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54731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619693.6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安徽双鑫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双建
IPC: D06M13/224 , D06M13/00 , D06M15/572 , D06M13/165 , D06M11/74 , D06M13/144 , D06M13/207 , D06M11/30 , D02J1/22 , D02J13/00 , D06M1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3/224 , D02J1/228 , D02J13/00 , D06M11/30 , D06M11/74 , D06M13/00 , D06M13/144 , D06M13/165 , D06M13/207 , D06M13/2246 , D06M15/572 , D06M16/00 , D06M2101/10 , D06M2200/25 , D06M2200/50
Abstract: 一种改性蚕丝纤维加工工艺,包括前处理工序和后处理工序,所述前处理工序是将蚕丝纤维置于浸泡液中浸泡,然后从浸泡液中取出进行烘干。通过前处理工序将蚕丝纤维在浸泡液中浸泡,克服了蚕丝纤维不易长期保存或暴晒,容易引起黄变和脆化的缺陷,制得的蚕丝织物洗涤后再经日晒也不易褪色,能够防止微生物菌类使蚕丝变色,影响丝织物品质,同时纤维的摩擦强度、屈曲强度、伸长疲劳等性能都有显著提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蚕丝纤维制成的织物厚度、紧度显著提高,绒面整齐,外观优美,手感丰满,保暖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958045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226311.3
申请日:2017-04-08
Applicant: 河南省龙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13/00 , D01D1/04 , D01D1/06 , D01D5/092 , D01D7/00 , D01F1/10 , D01F6/92 , D02J1/223 , D02J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再生聚乳酸短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前处理:将回收的再生PLA料进行前处理;(2)转鼓干燥;(3)混合熔融纺丝:将处理好的再生聚乳酸切片与碳纳米管进行搅拌混合,加热熔融,纺丝箱过滤和计量泵分配,再通过喷丝板喷丝成丝束;(4)冷却成型,卷绕;(5)牵伸;(6)卷曲;(7)上油,热定型;(8)切断:得到碳纳米管聚乳酸短纤维成品。本生产方法提供了一种自支撑性能好、韧性高的碳纳米管再生聚乳酸短纤维的生产方法;采用再生PLA料为原料,降低成本,有利于环保;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且制备中无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54403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47457.7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东方德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庆
IPC: D02G3/44 , D02J1/22 , D06M13/127 , D06M11/6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2G3/448 , D02J1/228 , D06M11/60 , D06M13/127 , D10B25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缝合线的生产工艺,凝固液由泵打入凝固液管中,缝合线纺丝液中的纺丝液经过滤器过滤,再由纺丝泵喷丝头喷出120根丝线,丝束在凝固液中凝固并被导丝辊传送到第一加拈器加拈,丝线经导丝辊进入第一交联槽进行交联反应,然后经导丝辊进入第一水洗槽水洗,水洗后的丝线再进入到第二加拈器,再次进行加拈;加拈完成后的导丝辊进入烘干箱烘干;本发明的生产过程共有10个传动单元,经6道牵伸,总牵伸比为1.5~2.0可调。从喷丝头出来的丝线共120根,经合并加捻后形成直径约0.33mm的丝线,再经6道牵伸,变成直径为0.15mm的成品线,最后卷绕成筒形产品,强度高,易被人体吸收,并可实现强力打结。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55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410035217.6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新昌县万事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2J1/228 , D02J13/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布局合理,并且能够防止纱线在高温下烧断的拉伸定型机。该拉伸定型机,包括机架,以及位于机架上的至少一个拉伸热定型模块,所述拉伸热定型模块包括第一拉伸单元、第二拉伸单元以及加热单元;所述第一拉伸单元包括第一罗拉辊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罗拉辊右上方的第一分丝辊;所述第二拉伸单元包括第二罗拉辊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罗拉辊左侧下方的第二分丝辊;所述第一拉伸单元与第二拉伸单元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所述加热单元位于二者下方;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辊以及位于加热辊左侧的第三分丝辊。
-
公开(公告)号:CN102471943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080034646.1
申请日:2010-07-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乙醇酸系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包括:纺丝步骤,将含有聚乙醇酸树脂及重均分子量为10万~30万的聚乳酸树脂、且上述聚乙醇酸树脂与上述聚乳酸树脂的质量比为70/30~99/1的聚乙醇酸系树脂组合物熔融纺丝,从而获得未拉伸丝;保管步骤,保管上述未拉伸丝;以及,拉伸步骤,拉伸上述保管后的未拉伸丝而获得拉伸丝。
-
公开(公告)号:CN103249880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180057069.2
申请日:2011-11-28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腈纤维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依次包括纺丝工序、前拉伸工序、干燥工序及后拉伸工序,所述后拉伸工序包括下述(a)~(c)中任一干热拉伸工序,工序(a):使从热辊上的丝分离点至下一个辊上的最初的丝接触点的丝温度为130℃以上,在空中进行拉伸;工序(b):使从热辊上的丝分离点至下一个辊上的最初的丝接触点的距离为20cm以下,进行拉伸;工序(c):在将热板置于2个辊间的热板拉伸区进行后拉伸,上述2个辊中配置在上述热板拉伸区内的前方的1个辊为预热辊,以使上述热板与丝的丝接触开始点距离上述预热辊上的丝分离点为30cm以下的方式配置上述热板,并且使上述预热辊的表面速度为100m/分钟以上,进行拉伸。
-
公开(公告)号:CN103249879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180058478.4
申请日:2011-10-05
Applicant: 聚合物研发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0014 , D01D5/06 , D01D5/12 , D01D10/02 , D01F6/04 , D01F6/06 , D01F6/14 , D01F6/30 , D01F6/62 , D01F13/04 , D02J1/222 , D02J1/228 , Y02P7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高拉伸强度和模量的聚合物长丝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将溶剂和线性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溶液挤出,随后将由此形成的长丝纺丝和淬冷,其中在纺丝和淬冷之后将初纺长丝在与蒸汽接触下拉伸,从被拉伸的长丝中除去所述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0363544C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01814816.6
申请日:2001-08-30
Applicant: 尤尼吉可纤维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水处理前后的电阻值变化小、而且单纤维间的电阻值偏差小的聚酯或聚酰胺导电复丝。当将该导电复丝用于电子摄影装置的接触带电刷子时,可以均匀地做出静电潜像,可以得到鲜明的图像。该导电复丝由含有导电性微粒子的多根聚酯或聚酰胺单纤维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934297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580008472.0
申请日:2005-03-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6/625 , D01D5/0885 , D01D5/12 , D02G3/444 , D02J1/22 , D02J1/223 , D02J1/228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以高抗拉强度和结节强度为代表的实用特性的聚乙醇酸类树脂类的生物降解性长丝。本发明通过提供下述聚乙醇酸类树脂长丝的制造方法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即,一种聚乙醇酸类树脂长丝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残留单体量小于0.5重量%的聚乙醇酸类树脂进行熔融纺出后,在10℃以下的液体浴中急速冷却,然后在60~83℃的液体浴中进行拉伸,由此获得抗拉强度为750MPa以上、并且结节强度为600MPa以上的聚乙醇酸类树脂长丝。
-
公开(公告)号:CN1071469A
公开(公告)日:1993-04-28
申请号:CN92110341.7
申请日:1992-09-09
Applicant: 纺织技术公司
Inventor: 约翰·戴维斯
Abstract: 多级拉模组件(20)包括一组拉伸辊对(22,23,24),即包括至少一对上拉伸辊和至少一对下拉伸辊,相对于理论的参考平面(P2),这几对辊呈参差排列,每对拉伸辊(22,23,24)包括轴互相平行,轴长度相等的两个辊(221,222; 231,232; 241,242),所有拉伸辊对的轴都互相平行,并与参考平面(P2)垂直,与对上拉伸辊与其邻近的下拉伸辊对都有纵向偏移,从而构成拉伸辊对的参差排列,该偏移与上拉伸辊对的工作长度相对应;该理论参考平面(P2)相对水平面有20到60度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