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10225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1711102939.9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放电循环中的容量减小得到抑制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大容量二次电池;充放电特性良好的二次电池;安全性或可靠性高的二次电池;新颖的物质、活性物质粒子、蓄电装置。一种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其中第二区域包括与第一区域的外侧接触的区域,第一区域包含锂、选自钴、锰和镍中的一个以上的元素M及氧,第二区域包含元素M、氧、镁及氟,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而测量的锂相对于元素M的原子数比(Li/M)为0.5以上且0.85以下,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而测量的镁相对于元素M的原子数比(Mg/M)为0.2以上且0.5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546188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80032150.9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 , H01M4/02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4/62 , C01B32/194
Abstract: 提供一种劣化少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另外,提供一种新颖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另外,提供一种劣化少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新颖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电极,包括:活性物质;以及导电剂,其中,活性物质包含含有选自硅、锡、镓、铝、锗、铅、锑、铋、银、锌、镉和铟中的一个以上的元素的金属或化合物,导电剂包含石墨烯化合物,并且,石墨烯化合物包含氟。
-
公开(公告)号:CN11500036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29086.1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该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负极;和电解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合锂源和钴源以形成第一混合物;对第一混合物进行第一加热以形成第一复合氧化物;混合第一复合氧化物与镁源和氟源以形成第二混合物;在不容易发生阳离子混排的温度下对第二混合物进行第二加热,使得氟源的氟和镁源的镁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上偏析,从而形成第二复合氧化物;混合第二复合氧化物与铝源;以及在不容易发生阳离子混排的温度下对与铝源混合的第二复合氧化物进行第三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50920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911347525.1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02 , H01M10/0525 , H01G11/50 , H01G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其具有第一区域、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钴和铝,所述第二区域具有镁,所述钴、铝、镁的至少一种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浓度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466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80086161.0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05 , F27B5/06 , F27B5/16 , F27B7/20 , F27B7/32 , F27B7/34 , F27B7/36 , F27B9/24 , F27B9/30 , F27B9/36 , F27B9/38 , F27D25/00 ,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高生产率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另外,提供一种可高生产率地制造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装置。提供一种包含锂、过渡金属、氧及氟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被处理物的加热期间包括抑制粘合工序。作为抑制粘合工序,有在加热期间通过使炉旋转而进行的搅拌、在加热期间通过使装有被处理物的容器振动而进行的搅拌以及在多个加热工序之间进行的研碎等。通过使用这些制造方法,可以制造表层部的添加物的分布良好的正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72533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43050.7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G11/30 , H01G1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括正极、负极及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通过加热包含锂、钴、镁、氧及氟的材料的工序来形成,并且,镁及氟通过所述材料的加热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表层部及晶界偏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58619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80071374.6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66
Abstract: 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用正极。本发明是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该二次电池用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层、基底膜、正极活性物质层及盖层,基底膜包含氮化钛,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钴酸锂,盖层包含氧化钛。通过将氮化钛用于基底膜,可以在确保充分的导电性的同时抑制正极集流体层的氧化或金属原子的扩散。通过将氧化钛用于盖层,可以抑制正极活性物质层和电解质的副反应或极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的破坏来提高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8313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51376.4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如钴酸锂等具有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设置有两种区域,其中内侧的区域为包含如钛等过渡金属的非整比化合物,而外侧的区域为如氧化镁等主族元素的化合物。该两种区域的每一个具有岩盐型晶体结构。内侧的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和表层部的两种区域是拓扑衍生的,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因充放电而发生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的变化。此外,因为与电解液接触的外包覆层使用在化学方面稳定的主族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可以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优越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415642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049707.8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04 , H01M4/1391 , H01M10/058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及二次电池。提供一种充放电容量大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另外,提供一种充放电电压高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另外,提供一种劣化少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正极活性物质通过如下步骤形成:形成包含锂、镍、锰、钴及氧的复合氧化物的工序;以及混合复合氧化物及钙化合物,然后以500℃以上且1100℃以下的温度加热2小时以上且20小时以下的工序。通过该加热,钙以合适浓度分布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64694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80025365.3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48 , H02J7/00 , H02J7/02 , G01R31/36 , G01R31/3828 , G01R31/3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二次电池劣化发展也推测精度高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推测方法。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高精度地推测出SOC的二次电池的容量测量系统。若能够以高精度推测二次电池的容量,则也可以根据该值进行异常检测。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新颖异常检测方法。在CCCV充电的充电方法中,作为学习参数使用CC时间和CV时间,构成学习模型。当使用上述学习模型时,可以作为最少的输入数据使用CC时间及CV时间这两个数据或CC时间、CV时间及充电开始电压值这三个数据来得到精度高的推测容量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