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核能与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829962U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20007196.0

    申请日:2018-01-03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核能与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由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回热器、反应堆二回路换热器、太阳能换热器、太阳能再热器、透平、冷却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包括反应堆、二回路循环泵、反应堆二回路换热器。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包括传热介质循环泵、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太阳能换热器、太阳能再热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与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相结合,构成混合发电系统,发电效率比单纯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发电系统显著提高,机组出力和负荷稳定性比单纯的太阳能聚光集热发电系统大幅提高。

    一种蒸汽能源利用系统
    1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427367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0551438.4

    申请日:2021-03-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能源利用系统,属于蒸馏技术领域。多个蒸馏装置依次串联连接,原料进水口和浓污水出口均与加热室连通,原料进水口设置于加热室的上部,浓污水出口设置于加热室的底部,蒸馏隔板的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蒸汽出口位于原料进水口的上方,淡水出口位于蒸馏隔板的上方且位于蒸汽出口的下方;首级的蒸馏装置下设置有热源蒸汽,上一级蒸馏装置的蒸汽作为下一级蒸馏装置的加热蒸汽;冷凝装置设置于末级的蒸馏装置上,用于冷凝末级的蒸馏装置中的蒸汽;多级热用户分别与对应级别的蒸馏装置的淡水出口连通,以实现多级热用户使用对应温度的淡水。该蒸汽能源利用系统减少了散热,节省了能源,节约了成本。

    一种煤低温干馏及发电联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622878U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21565472.6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煤低温干馏及发电联产系统,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和煤干馏装置。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发电效率高,采用30MPa/620℃/620℃/620℃参数,供电煤耗260g/kWh以下,煤的能量利用率高,并且可采用现有的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材料,设备造价与现有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相当,锅炉燃煤产生热量递级利用,高温热量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中温热量用于煤的低温干馏,低温热量用于煤的干燥,系统运行不仅产生电力,并且产出的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煤气、焦油和半焦,使低阶煤得到提质,进一步提高煤的能量利用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公开(公告)号:CN210317414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1276606.2

    申请日:2019-08-05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包括锅炉、超超临界蒸汽布雷顿循环及超超临界蒸汽朗肯循环,锅炉具有炉膛,炉膛内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一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二级再热器、二级过热器、一级再热器、省煤器,炉膛的四周布置有水冷壁,超超临界蒸汽布雷顿循环包括压缩机、回热器、一级高压透平及中间换热器,超超临界蒸汽朗肯循环包括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一级高压透平、二级高压透平、中压透平、低压透平及凝汽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发电机组一方面能够显著提升超超临界朗肯循环热效率,另一方面确保了超超临界布雷顿循环的高效率,最终使整个机组的循环热效率显著提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闭式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013728U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20653192.4

    申请日:2019-05-08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闭式循环发电系统,涉及动力循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闭式循环发电系统,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和吸收式热泵,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出口分别连接低温回热器高压侧进口和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低温侧进口,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低温侧出口连接吸收式热泵的冷凝器低温侧进口。该集成吸收式热泵的闭式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吸收式热泵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释放的废热转变为高品位热量提供给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加以利用,从而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并且采用简单回热模式,系统结构更加简单,控制更加简易,可实现高低品位的热源搭配使用,可降低热源的成本,便于热电联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高温高压换热器
    1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926932U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20307684.8

    申请日:2019-03-12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高压换热器,包括壳体及分别设于壳体前、后两端的前、后端封头盖,壳体内有设传热管,传热管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固定管板、浮动管板;固定管板固定于前端封头盖内,前端封头盖前端设有传热介质进口;浮动管板连接浮头盖,浮头盖设于后端封头盖内,浮头盖后端设有传热介质出口管,传热介质出口管与后端封头盖上的传热介质出口联通;壳体两端分别设有工质进、出口;壳体及后端封头盖内侧设有隔热罩,壳体及后端封头盖内壁与隔热罩之间形成冷却腔,壳体上设有冷却工质进口。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可用于加热工质至750℃以上,同时可承受30MPa等级的工质压力,在外压作用下失稳变形时不易发生破裂,安全性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镁为载体的闭式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179831U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21872371.9

    申请日:2018-11-14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为载体的闭式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镁的子系统、镁与水反应发电及制氢子系统、固碳子系统。可再生能源电厂的冗余电力提供给电解镁厂,电解镁厂生产的镁通过远距离运输环节输送至使用地点。镁与水在反应器中反应生成氢和氧化镁,反应热输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用于发电。镁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镁给氧化镁固碳装置,氧化镁固碳装置中的碳酸化反应热传递给二氧化碳循环用于发电。本实用新型可大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可实现能量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可制备高品质的氢气,可固定二氧化碳,可向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提供热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镁为载体的基于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179828U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21878755.1

    申请日:2018-11-14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为载体的基于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镁的子系统、镁与水反应子系统、固碳子系统和汽轮发电机组。可再生能源电厂的冗余电力提供给电解镁厂,电解镁的原料为氯化镁可来自西部的盐湖,电解镁厂生产的镁通过远距离运输环节输送至使用地点。镁与水在反应器中反应生成氧化镁和氢,反应热输入汽轮发电机组回路用于发电。镁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镁给氧化镁固碳装置,氧化镁固碳装置中的碳酸化反应热传递给汽轮发电机组回路用于发电。本实用新型可大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可实现能量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可制备高品质的氢气,可固定二氧化碳,可向汽轮发电机组提供热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具有储能能力的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918608U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21347482.8

    申请日:2018-08-21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储能能力的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包括主泵,低温回热器高压侧进、出口分别连接主泵出口、高温回热器高压侧进口,高温回热器高压侧出口连接锅炉工质进口,高压透平进、出口分别连接锅炉工质出口、锅炉再热工质进口,锅炉再热工质出口连接低压透平进口,高压透平和低压透平连接发电机,高温回热器低压侧进、出口分别连接低压透平出口、低温回热器低压侧进口,低温回热器低压侧出口连接冷凝器高温侧进口和再压缩机进口,冷凝器高温侧出口连接主泵进口,再压缩机出口连接高温回热器高压侧进口;储能设施包括制冷机和蓄热炉。本系统效率高,调峰能力强,可大规模消纳新能源。

    零排放氢电联产系统
    1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716845U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20677118.1

    申请日:2018-05-08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排放氢电联产系统,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子系统和空分制氧子系统。本实用新型系统通过直燃加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透平排气的高温段热量用于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过程,制氢尾气与补充的天然气混合气作为燃烧器燃料,空气装置提供纯氧,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捕集,水全部回收,不排放NOx气体。本实用新型系统还可通过外部提供低品位热能,节省燃料消耗。本实用新型系统的氢、电产量等级匹配性好,且集成现有技术,仅需改部分设备,研发投入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