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19346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44458.6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地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及综合地学信息演示系统,首先,搜集山地区域的多元数据;其次,依据精度获得三维地质模型的点模型;再次,建立面模型和体模型,三棱柱模型会蜕变为金字塔模型、不规则四面体模型以及平面模型,具有很高的自适应性;最后,结合研究区域的综合地学信息与所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综合立体演示。本发明具有建模速度快,渲染速度快,适用于地质的三维建模;能够实现三维地质模型与综合地学信息的单独显示。本发明可应用于矿区建模、区域地质建模;支持包括地震勘探等多种地球物理数据建模,可用于地质及地球物理实验教学和实习,也可用于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比对实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3344988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287023.0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K-L分解的可控震源信号相位检测方法。可控震源工作时,信号采集卡通过安装在可控震源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其激发信号,该信号先通过K-L分解器去除其强随机噪声,分别送至相位检测器和相位控制器进行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的相位检测和相位控制。与现有的滤波方法相比,K-L分解法提取的可控震源激发信号不损失原有信号的相位信息,尤其对于信号频带内含有较强随机噪声具有良好压制效果;与自适应滤波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数学模型支持,能够更好的适应于未知的耦合模型环境;经K-L分解方法提取的信号能够真实反映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的相位信息,解决了过零点相位检测中的零点跳变问题,提高了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相位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57012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32029.6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向地震波畸变信号消除方法,利用地震波束定向后的记录与原始中心记录的局部相关系数,对地震波束定向后的记录进行滤波,即可消除主波束方向外的畸变信号,得到无畸变的地震波束定向记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原始数据信噪比低的情况下,在保证定向地震波数据在勘探目标上形成高质量数据情况下,同时有效消除了主波束方向外的畸变信号。该方法对强背景噪声干扰条件下,提高地震勘探数据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57005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32028.1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震源的广义预测控制系统,以DSP作为主控芯片,控制键盘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并通过串口通讯、SPI通讯与FPGA实现快速通讯。在FPGA中编程搭建可控震源模型参数辨识模块、控制量求取模块中的大量运算则通过SPI通讯,在DSP中实现。采用FPGA,电路体积小,集成度高,降噪能力强,运算速度快。解决了由于可控震源激发信号受震源控制信号、震动系统结构等因素制约,震动系统存在非线性,基板与大地耦合系统随施工区域地表环境及地下构造而变化难以取得好的控制精度问题。本发明特别适于复杂施工条件下的可控震源控制,能够降低震源系统由于长期使用老化等因素引起的系统输出信号畸变,提高可控震源控制的精度与系统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44988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87023.0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K-L分解的可控震源信号相位检测方法。可控震源工作时,信号采集卡通过安装在可控震源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其激发信号,该信号先通过K-L分解器去除其强随机噪声,分别送至相位检测器和相位控制器进行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的相位检测和相位控制。与现有的滤波方法相比,K-L分解法提取的可控震源激发信号不损失原有信号的相位信息,尤其对于信号频带内含有较强随机噪声具有良好压制效果;与自适应滤波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数学模型支持,能够更好的适应于未知的耦合模型环境;经K-L分解方法提取的信号能够真实反映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的相位信息,解决了过零点相位检测中的零点跳变问题,提高了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相位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33630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63893.4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次余弦幅度加权的地震波束形成方法。首先依据观测的目标层、观测系统参数,设计定向地震波方向及波束形成延时控制参数;然后,根据余弦加权分布函数计算各单炮记录对应的幅度权值因子;最后通过延时及加权叠加的波束形成方法获得高信噪比定向地震波数据。提高了地震数据信噪比,尤其适用于较强背景噪声,等幅加权方式主波束较窄,覆盖范围有限,地震数据整体信噪比较低的情况,在利用相同单炮记录合成地震波束时余弦加权方式的主波束宽度大于等幅加权方式,使地震数据整体信噪比得到提高。附图可看出采用余弦幅度加权与等幅加权方式先合成的单炮地震数据,改善地震数据质量效果明显,有效的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
-
公开(公告)号:CN10259086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14125.0
申请日:2012-01-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接收阵列的地震波束形成方法。针对常规可控震源地震数据集U,使用延时参数τ,与波束形成控制参数n,利用波束形成方法合成定向地震数据集V1;若数据集V1的信噪比满足采集数据质量要求,处理结束;若数据集V1信噪比仍然很低,针对数据集V1做二次波束形成处理,可得到定向地震数据集V2;依此类推,直到合成满足信噪比要求的定向地震波数据Vopt。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是只需采用单个可控震源完成数据采集,采集过程简单,采集成本远低于阵列震源;二是与基于单震源的定向照明采集技术相比,在改善信噪比方面能力大幅提高;三是在不改变可控震源输出力情况下,可大幅度提高地震勘探深度,尤其适用于背景噪声较强,难以得到高信噪比数据的层状地质体。
-
公开(公告)号:CN1560651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0712.8
申请日:2004-03-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相控阵地震勘探方法,它采用多个可控震源按均匀间距共线方式排列。通过控制各个可控震源的延时或相位差,使得各个可控震源发出的扫描信号在地下某一方向同相叠加,震动信号加强。通过改变各震源的延时和相位差,从而实现地震波束的定向,使定向地震勘探成为可能。采用相控阵地震勘探方法,为陡倾斜地质体的地震勘探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实现了定向地震勘探,此外还能提高地震勘探深度及地震勘探分辨率,解决了组合地震中震源台数不能过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2177870U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20069026.3
申请日:2011-03-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33
Abstract: 一种附着式无线掌上鼠标,该鼠标可类似于戴手套一样附着在手掌上。其主要由鼠标拇指套件、鼠标食指与中指套件、鼠标主控及通讯套件组成。鼠标拇指套件主要由鼠标折光系统、光学引擎、控制数据信号传输的传感器组成,光学引擎和折光系统附着在大姆指的外侧,控制鼠标信号传输的开关附着在大姆指的正下方。鼠标的食指与中指套件主要由两片传感器组成,两片传感器分别作为鼠标的左右键附着在食指和中指的下方。鼠标的主控及通讯套件主要由鼠标的主控芯片、无线通讯模块组成,控制鼠标信号的处理和发送。鼠标的各个套件之间分别用导线相连,所有的套件都附着在类似手套的衬底上。
-
公开(公告)号:CN203385867U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20468190.0
申请日:2013-08-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驱动式可控震源的无线控制装置,是由地震仪与第一震源连接,地震仪上装有的第一无线模块经手持终端分别与第一震源上装有的第二无线模块、第二震源上装有的第三无线模块乃至第n个震源上装有的第n个无线模块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将地震仪与震源的控制集成到了一个手持终端上,简化了操作过程,使仪器操作更为便捷。方便使用者获得仪器状况,节省人力,减少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结合微处理器和虚拟仪器软件,使该仪器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结构以及可视化、图形化的操作界面。无线通信模块采用具有远距离传输的ISM频段集成模块,满足了仪器工作要求,低功耗、低成本并且操作简便,提升了系统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