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86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14385.7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热管反应堆及控制方法,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包括堆芯、热管和蒸汽发生器,所述堆芯和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设置有一二次侧隔板,所述热管设置在所述一二次侧隔板上,用于将堆芯的热量传递至蒸汽发生器内;所述堆芯外侧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上连接有注水管线和排气管线,所述排气管线上设置有抽气泵;当一体化热管反应堆正常工作时,注水管线关闭,排气管线上的抽气泵开启,使冷却流道处于真空状态。本发明取消了反应堆的冷却剂回路,设计冷却流道用于冷却降温,正常运行期间通过维持冷却流道的真空状态来避免热量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7409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24586.X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提供一种长周期高燃耗的燃料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的循环:S1.确定卸下的燃料组件组数,需卸下的燃料组件中包括一组位于堆芯中心位置的燃料组件;S2.装入的燃料组件包括一组乏燃料池中可以复用的旧燃料组件和其余组全新燃料组件;S3.将旧燃料组件替换位于堆芯中心位置的燃料组件,装入全新燃料组件,使装入的燃料组件与未卸下的燃料组件呈棋盘式分布,装入的新燃料组件为同一富集度燃料组件或不同富集度燃料组件集合,且新燃料组件富集度大于5%;S4.以24个月换料周期的间隔重复步骤S1至S3。上述方法在使用核燃料富集度超过5.0%的燃料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循环长度,实现了长周期换料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37671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26508.9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9/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非能动核电厂长周期平衡循环的燃料管理方法及堆芯,本发明中为了达到24个月长燃料循环周期,对堆芯中具有最低后备反应性的预设数量的燃料组件进行更换;用乏燃料池中后备反应性最高的旧燃料组件替换堆芯中心的燃料组件,提高了燃料利用率;用新燃料组件替换堆芯中相应数量的旧燃料组件;新燃料组件采用两种不同的235U富集度,第一富集度的新燃料组件布置于堆芯内部中间区域位置,第二富集度的新燃料组件在堆芯内部进行整体布置;所述第一富集度小于第二富集度;进一步提高了燃料利用率;提高了核电厂的运行经济性,增加了换料循环长度,实现了24个月换料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484412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342916.X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供电系统,涉及反应堆供电技术领域,包括交流电力系统和直流电力系统,交流电源系统包括常规交流系统和备用电源系统,常规交流电源系统包括高压母线、中压母线、低压母线及其变压设备,其中中压母线为可选设备,备用交流电源系统由柴油发电机和辅助交流电源系统组成。本发明结合小型堆非能动系统设计,可取消当前反应堆中安全级的交直流供电系统设计,厂外电耦合海水淡化、电解制氢等负载供电,或作为基荷能源用于风光互补,以用于专用负载的供电,如海岛供电等,实现核能综合利用,可有效降低小堆核电成本,提升经济性,同时拓宽核能的应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739091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911006596.5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06 , G21C17/10 , G21C17/112 , G21C1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系统包括反应堆测量数据收集模块、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该测量系统采用“即插即用”式的设计理念,不需要改造核电厂软硬件系统,不占用反应堆启动阶段主线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核电厂在次临界阶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49678.X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非能动调节流量的先进堆芯补水箱设计,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的内部安装有隔板,且隔板的内壁安装有高位阀门,所述隔板的内壁安装有低位阀门,所述隔板的内壁开设有常开补水孔,所述补水箱的下端设置有补水管线,所述补水箱的上端安装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外壁安装有平衡管线。本发明无需电源驱动,可靠性极高,通过设置补水箱对隔板起到卡合固定作用,在使用装置时,隔板的设置便于对装置进行分隔,同时对注水量需求少时,可提供较少冷却水,在满足冷却的前提下延长可补水时间;同时可最大程度地避免事故升级,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67971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711034358.6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其在安全壳内布置消氧装置,所述消氧装置包括消氧容器、消氧容器入口、消氧容器出口、顶部挡板和侧面挡板;所述消氧容器入口和所述消氧容器出口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上,所述顶部挡板和所述侧面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的顶部和侧面,经配置以起到保护及保证气体顺畅流通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在事故下及时启动该消氧装置,通过消耗安全壳内的氧气,使得安全壳内的氧气浓度低于满足氢气燃烧的限值,达到不可燃烧的环境条件,消除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689974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1301452.8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瞬时伽马响应修正的改进堆芯功率分布的测量方法,包括步骤:监测反应堆从稳定功率运行状态依靠控制棒快速插入堆芯停堆过程中堆内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的响应信号,记录堆芯中所有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快速停堆前后记录的探测器响应电流,确定自给能探测器的瞬时伽马响应份额;通过堆芯在线监测系统,利用瞬时伽马响应份额修正测量过程中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的测量电流或者预测过程中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的预测电流,重构堆芯功率分布;有效改进堆内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的测量电流‑预测电流偏差,改进堆芯在线监测系统的堆芯功率分布测量精度,提高最大线功率密度、核焓升热管因子和最小偏离泡核沸腾比等安全参数的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3005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32404.6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入口管道(2)、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入口隔离阀(3)、热交换器(4)、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出口管道(5)、汽动泵(6)、汽动泵出口隔离阀(7)、汽动泵出口管道(8)、汽动泵旁路管道(9)、汽动泵旁路隔离阀(10)、汽动泵蒸汽入口管道(11)、汽动泵入口隔离阀(12)、水箱(13)及蒸汽发生器(14);该系统利用汽化及冷凝的方式,依靠密度差驱动流体在系统内形成自然循环,带出堆芯余热带出堆芯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1026515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48383.9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率尺度的全自然循环反应堆,反应堆的主回路换热器为大盘管,设置于反应堆的堆芯上方,并围绕堆芯吊篮布置;在所述堆芯吊篮的不同高度的周向等间距安装负荷需求隔离阀;冷却剂经过所述堆芯加热后通过所述堆芯吊篮围成的上升段,经由开启的所述负荷需求隔离阀流入主回路换热器侧,通过横掠传热管管束加热管内流体,以产生热交换,给水经加热后经由蒸汽/热水管道流出。通过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实现热量移出,取消主泵,最大程度降低失去流动类的初因事件;同时取消主泵相关的支持系统,提升经济性;一体化反应堆消除了大破口发生的可能性;具有多功率等级热负荷输出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