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热电厂凝汽余热的蒸汽喷射式热泵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40909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102224.8

    申请日:2008-03-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6

    Abstract: 可以提高热电厂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用于回收热电厂汽轮机凝汽余热的蒸汽喷射式热泵供热系统。技术方案是:由蒸汽喷射器、高压蒸汽管路、低压蒸汽管路、节流装置和旁通连接管路组成。高压蒸汽通过喷射器引射较低压的汽轮机低温凝汽后再进入换热器加热热网回水,从而实现汽轮机低温凝汽中废热的回收。核心部件为蒸汽喷射器,高压的供热抽汽作为工作蒸汽在喷管中加速形成高速射流,而低压汽轮机凝汽作为被引射流体被卷吸至混合室,再经过蒸汽喷射器的扩散段混合蒸汽减速压缩到一定的背压后,排往热网换热器用于加热热网回水,一定背压的混合蒸汽在换热器中放热后凝结成水,返回到电厂的回水系统,完成热电联产机组的热力循环。

    一种带烟气冷凝热回收的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36035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101403.X

    申请日:2008-03-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B30/62

    Abstract: 一种带烟气冷凝热回收的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其结构特点是:烟气/直燃型吸收式热泵装置的烟气出口与冷凝换热器的烟气入口相连;所述热泵装置的蒸发器水路出口与换热器一次侧水路进口相连接,换热器的一次侧水路出口经过内部循环泵与冷凝换热器的水路进口相连,冷凝换热器的水路出口与烟气/直燃型吸收式热泵装置的蒸发器的水路进口相连;供热回路的回水经过外部循环泵分别与所述热泵装置的冷凝器水路入口和换热器二次侧水路入口相连,换热器二次侧水路出口与所述热泵装置的冷凝器水路出口相连且均与供热供水回路相连。系统可有效地利用温度较高的排烟低位热源,回收烟气潜热,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率,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31004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810101065.X

    申请日:2008-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7/38 Y02B30/52 Y02E2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属于能源领域。该系统由汽轮机、凝汽器、蒸汽吸收式热泵、汽-水换热器、热水吸收式热泵、水-水换热器以及连接管路和附件组成。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热网供热温差大,较常规热网运行增大约一倍温差,这样会大幅度增加热网的输送能力,同时由于供热回水温度低,无保温和热应力补偿问题,进而可以降低回水管网和整个管网的投资;利用汽轮机排汽预热大热网回水,并利用循环冷却水作为吸收式热泵的低位热源,优点是尽可能大限度地回收了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在末端采用热水吸收式热泵和水-水换热器组合的方式加热二次网供热热水,增大了大热网的供、回水温差,同时热泵不需要外来能源做驱动力。

    一种多级串联大温差压缩式热泵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093116A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710099607.X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级串联大温差压缩式热泵机组,属于一种在冷、热源侧均可以实现大温差、小流量运行的高效热泵设备。本发明有多级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及相应的节流装置和连接管路组成,各级冷凝器、蒸发器的水路系统分别相互串联构成连通的进出水路系统;相邻冷凝器制冷剂管路之间通过节流装置串联连接,最末级冷凝器与第一级蒸发器通过节流装置连接,相邻蒸发器制冷剂管路之间也通过节流装置串联连接,相应的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压缩机连接,形成制冷剂通路。本发明能有效地加大热水和冷水在热泵进、出口的温差,可按大温差、小流量运行,而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仍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比普通热泵机组大大提高。

    一种热泵与锅炉联合供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916507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610112859.7

    申请日:2006-09-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与锅炉联合运行的供热系统,属于热工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系统含有热泵机组、锅炉、循环水泵、低位热源、散热设备、定压补水装置及连接管路等,热泵与锅炉串联在供热系统中。在实际运行时热媒先由热泵加热,再由锅炉加热,并由热泵承担基本热负荷,锅炉承担尖峰热负荷,这样热泵机组的最大供热能力小于系统设计热负荷,供热温度小于系统最大供热温度,使热泵机组能长期在满负荷或较大负荷下以较低的供热温度运行,有效地利用了设备,提高机组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一种能够实现液位自动稳定的蒸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687463U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20040004.8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液位自动稳定的蒸发装置,它包括传热管簇、蒸发器、冷剂泵和冷剂喷淋管;蒸发器顶部设置有冷剂水进口和冷剂蒸汽出口,蒸发器底部通过冷剂泵入口管连接冷剂泵入口端,其出口端连接冷剂喷淋管,冷剂喷淋管的喷淋嘴位于蒸发器内的传热管簇上方;传热管簇位于蒸发器内冷剂水液位上方,且其冷媒水进口和出口位于蒸发器腔壁上;其特征在于:蒸发器上方设置一冷剂水箱,冷剂水箱上部的空腔与蒸发器上部的空腔之间连接一均压管,冷剂水箱的底部出水端和上部进水端分别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与冷剂泵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连接,出水管和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出水节流装置和进水节流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吸收式装置和降膜式蒸发装置中。

    一种开式吸收式热泵
    1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04063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252504.4

    申请日:2011-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B30/6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节能领域的一种开式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冷凝器、发生器和溶液泵组成,热泵高温热源侧进口与高温热源输入管连接,热泵高温热源侧出口与高温热源排出管连接,高温热源经高温热源输入管进入发生器,热水进水管与吸收器热水进水侧进口相接,热水出水管与冷凝器热水出水侧出口连接,取消了传统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作为低温热源的低压水蒸汽直接进入吸收器,低压水蒸汽被溶液吸收而成为热泵工质的一部分并参与热泵的内部循环,为了提高冷凝水的纯度,可以采用二级甚至多级发生/冷凝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热泵的结构大为简化,体积和成本降低,同时由于传热环节的减少使热泵的性能也大为改善。

    一种梯级提升水温的热水热泵机组

    公开(公告)号:CN201037719Y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20149298.8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梯级提升水温的热水热泵机组,属于一种将热水回水温度梯级提升的热水生产设备。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台热泵单元组合的方式,每台热泵单元都有单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每台热泵设备的制冷工质分别形成单独的循环回路;各台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互相串联构成多段串联壳管式换热器,热水回水依次流经各个冷凝器被梯级升温后流出;蒸发器互相串联构成多段串联壳管式换热器,冷冻水回水与热水回水相反的流向流经各个凝汽器单元梯级降温后流出。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热水回水逐级提升到需求的供水温度,可以满足生活热水和采暖的需求,并且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

    一种电再热型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919052U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20402149.1

    申请日:2017-04-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再热型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包括锅炉、汽水换热器、烟气-水换热器、空气-水换热器、空气电再热器;锅炉的烟气出口连接汽水换热器的烟气进口,汽水换热器的烟气出口连接烟气-水换热器烟气进口,空气-水换热器的空气出口连接空气电再热器的空气进口,空气电再热器的空气出口连接锅炉的空气进口;汽水换热器的一出水口用于向外溢流,另一出水口连接锅炉的进水口,锅炉的出水口经热网连接汽水换热器的回水进口;烟气-水换热器的一出水口用于向外溢流,另一出水口连接空气-水换热器的进水口,空气-水换热器的出水口连接烟气-水换热器的进水口。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烟气露点温度,回收更多烟气余热,同时降低燃烧温度,降低NOx排放。

    一种集成利用工业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755308U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20547247.4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利用工业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该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工业余热采集子系统、输送热网和末端热利用子系统;工业余热采集子系统包括循环水余热采集装置、低温余热物料换热器和厂内电热泵,输送热网包括一次网供水管道、一次网回水管道、二次网供水管道、二次网回水管道、循环水供水管道、循环水回水管道和低温余热物流管道,末端热利用子系统包括热网水热量提取装置和末端电热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厂内热源侧采用循环水换热器+低温余热物料换热器+热泵的组合,能够按温度品位一次回收循环水余热、工艺物料余热等,无法通过直接换热回收的余热则利用热泵回收,实现工业余热的梯级利用和厂区内余热资源的优化利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