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燃气及太阳能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539381U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20125012.6

    申请日:2017-02-10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燃气及太阳能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燃气炉、太阳能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以及其它设备,太阳能热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以及二氧化碳工质的低温热源,燃气炉主要作为二氧化碳工质的高温热源,其排烟作为二氧化碳工质的低温热源,二氧化碳透平排气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提供一部分热量,也为空气预热器提供热量。本实用新型以燃气及太阳能热作为热源,太阳能热作为低温热源,而燃气作为高温热源,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以组成新型发电系统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不但可获得较高的发电效率,并且系统简单、结构紧凑、发电成本较低,适用于分布式能源。

    一种双工质燃煤发电系统
    10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422706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1277280.5

    申请日:2019-08-05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双工质燃煤发电系统,包括锅炉、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超超临界蒸汽循环,具有炉膛、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炉膛的下部设有水冷壁、气冷壁,炉膛的上部设有蒸汽过热器、二氧化碳过热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包括主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高压二氧化碳透平、中压二氧化碳透平、低压二氧化碳透平进口、再压缩机及第一发电机,超超临界蒸汽循环包括余热换热器、预冷器、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省煤器、蒸汽过热器、高压蒸汽透平、中压蒸汽透平、低压蒸汽透平、冷凝器及第二发电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系统结合了超超临界蒸汽循环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优势,大幅度提高机组的发电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发电站的汽轮机组
    10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317631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1277255.7

    申请日:2019-08-05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发电站的汽轮机组,包括太阳能热交换器组、蒸汽布雷顿循环和蒸汽朗肯循环,所述太阳能热交换器组包括第一过热器、第一再热器、第二过热器和第二再热器,所述蒸汽布雷顿循环包括压缩机、回热器、高压透平、中间换热器及第一发电机,所述蒸汽朗肯循环包括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中压透平、低压透平、凝汽器及第二发电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汽轮机组通过将布雷顿循环与朗肯循环有机结合,一方面可显著提升朗肯循环的热效率,另一方面经过高压透平的工质流量非常大,高压透平的内效率提升,确保布雷顿循环的热效率,最终使整个机组的热效率显著提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燃煤发电系统
    10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317417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1276608.1

    申请日:2019-08-05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燃煤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有机工质循环组、燃煤锅炉组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组,所述有机工质循环组包括循环泵、蒸发器、回热器、过热器、膨胀机及冷凝器,所述燃煤锅炉组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内设有加热器、再热器、高温省煤器及低温省煤器,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组包括第一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组和第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燃煤发电系统采用两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与燃煤锅炉结合,并且采用有机工质循环利用系统的余热发电,提高了机组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性。

    吸收式海水淡化与闭式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317415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1277292.8

    申请日:2019-08-05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收式海水淡化与闭式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热源、吸收式海水淡化回路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收式海水淡化与闭式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吸收式海水淡化回路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释放的废热用于海水淡化,可实现低品位废热的使用,海水淡化能耗低,采用简单回热模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发生器的工作温度较低,可以消纳热源的低温段热量,提高热源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紧凑型气体-气体换热管
    10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877730U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21452593.5

    申请日:2018-09-05

    Inventor: 黄志强 郑开云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凑型气体-气体换热管,包括:用于分隔管内和管外的流体,并通过对流、热传导方式实现管内、外流体传热的传热管;用于扩展传热管的内侧换热表面,形成微流道,分隔管内流体并沿传热管轴向流动,同时产生扰流作用、增强对流换热的内翅片组;用于扩展传热管的外侧换热表面,形成微流道,约束管外流体沿传热管轴向的逆流,同时产生扰流作用、增强对流换热的外翅片组;所述内翅片组或/和外翅片组的翅片上均设有孔洞。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空间且管数平均温差小的换热工况下的实现了完全逆流高效传热,节约了设备空间尺寸,同时减少了每个面积的重量以降低总体重量和制造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704778U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20039459.0

    申请日:2019-01-10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由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和塔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包括:主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高温熔盐换热器、透平、低温熔盐换热器、再压缩机、预冷器、发电机;塔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包括:镜场、集热塔、热罐、冷罐。本实用新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中省去高温回热器高温段,用高温熔盐换热器和低温熔盐换热器来替代,换热过程均为气-液换热,获得的有益效果是大幅提高传热系数,换热器的造价较低,因此总体上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的造价降低。

    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
    10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12156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21780204.1

    申请日:2018-10-31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包括生物质气化子系统和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生物质气化子系统包括加料装置、生物质气化炉、燃气净化冷却装置、氧气源、气化炉给氧压缩机、燃烧室给氧压缩机、水力透平、燃气压缩机等。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包括第一二氧化碳泵、中间冷却器、第二二氧化碳泵、回热器、燃烧室、透平、发电机、冷却器、水分离器、冷凝器、二氧化碳收集装置等。本实用新型系统效率高、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工作于高温高压参数,发电效率高;二氧化碳负排放,不需要额外的捕碳装置;系统简单、结构紧凑、运行灵活,可形成无烟囱的小型或大型的生物质气化发电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具有储能能力的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918701U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21350950.7

    申请日:2018-08-21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储能能力的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由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和储能设施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包括主泵,回热器高压侧进、出口分别连接主泵出口、燃烧室工质进口,燃料供给装置、氧压缩机分别连接燃烧室的燃料进口和氧气进口,燃烧室的工质出口连接透平进口,透平出口连接回热器低压侧进口,回热器低压侧出口连接冷却器进口,冷却器出口连接水分离器进口,水分离器工质侧出口连接冷凝器高温侧进口,冷凝器高温侧出口连接主泵进口;储能设施包括制冷机和空分制氧装置;制冷机连接冷却水回路和制冷剂回路;空分制氧装置连接储氧罐,储氧罐连接氧压缩机。本系统效率高,调峰能力强,可大规模消纳新能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