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方法
    1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2831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29936.3

    申请日:2020-07-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方法,所述供热装置包括热源、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水进口用于接收热源的高温热水;蒸发器第一水出口用于输出经蒸发器换热后温度降低的所述高温热水到热网供水口;蒸发器第二水进口用于接收待处理废水;蒸发器的第二水出口用于排出废水浓缩液;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用于输出蒸汽;冷凝器第一水进口用于接收来自热网的低温回水;冷凝器第一水出口用于输送经冷凝器换热后温度升高的低温回水到热源水进口;冷凝器蒸汽进口用于接收蒸汽;冷凝器凝结水出口用于输出蒸汽在冷凝器中经冷凝形成的冷凝器凝结水。本申请的供热装置通过将废水处理与供热相结合,在供热的同时实现废水净化,大幅度降低了能耗成本。

    一种空气循环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776389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59515.8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循环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机组,主要包括回热器、压缩机、空气冷却器、膨胀机、驱动机等部件以及连接管路。回热器的吸热侧进口与环境大气相连,回热器的吸热侧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相连;压缩机的出口与空气冷却器的放热侧进口相连,空气冷却器的放热侧出口与回热器放热侧进口相连;回热器放热侧出口与膨胀机的进口相连,膨胀机的出口与环境大气相连;驱动机用于补偿压缩机消耗功与膨胀机消耗功之差。由于采用了空气为介质,并利用膨胀机回收压缩功,因此本发明的热泵机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制热量衰减大,能效低等问题。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76526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38254.6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63 F23J1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锅炉、一汽水换热器、一水‑水换热器和N级烟气‑空气全热换热单元,每级烟气‑空气全热换热单元均包括一烟气‑水换热器和一空气‑水换热器,其中,N≥2;本发明通过N级烟气‑空气全热换热单元或一设置有N‑1个布液器的烟气‑水换热器及一设置有N‑1个接水盘的空气‑水换热器,相对于已有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使温度品位相当的烟气与空气分别进行全热交换,通过调节各级喷淋水量可使烟气出口的温度降到最低,空气出口的温度升到最高,达到流量匹配的状态,解决了水蒸气饱和线非线性等问题,使烟气与空气的全热交换效率显著提高,可以广泛应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中。

    一种压缩式换热机组
    1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7305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81959.1

    申请日:2013-12-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该换热机组包括压缩式热泵、一个以上水-水换热器以及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分为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两部分:所述一次侧管路采用逐级顺序串联的连接方式,即所述一次侧管路依次经过各所述水-水换热器和所述压缩式热泵的蒸发器;所述二次侧管路采用先并联后串联、逐级顺序串联或独立分开的连接方式连通到热用户。本发明能够将一次网热水的热量梯级利用,从而大幅度增大了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热水的供、回水温差,因此可以的大大减少管路系统的初投资和水泵运行电耗,为利用热源低品位热能甚至废热余热等创造了条件,提高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供热成本。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机组
    1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22145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010551226.2

    申请日:2010-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一种乏汽余热回收机组,属于暖通空调领域。乏汽余热回收机组由吸收式热泵和凝汽器组成,输入的乏汽同时进入凝汽器和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中,热水依次流经凝汽器和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冷凝器被逐级加热,在凝汽器中,乏汽和热水之间换热,热水被加热,加热的热水流进在吸收式热泵中,以高温热源作为驱动能源吸收乏汽中的热量,乏汽放热冷凝成凝结水后流出机组,经回水管被冷凝水回收系统回收。本发明解决了电厂汽轮机或工业生产排放的低温乏汽余热回收问题,可产生出较高温度的热网供热热水。

    一种新型吸收式气-水换热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943470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0910089209.9

    申请日:2009-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吸收式气-水换热机组。所述机组由吸收式热泵、气-水换热器以及各种连接管路和附件组成,连接管路系统分为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两部分:一次侧管路中的介质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依次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气-水换热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二次侧管路中的介质为水,依次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冷凝器以及气-水换热器。换热机组的一次侧气体依次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气-水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将气体的热量进行梯级利用,可大幅度降低气体侧温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一次侧出换热机组的气体侧温度低于二次侧的进水温度,这对于常规换热器而言是无法实现的。

    以高温气体为热源的吸收式供热制冷一体机

    公开(公告)号:CN101929759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0910087691.2

    申请日:2009-06-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高温气体为热源的吸收式供热制冷一体机。该机组由吸收式热泵、高温气-水换热器、低温气-水换热器以多个连接管路和阀门等附件组成;连接管路系统分为气体侧管路、冷冻水侧管路和冷却水侧管路三部分,具有二种供热模式和一种制冷模式。所述吸收式供热制冷一体机在供热工况下,可以将高温气体的热量进行梯级利用,大幅度降低气体侧管路的温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换热后从排气管路排出的气体温度低于冷却水侧的进水温度,这对于常规供热机组而言是无法实现的;另外,所述吸收式供热制冷一体机同时具有夏季制冷功能,实现了一机两用功能。

    利用增热型供热机组的地热型集中供热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8452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910238453.7

    申请日:2009-1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Y02B3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增热型供热机组的地热型集中供热方法,属于供热工程领域。所述供热方法是利用土壤源或水源增热型供热机组取代常规集中供热方式中的换热器,利用一次热网提供的高温热水作为增热型供热机组的驱动热源,从浅层土壤或水源等低品位热源中提取热量,然后利用驱动热源和低品位热源提供的热量加热二次热网水并向用户供热。该种供热方式主要由集中热源(通常是热电联产机组、燃煤或燃气供热锅炉等)、一次热网、增热型供热机组、二次热网、地下埋管、水源取水井和回灌井、用户侧的散热末端及其连接附件组成。相比常规集中供热方式,该方法扩展了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形式,增大了系统供热能力,降低了供热成本。

    一种两级发生-两级冷凝的喷射式换热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258903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52227.1

    申请日:2012-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两级发生-两级冷凝的喷射式换热机组。所述机组由喷射式热泵、水水换热器WEX、连接管路、循环水泵Pw、阀门等附件组成,喷射式热泵有两种结构:两级发生-两级冷凝-两级蒸发结构和两级发生-两级冷凝-单级蒸发结构,连接管路分为工质系统管路和水系统管路,其中水系统管路分为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借助于喷射式热泵技术,本发明通过一定的管路连接方式将各个单元部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一次侧管路的供水热量进行梯级利用,大大降低一次侧管路的回水温度以增大一次侧管路的供回水温差,并大幅提高一次侧管路与二次侧管路的热水热量转移能力。

    基于溶液吸收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922799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010238743.4

    申请日:2010-07-26

    Inventor: 付林 王腾 张世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Y02B30/102 Y02B30/6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溶液吸收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用于天然气烟气余热和水分的回收。系统由发生器、冷凝器和吸收器组成,吸收器为一级吸收器或多级串接的吸收器。来自锅炉或燃气机的高温烟气在发生器内加热稀溶液,吸收溶液在水分变成高湿烟气,稀溶液变成浓溶液。高湿烟气在冷凝器中与冷却水换热,被冷却至露点温度以下,析出冷凝水,浓溶液经溶液/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水换热器降温后在吸收器内喷淋向下流动,烟气从下往上与溶液逆向流动,烟气中的水蒸气被溶液吸收,同时放出潜热,最后烟气排出烟囱。供暖回水从冷凝器、吸收器及溶液/水热交换器吸收热量,供暖回水被加热后可直接或再由锅炉加热后向城市热网供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