀的操作、终止控制,以避免冷却剂循环至冷却器和电池模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