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630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28112.X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铌酸锂的光栅辅助反向耦合器结构,属于光波导和光开关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布拉格光栅实现,包括非对称定向耦合器与光栅耦合器构成的光回路;中间段两个波导的内侧壁刻蚀光栅,形成光栅微扰结构;利用光栅微扰结构对光信号进行调控,实现TE模式反向耦合从下载端口输出,TM模式从直通端口输出,达到偏振分束的效果。根据偏振消光比的定义,中心波长处的TE消光比达到了32.4dB,TM的消光比则达到了22.6dB。与传统反向耦合器相比,本发明基于波导光栅,没有FSR的限制,调谐范围大,更利于片上集成。本发明有利于构建可重构的光交换网络,为制作大规模光开关阵列、光互连网络提供了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0520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329628.6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栅耦合器的多向可控电光开关结构,属于光波导和光开关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光栅反向耦合器实现,包括非对称定向耦合器与光栅耦合器构成的光回路级联;所述光回路包括一个光栅反向耦合器、上波导和下波导,上波导与下波导平行放置将光栅反向耦合器夹于内侧,分别构成两组光栅耦合器,形成光回路;在定向耦合器及上、下波导两侧分别设有独立控制的金属电极,基于电光效应,利用电极对光信号进行调控,实现光信号能够从指定端口以不同比例输出以及反向传输的功能,达到光信号能够多向可控传输的目的。本发明有利于构建可重构的光交换网络,利用铌酸锂材料优良的电光系数在电光协同控制作用下可实现开关状态的高速稳定切换,为制作大规模光开关阵列、光互连网络提供了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361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52869.5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脉动流体的梯形空腔‑双矩形圆肋微通道换热器,该换热器主要包括盖板和流道底板。盖板表面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流道底板相连,流道底板流道由两侧对称梯形空腔和并列双矩形圆肋组成,具有对流换热面积大的特点;采用脉动流体作为冷却介质,相比于稳定流体,具有更低压降特性,并且其热边界层不断生长同时在梯形空腔产生涡流,促进冷热流体混合进一步增强换热。本发明不仅具有更强的换热特性,且具有更低的压降和泵功,具有优越的综合散热性能,可解决高热流密度芯片、发热电子器件等的散热问题,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0686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81296.X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2F1/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铌酸锂薄膜的可重构模式开关的结构设计,属于光波导开关和模分复用领域。本发明的基础为铌酸锂晶体的电光效应。本发明主要的结构为两个对称定向耦合单元DC1和DC2,当电极不工作时,E21模式在DC1中耦合,进入相邻波导,E31模式在DC2中耦合,进入相邻波导。当DC1中工作电压为25.8V时,E21模式在DC1处的耦合几乎完全被抑制,DC2中工作电压为16.9V时,E31模式在DC2处的耦合被完全抑制,由此实现波导模式的可重构分差复用,为可重构模分复用网络提供了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793399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711283359.4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线束自动绑扎设备的扎带拉紧剪切装置,包括机架及机架端部由外到内的方向依次设有的剪切单元和拉紧单元,拉紧单元包括夹持机构、传感机构和驱动机构,机架上设有平行的第一导轨座和第二导轨座,第一导轨座上由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推杆导轨和第一滑块,第二导轨座上由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推杆导轨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设有横梁座;夹持机构包括滑动导轨,滑动导轨叠接在横梁座底部内侧;传感机构包括传感器上支架,传感器上支架底部与横梁座底部连接。这种装置可配套各种小型线束绑扎设备,拉紧剪切动作精确稳定,通过力反馈系统使整个拉紧剪切过程处于闭环内,实现拉紧剪切的柔性自动,工作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30331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810135827.1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线束的杨氏模量自动测试装置,包括轴向拉力机构和线束夹持机构,所述轴向拉力机构包括机架和第一丝杠,机架包括上盖板,上盖板底面设有第一轴承支架和第二轴承支架,第一丝杠一端穿过第一轴承支架,另一端与第二轴承支架固接,所述线束夹持机构的第一线束夹持单元的上横梁和第二线束夹持单元的上横梁与第一丝杠滑动连接,第二线束夹持单元的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之间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固接拉力传感器。这种装置能自动完成线束拉伸长度的测量,提供与设定值一致的恒定拉力,且能自动夹持线束并使夹持线束的夹持力与设定值一致,还能提高线束的杨氏模量参数测量的准确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7365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160262.3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干涉耦合器的4×4热光开关,可应用于光通信、光互联、光计算中,属于光电技术领域。整个光开关器件基于多模干涉耦合器结构,从左至右沿光传播方向,依次由输入波导、多模干涉分束器、连接波导、多模干涉合束器、输出波导构成;输入波导与多模干涉分束器连接,输出波导与多模干涉合束器连接,多模干涉分束器与多模干涉合束器通过连接波导连接,且连接波导上均设有用于加热波导的电极加热器,通过控制电极加热器温度,利用聚合物材料的热光效应,改变材料的折射率进而导致光相位改变,最后经多模干涉耦合器的自映像效应实现不同的开关状态。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具有多种开关状态、开关损耗与路径无关等优点,可作为光开关单元或经扩展后应用于片上光网路。
-
公开(公告)号:CN11671912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1388540.2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级联垂直波导定向耦合器的模式解复用器,以硅片为衬底,由三个波导Core1、Core2、Core3组成,三个波导从下至上均为聚合物结构;Core1为多模波导,位于三维模式复用器的中间位置,支持E11、E12、E21模式;Core2和Core3为少模波导,支持E11、E21模式。少模波导Core2和Core3放置在多模波导Core1横截面的Y轴正方向,与Core1构成垂直方向的非对称定向耦合器。当E11、E12、E21模式从Core1输入端输入沿直波导经过耦合区域时,通过模式的耦合,分别以基模在少模波导中传输,从而实现三模式的解复用。该解复用器在波长1480‑1600nm(C+L波段)范围内可实现高于96%的模式转换效率,通过级联垂直波导定向耦合器或水平波导定向耦合器,扩展成更高阶模式的解复用的器件,具有结构简单、扩展性强的优点,该模式解复用器由芯、包层材料折射率相差0.085的聚合物材料组成,与传统的由低折射差的聚合物材料组成的模式解复用器相比,该解复用器件具有更小的结构尺寸(长840um×宽15um×高7.2um),在三维波导模式复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802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97157.0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8/2433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GAF‑深度学习及弱电流源结构的TSV测试方法,包括首先引入格拉姆角场算法对TSV故障信号的时间域进行预处理,将一维的时间信号转换为二维的图片信息;然后利用机器视觉优势,通过一种深度学习MobileNetV2算法识别二维图片信号中的特征并进一步完成分类,其中TSV故障信号通过搭建弱电流源测试结构提取。该方法有效解决探针测试会对TSV造成二次损伤和内建自测试方法识别精度不足问题,以及针对现有方法对于TSV存在复合故障研究较少情况,对复合故障进行研究。并且该方法对不同故障位置处的微小故障进行测试,测试集准确率达到96%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28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19813.0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齿肋歧管微通道换热器,该换热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由盖板、歧管分流板和流道底板组成。整个换热器由金属制成,金属本身具有高导热性,有效提高散热速率;盖板表面含进出水口与歧管分流板相连,歧管分流板入口流道处有多个阵列孔,兼具射流作用,进一步增强换热的同时提升热源温度均匀性;流道底板具有斜齿肋通道,相比于传统直通道,斜齿肋有助于抑制射流入口周围的回流,并在通道壁面附近产生涡流,促进流体混合和增加换热面积,进一步强化换热。本发明具有尺寸小,换热性强的特点,在强化传热和降低压降的同时,有效提升热源温度的均匀性,提高散热性能,可解决高热流密度芯片、发热电子器件等的散热问题,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