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顶部双层壳体设计的安全设施配置方案

    公开(公告)号:CN11171044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24064.7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顶部双层壳体设计的安全设施配置方案,包括安全壳。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体化反应堆,消除大破口发生的可能性;在压力容器顶部设置第二层压力壳体,将稳压器、主回路管线等布置在双层壳体间,通过有效隔离破口,维持压力边界,有效缓解因小破口对反应堆安全性的挑战,保证反应堆的安全性,并简化系统设计,同时,减小双层压力容器壳体设计带来的不利经济性以及维修的复杂性;通过换料水池与利用主回路换热器与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之间的自然循环带出设计基准失水与非失水事故下的堆芯释热(两个系列);通过壳外空气自然对流的方式,对安全壳进行冷却降温、降压,提供无限时冷却。

    一种海洋环境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601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33247.0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环境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安全壳(1)、非能动二次侧余排入口管道(2)、入口隔离阀(3)、密闭水箱(4)、非能动二次侧余排出口管道(5)、出口隔离阀(6)和蒸汽发生器(7);该系统采用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利用安全壳壁面高效地利用海水使密闭水箱内蒸汽冷凝,依靠密度差驱动流体在系统内形成自然循环,带出堆芯余热,将海水作为最终热阱,可提供无时限的堆芯冷却能力;使得系统设备得到简化,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种压力容器顶部双层的先进专设安全设施配置方案

    公开(公告)号:CN11091102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27935.2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顶部双层壳体设计的先进专设安全设施配置方案,包括固定在安全壳内的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由压力容器第一层壳体、压力容器顶部第二层壳体组成,且压力容器第二层壳体固定在压力容器第一层壳体的顶部。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体化反应堆,消除大破口的可能性,可最大限度缓解设计基准小LOCA事故和非LOCA事故,压力容器采用顶部部分双层壳体设计,将稳压器、主回路管线等布置在双层壳体间,通过有效隔离破口,维持压力边界,有效缓解因小破口对反应堆安全性的挑战,保证反应堆安全性,并简化系统设计,同时,减小全双层压力容器壳体设计带来的不利经济性以及维修的复杂性。

    一种多功率尺度一体化反应堆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515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48388.1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率尺度一体化反应堆及其使用方法,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至少布置两列及以上换热器序列,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上布置有至少2级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序列布置在贴近所述压力容器内壁面,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中的每级换热器通过之间的连接管线上的隔离阀串联并隔离;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由一条给水管线和对应于不同功率等级热负荷需求的蒸汽/热水输出管线组成,所述给水管线和汽/热水输出管线上均设置隔离阀。取消主泵,并通过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实现热量移出;一体化反应堆消除大破口发生的可能性;多级串联换热器实现多功率等级能量输出的目的。

    一种压力容器顶部双层的先进专设安全设施配置方案

    公开(公告)号:CN11091102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1911227935.2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顶部双层壳体设计的先进专设安全设施配置方案,包括固定在安全壳内的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由压力容器第一层壳体、压力容器顶部第二层壳体组成,且压力容器第二层壳体固定在压力容器第一层壳体的顶部。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体化反应堆,消除大破口的可能性,可最大限度缓解设计基准小LOCA事故和非LOCA事故,压力容器采用顶部部分双层壳体设计,将稳压器、主回路管线等布置在双层壳体间,通过有效隔离破口,维持压力边界,有效缓解因小破口对反应堆安全性的挑战,保证反应堆安全性,并简化系统设计,同时,减小全双层压力容器壳体设计带来的不利经济性以及维修的复杂性。

    一种先进简化的小堆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3061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51710.5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进简化的小堆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包括压力容器第1层壳体、压力容器第2层壳体、主回路管线及非能动余排热交换器、补水箱;所述压力容器第2层壳位于所述压力容器第1层壳体顶部外侧,所述主回路管从所述压力容器第1层壳体的顶部穿出,穿过所述压力容器第2层壳,在所述压力容器第1层壳体和所述压力容器第2层壳之间的所述主回路管上设置有双层壳体间主回路管线隔离,在所述压力容器第2层壳外的所述主回路管线上设置有壳体外主回路管线隔离。本发明采用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不依赖外部驱动力,极大地降低能动系统失效概率,提升反应堆的安全性。

    一体化小型反应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1707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82655.7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反应堆余热排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体化小型反应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方法,包括安全壳、设在安全壳内的压力容器、设在压力容器内的堆芯、围设在堆芯侧的堆芯挡板及隔离装置、设在压力容器内的若干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内位于每个蒸汽发生器的下方还设有相应的第一热交换器,压力容器外的安全壳内还设有容置冷却水的水箱,水箱内设有若干第二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的数量与第一热交换器的数量一致;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串联。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采用非能动的设计理念,利用自然循环回路冷热源密度差驱动流体流动,并通过水的汽化及冷凝的方式带出堆芯余热。

    一种一体化非能动先进小堆

    公开(公告)号:CN11288549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304905.8

    申请日:2021-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能动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体化非能动先进小堆,其主要包括了主要用于缓解安全壳内温度和压力超限的无限时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主要用于缓解非失水事故的无限时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用于替换高压安注的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三大系统。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安全系统配置,取消安全级交流电源,简化支持系统设计,实现反应堆和安全壳的无限时冷却,事故期间无需操纵员干预,提升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种适用于多用途反应堆的系统化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2042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71696.4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用途反应堆的系统化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包括压力容器(19)、安全壳外侧壁冷却水箱(29)、内置换料水箱(6),蒸汽管线(25)、给水管线(26)、中间回路入口管线(14)及中间回路出口管线(15),所述中间回路入口管线(15)与所述内置换料水箱(6)底部通过余排出口管线(13)相连,所述中间回路出口管线(14)与内置换料水箱(6)底部通过低温余排入口管线(8)相连;本发明的专设安全系统取消了高中压安注,系统更为简化,并可同时满足多用途反应堆的高温运行模式和低温运行模式,使堆芯衰变热导出更为高效、安全、稳定、可靠。

    一种核反应堆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318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15574.4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反应堆系统,反应堆系统的热端与入口管道相连,入口管道通过热交换器入口联箱与热交换器相连,反应堆系统和热交换器入口联箱之间的入口管道上设置隔离阀;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多级,多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相邻的两级热交换器之间设置热交换器中间联箱;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出口管道相连,出口管道上设置热交换器出口联箱和隔离阀;本发明的核反应堆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能够满足在不同事故下,对余热排出系统的带热能力的不同需求,通过多级换热器的设计,避免带热量过大或过小,并减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误启动对核反应堆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