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3764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03171.3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48 , H01M4/625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步制备金属氧化物@氯掺杂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领域。本发明要解决传统涂膜工艺复杂,导致负极材料一致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一、将氧化石墨烯(GO)均匀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GO浆料;二、将金属源溶于有机溶剂中,缓慢加到GO浆料中,常温下搅拌至少10h,得到凝胶;三、将凝胶均匀涂覆铜箔上,干燥后裁剪,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煅烧,得到金属氧化物@氯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简易的工艺、一步低温制备负极材料,极大的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在0.2C放电时,放电容量最高达到600mAh g‑1,经过80圈未见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07579235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820846.3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氧化Mxene/S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S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Mxene/S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制备Mxene粉末;二、氧化;三、水浴法。本发明采用高导电性的氧化Mxene作为S载体,制备过程简单、安全、生产成本低、有望规模化生产,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应用于制备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59173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020455.4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威海云山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35/52 , C04B35/622
Abstract: 一种抗氧化氮化硼石墨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氧化氮化硼石墨块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的氮化硼/石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较差的问题。方法:一、向氨硼烷溶液中加入石墨,边搅拌边加热,反应结束后进行蒸馏,得到原料粉末;二、将步骤一得到的原料粉末装入模具中,进行预压,得到预压后原料;三、将步骤二得到的预压后原料以加热并施加机械压力,保温保压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并卸压,得到抗氧化氮化硼石墨块体材料。本发明方法氮化硼相的生成与烧结一次完成,避免了物相预先合成后再混合而引起的团聚与组成偏聚,同时也简化了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817971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010184684.7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微米管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活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过程繁琐、密度大及纺丝法制备出的中空纤维弹性模量低,吸波材料强度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碳微米管和环氧树脂胶制成;方法:用尿素和乙二醇制备碳微米管;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丙酮和二乙烯三胺制备环氧树脂胶;再将碳微米管加入到环氧树脂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到模具中压制得到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弹性模量10~20GPa,密度1.00~1.05g/cm3,最低反射率为-13.25dB,其
-
公开(公告)号:CN101851394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84683.2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中空碳纤维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密度大和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碳纤维三维编织困难的问题。本发明由中空碳纤维毡和环氧树脂胶制成;方法:将尿素和碳粉放入到石墨坩埚中,然后在气氛烧结炉中制成中空碳纤维毡;然后将中空碳纤维毡放入模具中,密封之后,真空灌注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丙酮和二乙烯三胺组成的环氧树脂胶,然后模具经压制、真空干燥后得到中空碳纤维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中空碳纤维毡是自编织成的,该复合材料的密度仅为0.92g/cm3~0.94g/cm3,可以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和导弹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597059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10072598.4
申请日:2009-07-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SiC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存在的工艺复杂、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以及制作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一、将单晶硅片放入氢氟酸溶液中进行处理;二、将金属纳米粉催化剂进行超声分散;三、将单晶硅片放入分散的金属纳米粉催化剂中进行处理;四、将单晶硅片和石墨置于气氛烧结炉中烧结,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到SiC纳米线。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反应温度较低,在制作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本发明方法制作得到的SiC纳米线粗细均匀,表面平滑,产品质量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851394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84683.2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中空碳纤维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密度大和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碳纤维三维编织困难的问题。本发明由中空碳纤维毡和环氧树脂胶制成;方法:将尿素和碳粉放入到石墨坩埚中,然后在气氛烧结炉中制成中空碳纤维毡;然后将中空碳纤维毡放入模具中,密封之后,真空灌注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丙酮和二乙烯三胺组成的环氧树脂胶,然后模具经压制、真空干燥后得到中空碳纤维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中空碳纤维毡是自编织成的,该复合材料的密度仅为0.92g/cm3~0.94g/cm3,可以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和导弹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597059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910072598.4
申请日:2009-07-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SiC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存在的工艺复杂、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以及制作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一、将单晶硅片放入氢氟酸溶液中进行处理;二、将金属纳米粉催化剂进行超声分散;三、将单晶硅片放入分散的金属纳米粉催化剂中进行处理;四、将单晶硅片和石墨置于气氛烧结炉中烧结,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到SiC纳米线。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反应温度较低,在制作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本发明方法制作得到的SiC纳米线粗细均匀,表面平滑,产品质量好。
-
公开(公告)号:CN100445206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610151061.3
申请日:2006-1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3/18 , C01B31/02 , C01B31/36 , B82B3/00 , C04B35/628
Abstract: 一种非晶态的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非晶态的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原有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产率低、含杂质成分较多及颗粒度不均匀的问题。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取硅溶胶、蔗糖及去离子水混合;(二)搅拌;(三)将溶胶凝胶化处理;(四)凝胶热处理;(五)冷却,得到非晶态的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非晶态的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工艺简单、制备过程中不需催化剂,产物中碳和二氧化硅的比例易于控制,均以非晶态形式存在并结合成均一的颗粒,颗粒度为纳米量级,反应活性高,可以用作SiC纳米材料、含SiC的复合材料和含有硅氧碳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104515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10072703.5
申请日:2007-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SiC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纳米线及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SiC纳米线制备工艺复杂、不易控制、成本高、污染环境的问题。本发明的SiC纳米线采用工业硅粉和石墨粉,按质量百分比工业硅粉为50%~75%、石墨粉为25%~50%混合后经气氛烧结而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一、取工业硅粉和石墨粉均匀混合后装入石墨坩埚内;二、将石墨坩埚放入气氛烧结炉中,抽真空;三、再向气氛烧结炉内充入氩气;四、然后在气氛烧结炉内烧结,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制得SiC纤维。本发明中选用以工业硅粉和石墨为原料降低成本,工艺简便、易于操作,反应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产物为单晶相β-SiC纤维,粗细均匀,直径主要分布在30~150纳米,长度可控,最长可以达到毫米数量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