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65915A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610040468.9
申请日:2006-05-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场致流变体粘度和刚度的测试装置。测试杆竖向布置在架体上,测试杆上端通过弹性元件与架体连接,测试杆下端连接测试头,激振器固接在架体上,激振器横向施力于测试杆;在弹性元件上粘贴应变片并构成电桥电路,电桥电路的信号输出线与动态应变仪连接,动态应变仪的输出端连接在数据采集系统上;激振器连接在音频扫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该音频扫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还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本发明受场的影响较小,所需测试空间小,易于匀强电(磁)场的实现,且被测液体较少,无需大规模液体的流动,测试过程简单,受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7700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20790.6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扬州大学
IPC: C08L77/06 , C08K3/32 , C08K5/3492
Abstract: 本案涉及一种氮、磷、稀土三元协同阻燃尼龙66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六水合硝酸铈、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水浴加热制备阻燃剂次磷酸铈;之后将5~7wt%三聚氰胺氰尿酸盐、1~2wt%次磷酸铈、1wt%防老剂和90~93wt%干燥后的尼龙66混合;然后进行密炼;最后经模压而得。本发明合成的次磷酸铈阻燃剂,阻燃效果优良,所需添加量较少,热稳定性良好,适用于尼龙66的加工应用,将其与三聚氰胺氰尿酸盐进行复配,形成氮、磷、稀土三元协同复合阻燃剂,总添加量为10wt%以下时,制备的阻燃尼龙66阻燃级别可达到UL94V‑0级,同时所制备的阻燃尼龙66的力学性能未出现明显下降,这使其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717746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381023.6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D04H1/4282 , D04H1/728 , D01F6/36 , C08F220/14 , C08F220/06
Abstract: 本案涉及一种含铅防辐射纳米纤维毡的制备方法,采用醋酸甲基丙烯酸铅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溶液聚合,得到的共聚物配制成纺丝溶液,再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含铅防辐射纳米纤维毡;其中,所述醋酸甲基丙烯酸铅的分子式组成为PbAcMAA·2H2O,合成为首先将PbCl2溶于乙醇中,得到溶液A;将甲基丙烯酸和醋酸分别分散于乙醇中,然后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为中性得到溶液B和溶液C;先溶液A中滴加溶液B,随后滴加溶液C,60℃反应24h;反应完成后过滤,取过滤液蒸发结晶即得。本发明成功制备出含铅防辐射纳米纤维毡,纤维表面光滑,铅元素含量较高、分布均匀,纤维毡也具有一定的拉伸强度;有望应用在X射线辐射服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557234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83065.X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8F220/06 , C08F212/08 , C08F220/28 , C08J7/06 , C08L33/02
Abstract: 本案涉及一种韧而硬的耐摩擦防辐射含铅有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将50wt%不饱和羧酸铅、25wt%长链脂肪酸、15~20wt%苯乙烯及5‑10wt%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入0.05wt%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灌入平板玻璃模具中;梯度升温聚合反应;通过“悬吊法”浸入镀膜液中,固化后制得;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柔性长直链的双官能度酯类化合物。本发明操作简单,制得的改性防辐射含铅有机玻璃力学性能优异,同时具备优异的耐摩擦性,用于制作防辐射眼镜及面罩等产品时,可做到轻薄、透明、易弯曲的同时大幅提升表面耐磨性能,极大延长了医用可穿戴透明防辐射产品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医疗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029359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978902.8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9D133/04 , C09D7/65 , C09D5/08 , C09D7/62 , C09D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填充型水性丙烯酸树脂复合涂料及其作为金属材料表面的防腐涂层,其中填充型水性丙烯酸树脂复合涂料:将纳米PS‑CHO/RGO复合微球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5.6~16.4 g/L浓度混合配制,然后填充到水性丙烯酸树脂中,使得PS‑CHO/RGO复合微球与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1:121~128,制备填充型PS‑CHO/RGO水性丙烯酸树脂复合涂料,所述纳米PS‑CHO/RGO复合微球为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裹聚苯乙烯醛基微球。再将上述复合涂料施涂于清洁的金属材料表面,然后于60~70℃下固化120min,接着在170~180℃下固化25min后,冷却至室温。上述复合涂料利用PS‑CHO/RGO复合微球完善的导电网络以及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大大提高涂料的防腐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6509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53561.1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比较体外诱导的PGC-like细胞迁移效率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前期通过不同的诱导体系将ESCs或iPS细胞诱导分化形成PGC-like细胞,将获得的PGC-like细胞进行PKH26细胞膜表面标记,然后注射至孵化2.5天的受体鸡胚血管,封口后继续孵化至4.5天,分离鸡胚生殖嵴,进行冰冻切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红色荧光,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PKH26红色荧光的比例,从而比较不同体系诱导形成的PGC-like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发现能够明确对比出体外不同体系诱导的PGC-like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差异。本发明切实可靠,严谨准确,成效显著,为研究分析体外诱导的PGCs迁移归巢至生殖嵴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新颖可行且高效的实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94488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68373.6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Q1/6879 , C12Q1/6888 , C12Q1/6851 , G01N33/74 , G01N1/28 , G01N1/30 , G01N1/38 , C12N15/867 , C12N15/12 , A01K67/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鸡雌性性别决定基因的筛选和验证方法,旨在明确JUN基因在鸡雌性分化中的作用,为探明鸡的性别分化及性别控制技术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方法适用于鸡性别基因的筛选和验证,验证结果合理准确,实验过程严密周谨。本发明可以证明JUN基因是鸡雌性性别决定的关键调控因子,在雌性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禽类性别决定基因的筛选和验证,本研究为鸡性别控制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在鸡的养殖业最大化经济效益中奠定基础。此外,本发明中的性别基因筛选和验证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禽类及动物研究中,具有很好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92598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68114.3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5/0735 , C12Q1/6879 , C12Q1/68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鸡雌雄原始生殖细胞的方法,旨在鸡胚孵化至4.5天时,取下生殖嵴,通过血液进行性别鉴定后分离出雌雄鸡胚的PGCs,将为早期干细胞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本方法适用于家禽雌雄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方法新颖科学,结果准确可靠。本发明可以准确的分离鸡雌雄原始生殖细胞,为PGCs在医学以及发育生物学、禽类嵌合体制备、转基因禽类的方面研究提供准确的原材料。此外,本发明中的细胞分离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禽类研究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849873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48573.8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N5/0735 , C12Q1/02 , C12Q1/6888 , G01N33/68
Abstract: 一种诱导鸡的胚胎干细胞自噬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首先通过EdU检测添加了不同浓度雷帕霉素的细胞的增殖能力,其次荧光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最后蛋白免疫印迹检测LC3蛋白的表达量,结合雷帕霉素对细胞增殖效率的影响和诱导自噬发生的效果综合评价从而确定最佳诱导浓度和时间。探讨雷帕霉素对家禽生殖细胞的诱导条件将为自噬在胚胎干细胞向原始生殖细胞的诱导分化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7055492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610879432.3
申请日:2016-10-09
Applicant: 南京睿磐内尔环保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 扬州大学
IPC: C01B21/082 , C01F17/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直接合成g‑C3N4负载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直接合成法,以硝酸铈为起始原料,辅助硝酸盐为氧化剂,柠檬酸为络合剂,在溶胶‑凝胶化过程中加入三聚氰胺,经加热蒸发、去除溶剂得到凝胶,所得凝胶进一步烘干,并诱发燃烧,直接生成g‑C3N4负载氧化铈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针对类石墨烯g‑C3N4材料合成与功能化,实现了快速、可控的合成,为现g‑C3N4功能化提供有效途径;同时,该方法亦可为实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提供了工艺借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