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30903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629416.5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抑制次同步谐振和振荡的柔性直流附加次同步振荡控制系统。包括有反馈信号处理器、多模式带通滤波器、多模式比例移相器、模态控制信号综合器、附加信号控制器。通过在柔性直流控制系统上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策略,能同时抑制多个扭振模态,功能全面,可以解决电力系统的多模态次同步谐振和振荡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次同步稳定性,进而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并保障发电机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9863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91008.6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IGBT老化监测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确定IGBT器件的等效电阻以及计算系数;确定IGBT器件所在系统在稳定运行时IGBT器件的集电极电流,并根据集电极电流和等效电阻计算得到IGBT器件的器件损耗;计算IGBT器件在待监测周期的导通压降差;根据计算系数、器件损耗以及导通压降差计算得到IGBT器件的相对热阻,并根据相对热阻确定IGBT器件的老化情况。本发明的方法实施简单,能够快速对所有器件进行监测。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实施复杂、难以快速监测IGBT老化情况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9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32818.2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潘珍 , 李凌飞 , 黄丽娟 , 侯婷 , 黄飞鹏 , 辛清明 , 黄凯文 , 冯俊杰 , 李欢 , 李波 , 黄一洪 , 韦莉珊 , 卢毓欣 , 樊丽娟 , 卢倚平 , 邹常跃 , 赵晓斌 , 王金玉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建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及海上风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将海上风电制氢系统产生的氢气在输送到陆地后,作为甲烷反应器、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和氢燃料电池的原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氢能的多样化利用,打破传统的“以热定电”模式,使CHP机组在电负荷高峰期提供更多电能,从而提高系统的风电消纳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考虑到海上风电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导致PEM电解氢设备制氢量的不确定性,本发明增加了储氢罐,通过合理控制其充放,以平抑氢气量的不确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95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410349.2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IPC: G06F30/398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9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压功率模块芯片温度反演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通过构建高压功率模块高保真有限元模型,在不同电流等级、不同散热器温度等边界条件下开展仿真并获取芯片温度与外壳温度,基于获得的仿真数据构建数据集。搭建多输入多输出的深度神经网络,利用仿真数据集训练获得可测点温度与芯片温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开展实验获得实际工况下芯片温度与外壳温度的小样本实验数据集,利用小样本实验数据集对已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微调,矫正非线性关系,提高芯片温度反演准确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准确且高效地获取高压功率模块芯片温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6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53437.0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串联集中式直流耗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该装置包括耗能组件、限流元件和耗能元件。当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限流元件能够提高耗能元件两端的电压,在故障信号还未传递至该装置之前实现被动耗能,使得串联集中式直流耗能装置响应更快,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发生后即可消耗盈余功率;同时通过耗能元件与限流元件还能够限制直流故障电流,直流故障电流幅值更低。在故障信号传递至该装置后,通过获取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串联集中式直流耗能装置的运行,使得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故障发生后能够通过串联集中式直流耗能装置消耗盈余功率,进而提高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802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90626.0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367 , G01R31/00 , G06F30/27 , G06F17/12 , G06N3/006
Abstract: 一种单相PWM逆变器电路非侵入式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中,建立PWM逆变器电路模型,列写PWM逆变器电路模型的空间状态方程组,使用4阶龙格库塔方法计算空间状态方程组的值;构建评价函数,使用优化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寻优,粒子的坐标维度是4,寻找评价函数frmse的最小值,找到评价函数最小值所对应的粒子坐标,将此坐标更新为识别到的此状态下的电路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65709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34601.1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理场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字孪生在线仿真的多物理场计算方法及系统,通过建立被仿真物体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计算模型,并对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计算模型进行简化,对温度场仿真模型进行降阶,从而极大地降低计算量,提升计算效率,通过温度场分析得到的低精度数据集,利用低精度数据减少模型所需数据量,降低建模的成本,还通过低精度数据集以及其对应的样本空间构建基础数据驱动模型,从而可以快速输出温度场分布结果,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效率,降低了计算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865709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4601.1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理场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字孪生在线仿真的多物理场计算方法及系统,通过建立被仿真物体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计算模型,并对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计算模型进行简化,对温度场仿真模型进行降阶,从而极大地降低计算量,提升计算效率,通过温度场分析得到的低精度数据集,利用低精度数据减少模型所需数据量,降低建模的成本,还通过低精度数据集以及其对应的样本空间构建基础数据驱动模型,从而可以快速输出温度场分布结果,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效率,降低了计算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376513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0994077.5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拓扑选择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为获取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数量和待支持运行方式;根据所述换流站数量和所述待支持运行方式,生成对应的运行方式需求矩阵;分别以各种待支持运行方式为基础接线方式,根据所述运行方式需求矩阵,确定对应的各种待支持运行方式需求组合的功率转向换流站集合和功率转向换流站总数;根据各种基础接线方式对应的各种待支持运行方式需求组合的功率转向换流站集合和功率转向换流站总数,确定所述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最优接线拓扑。本发明不仅能简单、全面、有效且快速地给出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最优接线拓扑,而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98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87522.4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包括多个海上风电机组、多个风电变流器、海上换流站、陆上换流站和受端交流电网。所述风电变流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风电转换器、风机耗能装置和风电逆变器。本申请取消了陆上换流站直流侧集中配置的直流耗能装置,减少了系统整体体积、重量和成本。控制方法中当监测到所述受端交流电网发生交流故障时,通过计算盈余功率估算值确定触发调用的所述风机耗能装置的装置数量和装置容量,通过触发调用风电变流器内的风机耗能装置以维持盈余功率平衡。因此,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在通过触发调用风电变流器内的风机耗能装置以维持盈余功率平衡的同时,减少了系统整体体积、重量和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