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8397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12735.2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5B19/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洞构件的机器人铣削和磨削控制方法,其中,包括:获取待加工风洞构件的型面测量数据;获取机器人末端工具与待加工风洞构件的相对位置信息;根据预设材料去除量数据、所述型面测量数据以及所述相对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数据;根据所述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数据生成机器人加工控制指令;将所述机器人加工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机器人的控制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位机、控制柜、用于风洞构件的机器人铣削和磨削控制装置及用于风洞构件的机器人铣削和磨削的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风洞构件的机器人铣削和磨削控制方法具有加工效率高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5345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05687.9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质谱仪进样分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燃烧室出口燃气成分质谱原位进样装置、系统及方法,它解决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燃气在线质谱分析的进样问题,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燃气取样装置和燃气差分装置;所述燃气取样装置包括燃气取样耙、电动插板阀和两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燃气取样耙一端和发动机燃烧室出口腔室直接相连,另一端和电动插板阀的一侧相连,电动插板阀的另一侧与燃气差分装置直接相连,两位三通电磁阀和电动插板阀的腔室连通;电动插板阀与两位三通电磁阀相结合可以完成燃气取样分析中反吹与取样的流程。保证了进入在线质谱的燃气量的稳定性,可以实现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燃气的原位在线质谱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935529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4065.6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同步获取燃烧流场总温和马赫数线分布的光学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涉及燃烧流场测量领域,包括:测量对象,测量对象为超声速燃气流场;二维静温测量模块,用于产生及控制能够被测量对象吸收的激光,接收被测量对象吸收后的激光光谱信息,基于激光光谱信息获得测量对象的平面区域的静温测量结果;线速度测量模块,用于产生脉冲激光,对脉冲激光进行聚焦后标记水分子的空间位置,获得标记线;以及用于获得薄片激光,利用薄片激光对标记后的水分子分解物进行激发;以及用于对标记后的水分子分解物的激发过程进行记录获得图像数据和时刻数据;基于图像数据和时刻数据计算获得标记线的速度信息;控制模块,用于对二维静温测量模块和线速度测量模块进行时序控制,以及用于基于平面区域的静温测量结果和标记线的速度信息,计算获得超声速燃烧流场二维平面内的总温和马赫数测量结果。本系统能够同时测量超声速燃烧流场二维平面内马赫数和总温。
-
公开(公告)号:CN11920342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77540.3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17 , F04D29/26 , F04D29/40 ,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3/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向排气斜流压气机一体化子午流道设计方法,涉及压气机设计领域,包括:步骤1:获得给定参数,基于给定参数计算获得计算参数,基于给定参数和计算参数获得设计参数,基于设计参数确定叶轮流道平均截面辅助线;步骤2:基于设计参数确定叶轮子午流道型线,叶轮子午流道型线包括:叶轮盖侧型线和叶轮盘侧型线;步骤3:基于设计参数确定扩压器子午流道型线,扩压器子午流道型线包括:扩压器盖侧型线和扩压器盘侧型线;步骤4:基于叶轮子午流道型线和扩压器子午流道型线沿旋转轴转动360°,得到整个压气机的轮盖面和轮盘面;本方法设计过程简单高效,叶轮与扩压器匹配性较好,整体具有较高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3682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33966.4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M9/04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气式风洞气流温度控制装置及设计方法,涉及风洞设备设计领域,所述装置包括:风洞管道,所述风洞管道两侧分别设有进气结构和排气结构;风洞管道两侧洞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对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结构包括开度可调节的进气门,进气门对应安装在进气口,所述排气结构包括开度可调节的排气门,排气门对应安装在排气口。本发明能够为回流式风洞提供一种简单和低成本的气流温度控制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9595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69272.9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行星滚柱丝杠装配工艺及装配工装,包括步骤S1、将多个滚柱顺次装入螺母;步骤S2、利用第二镶块将滚柱的两端限位在螺母中后,通过滚柱端头的内六角孔调整各个滚柱的相位,并从螺母的第二端装入工装螺母;步骤S3、安装螺母两端的内齿圈以及保持架;步骤S4、在螺母内利用填充物将滚柱固定后并从螺母的第一端装入工装丝杠,完成滚柱螺母的装配;步骤S5、调节丝杠的高度,并将其滚柱螺母的一端进行装配,同时拆卸工装丝杠。本发明提出了一套轻量化且独特的装配工艺以及工装,能够有效解决了重型行星滚柱丝杠的装配技术难题,保证重型行星滚柱丝杠的装配精确度以及提高其装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67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64954.6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nventor: 宋巍巍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测试原理的风洞极低露点测试方法,该方案在露点测试系统设计上采用多功能和多模式系统结构设计,系统主要包括光腔衰荡光谱分析仪及辅助系统。光腔衰荡光谱分析仪主要负责完成水分含量测试,并将其转为常压露点;辅助系统主要包括旁路吹扫测试系统(纯化器等),管路电伴热系统、旁路流量系统(流量计等)、取样系统(管路、阀等)和控制系统等,具备管路吹扫和现场检测、管路加热除水、大流量快速除水、气体取样、控制等多个功能。并配合采用待机保护工作模式、吹扫工作模式、自检工作模式、测试工作模式等多模式实现了风洞极低露点的实时跟踪监测,在风洞各种工况下均能给快速给出准确的风洞露点测试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81722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306555.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洞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低温风洞温度场均匀性优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在风洞下游采集截面温度数据,以此作为反馈改变上游液氮喷射排架上喷嘴的启闭分布,通过获取液氮流量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计算得到风洞流场从液氮喷射排架传播到总温排架所发生的旋转角度。通过该旋转角度找到下游截面温度偏移较大的区域,寻找其在液氮喷射排架上相关联的喷嘴,并改变这些喷嘴的启闭状态,从而使温度偏移较大的区域均向温度中值靠拢,减小截面上的温度分布差异。该实施方式可以迭代优化低温风洞的温度场均匀性,进而提高风洞流场品质,改善风洞吹风试验数据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59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42932.4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声速气流脉动压力测量的探针,涉及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探针基座、探头、脉动压力传感器和稳态压力传感器;探针基座内设有基座空腔,探头内设有探头空腔,探测端开设有1个动态压力测量孔和若干个稳态压力测量孔,若干个稳态压力测量孔均与探头空腔连通;脉动压力传感器的本体和脉动压力传感器的参考端均安装在动态压力测量孔内,脉动压力传感器的感压端与探测端齐平,脉动压力传感器信号线的一端与脉动压力传感器的本体连接,脉动压力传感器信号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探头空腔、基座空腔和探针基座线缆孔后引出;稳态压力传感器的感压端位于探针基座空腔内。本发明能够实现低扰动超声速气流脉动压力的高精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7959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65841.5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5D1/495 , G05D1/46 , G05D101/10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两栖航行器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涉及两栖航行器控制领域,本方法采用反步控制器构成了控制器的基础,集成的扰动观测器通过估计难以测量的集总不确定性来增强闭环系统的鲁棒性。同时,引入自适应算法补偿扰动观测器的剩余残差。自适应算法和扰动观测器共同作用,联合提高了系统鲁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