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复合圆环形梁柱
    11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268313U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20596268.7

    申请日:2020-04-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木复合圆环形梁柱,其主要特点为,构件由2个呈带螺帽的螺杆形状的竹木实心构件、主体筒身和销杆组成。实心构件由外径较粗部分、外径较细部分和纵横交错的圆孔组成,外径较粗部分和主体筒身外径大小一样,外径较细部分和主体筒身内径基本相等且能插入主体筒身内部,主体筒身两端均有纵横交错的圆孔,由销杆穿过纵横交错的圆孔将竹木实心构件同主体筒身连接起来;主体筒身内部中心为由天然原竹直接加工而成的圆形竹质筒、竹木复合层、横向缠绕增强层和装饰层构成。构件内部既可是空心,也可被填成实心。本发明可将各类速生材、小径木等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大直径构件的生产和制造,拓展了应用领域和范围。

    一种竹木结构自复位防屈曲耗能支撑

    公开(公告)号:CN212478164U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21743161.7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减震领域,涉及一种竹木结构自复位防屈曲耗能支撑,包括耗能内芯、齿条、齿轮、S型自复位耗能元件、钢套筒、套筒连接件、端部封板,齿条对称固定于耗能内芯及钢套筒上,齿轮位于上下齿条之间,耗能内芯及钢套筒与端部封板连接,沿齿条两侧对称布置的S型自复位耗能元件两端分别与耗能内芯和钢套筒相连接,两端钢套筒之间由套筒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将荷载分散到齿轮与齿条、以及S型自复位耗能元件上,并依靠其自身进行复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卡车的上车厢梯子
    1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819201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20623153.X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车的上车厢梯子,车厢一端外侧上下各有一个梯子固定装置,两个装置在一条直线上,装置焊接在车厢外侧,装置外面有一个大套筒,钢筒外面有两个长度一样套筒成90度角焊接在套筒一3-1上,两个套筒比固定栓2-1大,固定栓焊接在梯子横梁上与梯子立柱有缝隙,缝隙宽度大于套筒二3-2与套筒三3-3两个壁厚,立柱套在3-2套筒内,可以上下左移动旋转,梯子下端脚蹬可以伸缩,脚蹬立杆生面有孔可以调节长度,脚蹬上面有铆钉用来固定脚蹬。本装置小操作简单,适合于各种箱体高的卡车,不占用空间呢,使用方便安全。

    一种竹片油热处理窑
    1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525396U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20688051.6

    申请日:2019-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片油热处理窑。竹片油热处理窑内含一个横断面为圆形的中心腔体、一个横断面为圆形环形的油腔和一扇密封门。横断面为圆形环形的油腔内充满油。横断面为圆形的中心腔体内可供压力罐进出。将原竹剖成宽度为20-50mm的竹片,去青去黄后,并排放置到压力罐内;接着将压力罐推进横断面为圆形的中心腔体,将门合上,形成密闭空间;然后对油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在90-245℃内。使用该窑处理的竹片色泽均匀、尺寸稳定、防腐防霉。(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桩基偏位承台梁加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9760323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107315.4

    申请日:2019-0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偏位承台梁加固结构,包括桩基偏位对应的承台梁和承台梁一侧设置一定宽度与厚度的混凝土板带,所述桩基偏位承台梁是对应偏位桩上部的承台梁,所述混凝土板带是桩基偏位承台梁一侧设置的混凝土板带,所述混凝土板带内设置从所述承台梁底部侧面出挑的受力钢筋,所述受力钢筋设置于混凝土板带的下部,所述承台梁和所述混凝土板带底面标高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处理受力复杂的承台梁的配筋而达到加固承台梁的目的,设计构造简单,有效地利用了承台下土层的反力,节约材料。(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竹集成材组合楼盖

    公开(公告)号:CN208533817U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20559258.9

    申请日:2018-04-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骨料混凝土-竹集成材组合楼盖,包括混凝土(1)、上翼缘(2)、下翼缘(3)、边腹板(4)、中腹板(5)、钢筋(6)、钉子(7)、螺钉(8)、剪力键(9)、楼面板(10)、顶棚板(11)和石膏板(12),其特征在于混凝土(1)位于组合楼盖顶部,边腹板(4)和中腹板(5)位于上翼缘(2)和下翼缘(3)中部,钢筋(6)位于下翼缘(3)内,楼面板(10)位于混凝土(1)和上翼缘(2)中间,并通过剪力键(9)连接,顶棚板(11)和石膏板(12)位于楼盖底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重量轻,承载力大的优点,可替代传统木楼盖。(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多孔竹材重组材矩形梁或柱

    公开(公告)号:CN204510616U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420851534.0

    申请日:2014-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多孔竹材重组材矩形梁或柱,其结构是最外层的竹材重组材矩形筒内部是不少于5个空心原生竹筒,其中一个A空心原生竹筒的直径大于其它空心原生竹筒的直径,其它空心原生竹筒间的直径相等,A空心原生竹筒位于竹材重组材矩形筒正中央,其它空心原生竹筒对称分布竹材重组材矩形筒内侧的四个角落附近,所有空心原生竹筒之间通过竹质连接件或木质连接件相连成竹筒群,竹筒群用绳状物捆绑;竹材重组材矩形筒和空心原生竹筒之间的缝隙内充满生物质填充料。优点:充分利用了各种生物质材料的特点,将我国的农林生物质资源应用到土木建筑结构构件中。该种建筑构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延性好、自恢复能力强、经济性能好、抗震性能优越。

    一种蜂窝状FRP生物基质塑料混合料圆柱

    公开(公告)号:CN204510615U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420851462.X

    申请日:2014-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蜂窝状FRP生物基质塑料混合料圆柱或梁,其结构是FRP圆筒内部是不少于4个空心原生竹筒,其中A空心原生竹筒直径大于其它三个直径相等的空心原生竹筒,A空心原生竹筒位于FRP圆筒正中央并同FRP圆筒形成同心圆,B、C、D空心原生竹筒均匀分布在A空心原生竹筒的周边,空心原生竹筒间通过竹质连接件或木质连接件接成整体,用绳状物沿竹筒外围将其捆扎起来;在FRP圆筒和各空心竹筒之间的缝隙内充满由生物质填充料和塑料粉碎料的混合料。优点:充分利用了多类材料的特点,将农林生物质资源应用到土木建筑结构构件中。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延性好、自恢复能力强、经济性能好、抗震性能优越等。

    一种钢筋或FRP筋增强复合竹质圆筒空心梁

    公开(公告)号:CN204418517U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420850987.1

    申请日:2014-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钢筋或FRP筋增强复合竹质圆筒空心梁,其特征在于,位于正中央的A复合竹质圆筒(4)同A复合竹质圆筒(1)是同心圆,均布在A复合竹质圆筒(1)与B复合竹质圆筒(4)之间的是钢筋或FRP筋(3),生物质填充料(2)充满较A复合竹质圆筒(1)与B复合竹质圆筒(4)之间的缝隙,形成一种复合材料构件,所述的A复合竹质圆筒(1)的厚度大于B复合竹质圆筒(4)的厚度。优点:充分利用了生物质材料的特点,将我国蕴藏量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资源应用到结构构件中。该种建筑构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延性好、自恢复能力强、经济性能好、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并且施工工序简单,可应用于结构领域中的受压或受弯构件。

    一种多孔竹材集成材矩形梁或柱

    公开(公告)号:CN204418513U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420851535.5

    申请日:2014-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多孔竹材集成材矩形梁或柱,其结构是最外层的竹材集成材矩形筒内部为不少于5个空心原生竹筒,其中一个A空心原生竹筒的直径大于其它空心原生竹筒的直径,其它空心原生竹筒间的直径相等,A空心原生竹筒位于竹材集成材矩形筒正中央,其它空心原生竹筒对称分布在竹材集成材矩形筒内侧的四个角落附近,所有空心原生竹筒之间通过竹质连接件或木质连接件连成竹筒群,竹筒群用绳状物捆绑,也可以不捆绑;竹材集成材矩形筒和空心原生竹筒之间的缝隙内充满生物质填充料。优点:用作建筑构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延性好、自恢复能力强、经济性能好、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并且施工工序简单,可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领域中的受压或受弯构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