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04022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273229.1
申请日:2009-12-11
Applicant: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板形控制的连续变凸度轧辊,该连续变凸度轧辊的空载辊缝凸度调节能力与所轧板宽呈近似指数幂的关系。其与现有的同类轧辊相比,既可保证轧制宽料时的轧机控制能力,又可显著提高轧制窄料时的轧机控制能力,有效克服了现有同类轧辊对板形的控制存在凸度调控能力随带钢宽度减小而下降较快的弊端,大幅增强了轧机的板形控制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了所轧薄板的板形质量及其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所轧薄板因板形不良造成的废品量和轧辊辊耗,可在各类四辊或六辊热、冷连轧机和中厚板轧机中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14501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710169029.2
申请日:2007-12-27
Applicant: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凸度控制、边降控制和磨损控制的三重功效的工作辊及使用方法,所述工作辊分别由三组方程确定工作辊的凸度控制段、边降和磨损控制段和结构工艺段的辊形。使用本发明工作辊及配合使用方法,带钢边降区大小和边降量均有明显减小,这些都有利于整体凸度即横向厚差的减小。它不仅显著增加了低凸度带钢比例,工业试验轧制前、后带钢出口凸度C40≤52μm的比例由13.7%提高到81.25%,还能有效控制超标卷的数量,凸度>60μm的带钢比例从65.6%下降到6.60%。随着本发明提供的工作辊由稳定工业应用投入到连续全面稳定应用,2.3mm×1050mm无取向硅钢C40≤45μm的比率由42.05%提高到93.15%,因此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04022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273229.1
申请日:2009-12-11
Applicant: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板形控制的连续变凸度轧辊,该连续变凸度轧辊的空载辊缝凸度调节能力与所轧板宽呈近似指数幂的关系。其与现有的同类轧辊相比,既可保证轧制宽料时的轧机控制能力,又可显著提高轧制窄料时的轧机控制能力,有效克服了现有同类轧辊对板形的控制存在凸度调控能力随带钢宽度减小而下降较快的弊端,大幅增强了轧机的板形控制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了所轧薄板的板形质量及其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所轧薄板因板形不良造成的废品量和轧辊辊耗,可在各类四辊或六辊热、冷连轧机和中厚板轧机中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54508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810046829.X
申请日:2008-01-30
Applicant: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1B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带钢边降控制和平坦度控制的工作辊,该工作辊是将平辊工作辊的一侧磨削成连续可变锥形,该锥形分为三段:第一段为边降控制曲线工艺段,第二段为边降控制切线工艺段,第三段为结构锥度段,其中边降控制曲线工艺段和边降控制切线工艺段相切,边降控制切线工艺段和结构锥度段相交,实现辊形曲线的平滑过渡,不仅可部分消除因上、下工作辊磨损不同、带钢走偏等导致的辊系受力不对称、边降控制不对称、边降控制轧制过程中出现带钢“剪边”、“断带”等生产不稳定的重要故障等问题,同时可以实现锥度的连续变化,有利于实现带钢边降的连续控制,并可有效避免出现小浪形等边部板形平坦度缺陷,因此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18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898947.2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耐热高锰无磁钢,涉及材料领域。耐热高锰无磁钢,以总质量为100%计算,包括:C0.17‑0.20%、Si0.9‑1.2%、Mn21.5‑24.5%、Al2.0‑2.6%、Cr3.5‑4.2%、V0.05‑0.1%、Nb0.02‑0.1%、P≤0.005%、S≤0.006%,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耐热高锰无磁钢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依次进行电炉冶炼、AOD炉精炼、LF精炼、连铸、热处理、轧制和冷却,得到所述耐热高锰无磁钢。本申请提供的耐热高锰无磁钢,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89893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13902.6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莒南县友园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上方出钢的钢包及采用其浇注的方法,通过对常规钢包进行改造,在钢包出钢侧上部设置挡流包冠,钢包出钢口位于挡流包冠下部或钢包出钢侧钢包壁上部。可实现钢包内部钢液优先通过出钢口浇注进入铸型,抑制钢包上表层炉渣及钢液流入铸型,不仅控制了炉渣通过出钢口浇注进入铸型,而且抑制了钢包上层夹杂物较多的钢液浇注进入铸型;在进行浇注作业时,相对于传统钢包上方出钢浇注来说,大幅度减少了在浇注过程中钢水的暴露以及二次氧化所产生的大颗粒夹杂物,从而明显降低了夹杂物含量;夹杂物的减少有助于提高钢材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等,对于提高铸件产品质量有显著效果,利于工业大规模生产和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414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48462.0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粗钢碳排放的方法,将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粗钢过程碳排放分为上游排放源的碳排放、直接排放的碳排放、固碳产品的碳排放,尤其是分析了外部购买废钢和内部循环废钢的碳排放差异,明确了生产中应用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等,明确了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碳排放计算涉及物料的归属及碳排放因子,本发明显著提升了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粗钢碳排放的可操作性和准确程度,其应用可为钢铁企业、管理部门进行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碳排放评测提供重要支撑,为相关企业控制碳排放提供指引。
-
公开(公告)号:CN1178879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89585.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废钢比高效低碳炼钢的方法,包括:步骤S1、采用多座大容量、大功率、低中频感应炉进行废钢预处理,实现废钢液的加热、均质化及增碳处理;步骤S2、感应炉中废钢熔清后,测定废钢液成分;继续升温至1500‑1700℃;然后将废钢液倒入钢包中,并进一步兑入转炉,或将废钢液倒入铁水罐中,与罐中铁水混合后,直接兑入转炉或进行铁水预处理后再兑入转炉;转炉中废钢比为25%‑100%;步骤S3、在转炉中进行炼钢,在吹炼前首先检测转炉中初始混合铁液的温度,取样分析初始混合铁液的成分,并确定转炉冶炼过程造渣剂和冷却剂加入量、顶吹吹氧量及二氧化碳量。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解决传统长流程钢铁生产废钢比低、碳排放高、终点命中率不高等问题。
-
-
公开(公告)号:CN1171589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1735.3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 CSI增强人体呼吸信号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WiFi CSI的子载波来获得含有呼吸信号的多个数据样本,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和提高采样率可以显著降低噪声水平;利用天线中子载波的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确定Tx‑Rx天线与CSI矩阵信息的关系;利用功率谱密度的方法可以得到频率‑峰值信息,通过各天线的组合与比较,选取出其中的一个相对来说能代表呼吸信号的子载波;对选定的子载波使用降采样的信号进行奇异谱分析,将所得的奇异值进行稀疏重构增强呼吸信号,通过峰值查询或者频谱表示此时的呼吸频率;通过加入第三台计算机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状态检测。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有效实现对人体呼吸状态检测,在人体健康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