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18330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580004716.8
申请日:2005-02-10
Applicant: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54/76 , D01D5/16 , D01D7/00 , D01F6/18 , D01F9/14 , D01F9/22 , D02J1/08 , D02J1/223 , D02J1/228 , Y10T428/2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多根小丝束容易地集束成一根且在烧成时自然地分割成原来的小丝束,并且适于得到生产率和品质优异的碳纤维的碳纤维前驱体纤维束、其制造方法和装置、优异的碳纤维和其制造方法。碳纤维前驱体纤维束,由小丝束间的交织度小于等于1m-1,贮存在容器时的丝束的水分率小于10质量%的未赋予卷曲的实质上直的纤维构成,并且具有向容器贮存时及从容器拉出导入烧成工序时保持一根集合丝束的形态、在烧成工序中通过在该工序产生的张力分割成多个小丝束的宽度方向的分割能力。碳纤维前驱体纤维束的制造装置,具备丝道,该丝道具有能够使多个小丝束邻接地通过的扁平矩形截面;还具备交织赋予装置,该交织赋予装置具有在该扁平矩形的长边方向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并且在该丝道上开口的喷气口。还提供使用该前驱体纤维束的碳纤维和其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790601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880104787.9
申请日:2008-08-19
Applicant: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5/0061 , D01F1/09 , D01F6/18
Abstract: 所公开的是利用静电纺丝法生产导电性纳米结构体的设备和方法。该设备至少包括基材夹持器(1),连接到纺丝液(4)的贮器(3)和电压源(5)的纺丝毛细管(2),用于使纺丝毛细管(2)和/或基材夹持器(1)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可控制的移动单元(6,6’),在纺丝毛细管(2)的出口跟踪纺丝进程的光学测量设备(7),和根据纺丝进程控制纺丝毛细管(2)相对于基材夹持器(1)的前进运动的计算设备(8)。
-
公开(公告)号:CN1258049C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02815179.8
申请日:2002-07-15
Applicant: 日本爱克兰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佐佐木和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9/026 , D01F6/18 , D21H13/18 , F16D2200/0095
Abstract: 湿摩擦材料用纤维基材料,包含纤维成分、摩擦调节材料和填料,其中所述纤维成分含5-50重量%的均聚丙烯腈纤维和/或通过所述均聚丙烯腈纤维原纤化而制备的浆粕状均聚丙烯腈纤维,其中所述均聚丙烯腈纤维在180℃时的弹性模量为10cN/dtex或更高和在200℃时的收缩百分率为5%或更低。此纤维基材料可用于制造用在离合器、差速齿轮、制动器等上的湿摩擦材料,其中的纤维没有因为其塑性变形或者因为酸性分解产物的作用而劣化,因此耐用性出色。
-
公开(公告)号:CN1255587C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410006862.1
申请日:1999-07-22
Applicant: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6/18 , D01D5/16 , D01D10/02 , D01F9/22 , Y10T428/2913 , Y10T428/2918 , Y10T428/29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的丙烯腈基前体纤维,其是从含有96.0~98.5%重量的丙烯腈单元的丙烯腈基共聚物制备的,并且其特征在于抗拉强度不低于7.0cN/dtex、拉伸弹性模量不低于130cN/dtex、基于纤维的重量其吸附碘量不大于0.5%重量、通过大角度X-射线分析所确定的晶体取向度(π)不低于90%和在细丝方向上的变化程度不大于1.0%。这种前体纤维具有高的强度、高的弹性模量、高的致密度、高的取向度和低的细丝变化程度,因此其通过短时间的碳化可以低成本地用于形成高质量的碳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249280C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410069608.6
申请日:2001-06-18
Applicant: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22 , D01F6/18 , Y10T428/29 , Y10T428/2913 , Y10T428/2918 , Y10T428/2924 , Y10T428/2929 , Y10T428/2967
Abstract: 本发明的碳纤维前体纤维束是一种丙烯腈-基纤维束,其中单丝纤维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的比率(长度/宽度)是1.05-1.6,且通过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的Si的量是500-4,000ppm。这种碳纤维前体纤维束具有高紧密度,且碳化处理能力良好。另外,对于将来得到的碳纤维束,树脂浸渍能力和丝束铺展能力良好,强度增加,且它具有膨松度。另外,本发明的碳纤维前体纤维束是一种丙烯腈-基纤维束,其中液体含量比率HW是40wt%或更多且低于60wt%。由这种碳纤维前体纤维束得到的碳纤维束改进了膨松度并具有优异的树脂浸渍能力、丝束铺展能力、和在制成布时的覆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643205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3806329.8
申请日:2003-02-20
Applicant: 科莱恩有限公司
IPC: D06L3/12 , C07D231/06 , C08K5/34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31/06 , C08K5/0041 , D01F1/04 , D01F6/18 , D06L4/629 , D06L4/664
Abstract: 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液体配方,其含有有机酸和支链一元醇或二元醇。通过添加所述醇,实现了该液体配方的改进的贮存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566420A
公开(公告)日:2005-01-19
申请号:CN200410069608.6
申请日:2001-06-18
Applicant: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22 , D01F6/18 , Y10T428/29 , Y10T428/2913 , Y10T428/2918 , Y10T428/2924 , Y10T428/2929 , Y10T428/2967
Abstract: 本发明的碳纤维前体纤维束是一种丙烯腈-基纤维束,其中单丝纤维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的比率(长度/宽度)是1.05-1.6,且通过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的Si的量是500-4,000ppm。这种碳纤维前体纤维束具有高紧密度,且碳化处理能力良好。另外,对于将来得到的碳纤维束,树脂浸渍能力和丝束铺展能力良好,强度增加,且它具有膨松度。另外,本发明的碳纤维前体纤维束是一种丙烯腈-基纤维束,其中液体含量比率HW是40wt%或更多且低于 60wt%。由这种碳纤维前体纤维束得到的碳纤维束改进了膨松度并具有优异的树脂浸渍能力、丝束铺展能力、和在制成布时的覆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516710A
公开(公告)日:2004-07-28
申请号:CN03800462.3
申请日:2003-02-24
Inventor: 岩渕俊行
IPC: C08F220/46 , D01F6/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20/46 , D01F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长毛绒织物、围巾、毛毯、座子、地毯等所有绒毛状布帛,且能够赋予布帛以厚实感的普通聚丙烯腈类合成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即涉及以丙烯腈作为其主要成分且其特征是热塑性成分为13-22重量%、含磺酸基的乙烯基单体为0.3-2.0重量%、用公式1表示的粘均分子量Mη为43000-60000的聚丙烯腈类合成纤维用合成树脂,以及由该树脂制造的聚丙烯腈类合成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公式1:Mη=(S/B-1)53/6×10000
-
公开(公告)号:CN1156191A
公开(公告)日:1997-08-06
申请号:CN96116706.8
申请日:1996-12-18
Applicant: 标准石油公司
IPC: D01F8/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6/40 , D01F6/18 , D01F6/38 , Y10T428/2904 , Y10T428/2913 , Y10T428/2933 , Y10T428/2967
Abstract: 制备高腈纤维的方法,包括a)在无溶剂、无水的情况下熔纺高腈共聚物;b)在高于所述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的温度下将熔融高腈共聚物纺成高腈纤丝;和c)以纤维束、纤维网或其混合形式收集单丝或复丝;其中所述高腈纤维包括约50-95%(重量)聚合丙烯腈单体和至少一种占约5-50%(重量)聚合的烯不饱和单体。
-
公开(公告)号:CN1041980A
公开(公告)日:1990-05-09
申请号:CN89106761.2
申请日:1989-08-24
Applicant: BASF公司
Inventor: 吉恩·P·道米特 , 高允锡 , 克里斯托弗·R·斯莱特 , 约瑟·G·温纳 , 杨锡昌
Abstract: 一种内部结构特别适用于热法加工成为高强度碳纤维的丙烯腈系复丝材料,其概要制法为(1)制取含丙烯腈系聚合物、乙腈、水的均质熔体,(2)将之挤压纺丝至单丝形成区,除掉大部分乙腈和水,(3)将由此单丝所成的复丝材料拉伸,(4)再经过热处理,除净乙腈和水,(5)再次拉伸成为单丝旦数0.3-5.0的丙烯腈系复丝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