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极发电舱的温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75910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208483.9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极发电舱的温控装置,在发电舱内设置有储油箱以及发电机组,包括置于发电舱内的组合式热管均温系统和直燃式控温系统,组合式热管均温系统包括环路脉动热管和轴向吸液芯热管,轴向吸液芯热管以阵列方式设置在储油箱内,环路脉动热管的冷凝段设置在轴向吸液芯热管的蒸发段,环路脉动热管的蒸发段设置在发电机组的排烟管上;直燃式控温系统包括油阀、输油管、感温器、连杆以及温控炉,感温器包括密封腔、设置在密封腔内的相变材料以及位于密封腔内且在相变材料体积变化时能够在密封腔内移动的隔板。本发明提高了发电舱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发电舱在无人值守状况下的温度实时调控。

    一种毛细微管管径的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01470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210395018.7

    申请日:2012-10-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细微管管径的测量装置,包括储液容器、液体流量控制和压力驱动装置、测量段、流动压降测试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和液体回收装置,储液容器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液体流量控制和压力驱动装置连接,液体流量控制和压力驱动装置通过恒温流体循环器和过滤器与=测量段入口连接,测量段出口与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连接,流动压降测试装置连接在=测量段入口和测量段出口之间,流动压降测试装置与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使用一般测量工具无法测得毛细微管管径和使用原子级别显微测量工具成本高的问题。采用测量液体工质流过所述的毛细微管的压降和流量来测得所述的毛细微管直径的方法具有易操作、测量精度高和成本花费低等优点。

    复合式角管型平板自激励毛细热管CPU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683307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210174280.9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33 F28D15/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角管型平板自激励毛细热管CPU散热器,包括热管、紧固翅片、侧部散热翅片和风扇,热管包括基部以及两个侧部,侧部与基部垂直,基部为蒸发段,侧部为冷凝段,在基部和侧部内均设置有毛细槽道,基部的毛细槽道与所述侧部的毛细槽道连通,毛细槽道设置在一基板的正面和反面,在基板的正面和反面上再均设置一密封毛细槽道的盖板,基部通过所述的紧固翅片与CPU芯片紧贴并固定,侧部与侧部散热翅片紧贴并相互连接,风扇固定在热管的背面。本发明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散热能力强且能适应水平甚至逆重力方向的散热需求;复合式双并联三角形槽道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金属多孔层和聚合物疏水层,强化了两部分槽道内相应的沸腾及冷凝换热。

    一种毛细微管管径的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01470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95018.7

    申请日:2012-10-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细微管管径的测量装置,包括储液容器、液体流量控制和压力驱动装置、测量段、流动压降测试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和液体回收装置,储液容器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液体流量控制和压力驱动装置连接,液体流量控制和压力驱动装置通过恒温流体循环器和过滤器与=测量段入口连接,测量段出口与所述的液体回收装置连接,流动压降测试装置连接在=测量段入口和测量段出口之间,流动压降测试装置与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使用一般测量工具无法测得毛细微管管径和使用原子级别显微测量工具成本高的问题。采用测量液体工质流过所述的毛细微管的压降和流量来测得所述的毛细微管直径的方法具有易操作、测量精度高和成本花费低等优点。

    一种冷凝辐射散热板
    1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56468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005272.7

    申请日:2011-01-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凝辐射散热板,由中空导热面板、毛细结构和气液两相流体构成,毛细结构由烧结芯和吸液芯组成,烧结芯衬于所述的中空导热面板的内表面四周及其受热面的内侧表面,吸液芯填充于中空导热面板的中空部分并与烧结芯紧密连接,气液两相流体浸于所述的吸液芯和烧结芯的孔隙结构中,中空导热面板的辐射面内侧表面设置有疏水层,该疏水层与所述的吸液芯紧密相连,辐射冷凝面外表面为分形表面,分形表面为自仿射分形结构表面,至少具有2级的凹凸结构;所述的吸液芯结构为多孔泡沫蜂窝结构。该散热板实现了在无泵驱动条件下高效扩散飞行器机载电器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而保证空间飞行器内机载设备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分形树状螺旋式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1509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37744.6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形树状螺旋式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器,包括一反应基板,在反应基板的上端为上盖板,在反应基板的下端为下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反应基板的上表面加工有上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在反应基板的下表面加工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在所述的上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内设置有催化剂,在上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和下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之间还设置有管束流道层及加热通道,在所述的管束流道层内设置有连通上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和下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的呈阵列布置的连通通道,所述的加热通道布置在连通通道之间。本发明反应器在相同的入口截面积下树状型反应器所需的泵功远小于一般反应器所需泵功,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制氢效率。

    分形表面结构式换热管
    1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32828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597912.3

    申请日:2010-1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形表面结构式换热管,包括管壳、肋化表面、异形扰流体和连接件,所述的肋化表面沿流动方向的螺旋形地布置在所述管壳的内壁,所述的异形扰流体布置在换热管内部,所述的异形扰流体通过所述的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的管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化表面为具有分形结构特征的表面,沿流动方向呈螺旋形延伸;所述的异形扰流体外表面呈现凹凸分布,且其截面形状沿流动方向呈周期性变化。该换热管的康托集分形肋化表面,大大提高了管内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以上这些因素大大强化了该型换热管的换热性能,进而达到高效换热、结构紧凑、节能的目的。

    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52540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242713.5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所述的换热管束为至少一组直径大小满足康托集分形结构特征的平行管束。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布置换热管束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束呈多级交错布置且其截面呈周期性变化,大大提高了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一种冷凝辐射散热板
    1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56468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110005272.7

    申请日:2011-01-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凝辐射散热板,由中空导热面板、毛细结构和气液两相流体构成,毛细结构由烧结芯和吸液芯组成,烧结芯衬于所述的中空导热面板的内表面四周及其受热面的内侧表面,吸液芯填充于中空导热面板的中空部分并与烧结芯紧密连接,气液两相流体浸于所述的吸液芯和烧结芯的孔隙结构中,中空导热面板的辐射面内侧表面设置有疏水层,该疏水层与所述的吸液芯紧密相连,辐射冷凝面外表面为分形表面,分形表面为自仿射分形结构表面,至少具有2级的凹凸结构;所述的吸液芯结构为多孔泡沫蜂窝结构。该散热板实现了在无泵驱动条件下高效扩散飞行器机载电器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而保证空间飞行器内机载设备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热管嵌合槽道吸液芯
    1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38119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13547.9

    申请日:2009-1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嵌合槽道吸液芯,包括热管壁、蒸汽腔、设置在热管壁上的普通槽道以及将普通槽道间隔开的肋,其特征在是:在所述的肋上开设有嵌合槽道,所述的嵌合槽道的深度小于普通槽道的深度;所述的嵌合槽道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倒梯形。该新型毛细芯热管以普通槽道为“Ω”形和嵌合槽道为倒梯形或三角形组合最优,不仅能消去热短路现象,使得热流量能顺畅到达蒸发薄液膜区,大大增加了蒸发传热面积,从而提高热管的传热能力。而且能更加有效利用普通槽道间的肋上空间,减轻热管本身的重量。此外更因为气液交界面能自由进退槽道而使充液更加方便灵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