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蒸-真空热压工艺制造中密度纤维板厚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93438A

    公开(公告)日:2004-05-05

    申请号:CN03152965.8

    申请日:2003-0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板坯中心快速达到所需温度,从而大幅度缩短热压时间,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中密度纤维板制品质量不仅不受影响,而且对某些性能指标还有一定改善的喷蒸-真空热压工艺制造中密度纤维板厚板方法。该方法包括板坯由装板机输送至热压机,先经压缩到0.20-0.70g/cm3密度,其特征在于板坯在接受热压板接触传热的同时,有来自板坯上下两侧或单侧蒸汽喷射,喷蒸时间在2-20s,蒸汽压在0.2-1.0MPa之间,经1-10min后,再通过对板坯进行真空抽吸,抽吸时间为5-40s,除去汽化冷凝水气。

    中密度稻草板的生产方法
    1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046C

    公开(公告)日:2003-11-19

    申请号:CN01137361.X

    申请日:2001-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生产加工中密度稻草板的生产方法,它的工艺步骤:(1)备料,将稻草切断成30-50mm的秸秆单元,筛选去除碎叶、泥砂等,经破碎机破碎,机械式筛选,分出粗、细料二档;(2)干燥:干燥温度为100-150℃,使含水率达3%-10%;(3)分选:采用回转筛进行分选,细料送入表层料仓,粗料则进入芯层料仓;(4)拌胶:在环式拌胶机中拌胶,用异氰酸酯为胶粘剂;(5)铺装:用气流式铺装机,铺装后的板坯厚度是成品中密度稻草板的厚度的8-15倍;(6)热压:热压温度140-170℃,热压时间为0.5-0.8min/mm,热压压力为2.5-3.0Mpa;(7)后期处理:冷却,裁边,堆垛,砂光。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对木质刨花板的设备改造,通过三次筛选,确保了稻草碎料形态的合理性,在原料利用率较高的情况下,制造出中密度稻草板,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达到木质中密度纤维板的要求。

    中密度稻草板的生产方法
    1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56202A

    公开(公告)日:2002-07-03

    申请号:CN01137361.X

    申请日:2001-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生产加工中密度稻草板的生产方法,它的工艺步骤:(1)备料,将稻草切断成30-50mm的秸秆单元,筛选去除碎叶、泥砂等,经破碎机破碎,机械式筛选,分出粗、细料二档;(2)干燥:干燥温度为100-150℃,使含水率达3%-10%;(3)分选:采用回转筛进行分选,细料送入表层料仓,粗料则进入芯层料仓;(4)拌胶:在环式拌胶机中拌胶,用异氰酸酯为胶粘剂;(5)铺装:用气流式铺装机,铺装后的板坯厚度是成品中密度稻草板的厚度的8-15倍;(6)热压:热压温度140-170℃,热压时间为0.5-0.8min/mm,热压压力为2.5-3.0Mpa;(7)后期处理:冷却,裁边,堆垛,砂光。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对木质刨花板的设备改造,通过三次筛选,确保了稻草碎料形态的合理性,在原料利用率较高的情况下,制造出中密度稻草板,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达到木质中密度纤维板的要求。

    一种利用溶剂润胀和蒸发诱导木材自密实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33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68895.3

    申请日:2023-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溶剂润胀和蒸发诱导木材自密实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软化混合溶液对木材进行软化处理;二、采用二甲基亚砜溶液对软化木材进行润胀处理;三、采用去离子水充分置换二甲基亚砜后,将木材放置于空气中,在常温常压下利用水分蒸发过程中形成的毛细管作用力诱导木材细胞收缩,同时伴随纤维素分子间氢键的动态重组,使得细胞壁微纤丝高度取向聚集,从而实现木材高度自密实化。密实化过程无需高温高压,且无需二次热处理定型,显著降低了加工能耗。同时,充分发挥了木材定向排列的微纤丝力学强度优势,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自密实化木材其顺纹抗拉强度是天然木材的5~45倍,其比强度甚至超过一些工程塑料和轻型合金材料。

    一种利用MXene改性炭化木/金属氧化物复合自支撑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04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58838.4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MXene改性炭化木/金属氧化物复合自支撑电极的方法,属于炭化木改性领域。本发明以MXene为改性剂,通过简单表面负载方式,显著改善炭化木/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的循环性能和倍率特性。该方法通过负载MXene构建稳定的“炭化木‑金属氧化物‑MXene”三明治结构,为金属氧化物提供稳定的限域空间以防止其在充放电过程中脱落,从而显著改善电极循环性能;同时,相互搭接的MXene纳米片充当金属氧化物颗粒间的导电桥梁以提高电子传输速度,从而有效改善电极倍率特性;此外,MXene通过参与电化学反应,可进一步提高电极比电容。因此,MXene改性复合电极兼具高比电容、良好的倍率特性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可用做高性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的自支撑申极。

    等离子体改性碳纤维局部增强层积弯曲胶合木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1584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09919.0

    申请日:2019-11-28

    Abstract: 本发明是等离子体改性碳纤维局部增强层积弯曲胶合木的制造方法,属于木质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其工艺是将0.5~3mm厚单板烘干调整含水率至6~12%,在单板表面涂布胶粘剂,采用射流型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对层积弯曲胶合木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找出承载最薄弱节点,将多层单板按纵向顺纹层叠,在层积弯曲胶合木承载最薄弱节点处上下两表面的次表层铺设一层等离子体改性碳纤维,而后将板坯放于模具中,通过高频弯曲胶合成型。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产品在保证弯曲木整体构件强度的前提下,可减小构件截面尺寸,节材率达15%以上,且生产过程简单高效,生产工艺节能环保,生产设备操作简便、且可连续自动化作业。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快速制备酶解木质素基富氮活性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89659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259332.5

    申请日:2017-04-17

    Abstract: 本发明是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快速制备酶解木质素基富氮活性炭方法,属于生物质材料领域。其工艺是采用碱性水溶液萃取法对取自于生物燃料乙醇工业化生产线的酶解木质素进行提纯,再经筛选、炭化、KOH活化后得到酶解木质素基活性炭,用氮等离子体对其进行改性后与聚四氟乙烯乳液和乙炔黑混合、碾压、干燥,压制在泡沫镍上制得电极片,将电极片真空浸渍于KOH电解质溶液中,最后与聚乙烯隔膜、集电极、聚四氟乙烯保护外壳以及引线组装成超级电容器。经氮等离子体处理后,在2~10分钟内使酶解木质素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提高5~30%,微孔比例增至95%以上,氮元素含量提高4~12倍,用其制备的超级电容器比电容较处理前提高20~60%。

    低施胶量环保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6343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205809.7

    申请日:2016-03-31

    Abstract: 本发明是低施胶量环保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制造方法,属于人造板制造技术领域。其工艺是将木段旋切成1~3mm木质单板,干燥调整含水率至8~12%,对单板双面进行常压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通过超声和气旋协同作用,将胶黏剂雾化为直径小于40μm的颗粒喷于单板紧面,单面胶黏剂施加量控制在10~80g/m2,按相邻层单板纤维纹理方向互相垂直组坯,再经热压、覆贴薄木制得低施胶量环保多层实木复合地板,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甲醛释放量达到E0级,且胶黏剂用量较传统涂胶方式用量下降30~70%,产品品质显著提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此外这种方法生产工艺节能环保,生产设备操作简便、效率高、可控性好,且可连续自动化作业。

    木质薄板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和微量施胶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643737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206057.6

    申请日:2016-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单板类人造板产品胶黏剂用量较传统涂胶方式用量下降30~70%的木质薄板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和微量施胶一体化装置,它包含设备框架、木质薄板传输组件、动力组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组件、超声气旋喷胶组件和控制器组件;低温等离子处理组件包括至少一对介质阻挡放电电极、低温等离子发生器、低温等离子体电源以及冷却排臭氧装置,其中成对电极与进料压辊平行固定在设备框架上;超声气旋喷胶组件包括超声气旋协同作用喷嘴、喷嘴支撑支架、胶量控制阀、管路清洗阀、胶黏剂贮存装置、胶黏剂收集装置和喷胶除味装置,喷嘴支撑支架固定在设备框架上,并位于出料压辊与出料传输辊组间,多个喷嘴可调节平行对称地设置于喷嘴支撑支架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