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5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37043.7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曲线型拱坝自动化建模方法及系统。本方法通过拓扑分析使用多个设计参数二次曲线拱坝体形进行描述并进行几何可行性验证,基于三维建模软件中使用脚本语言实现坝体、孔口、分缝以及真实地形地质条件全自动化建模。本方法的创新点在于,相比现有自动化建模方法,首次将孔口、分缝等细部结构以及真实地形地质条件纳入自动化建模过程中,建立起了拱坝‑地基整体模型。工程实践表明本方法兼具准确性、稳定性与高效性,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594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12794.2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材料强弱接触体系的动态划分方法与装置,属于颗粒物质力学研究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颗粒材料剪切过程中每个剪切步颗粒材料的颗粒信息;根据每个剪切步颗粒材料的颗粒信息构建对应的每个剪切步的颗粒接触网络;改变接触力临界值,识别颗粒接触网络中不同接触力临界值下接触团簇与接触环的数目,根据接触团簇与接触环的数目,构建演化曲线,其中接触团簇为局部节点通过连边形成的最大连通集合,接触环为局部节点形成的首尾相连的环状结构;根据演化曲线,确定每个剪切步对应的强弱接触体系划分阈值;根据每个剪切步对应的强弱接触体系划分阈值,获得整体强弱接触体系的动态划分阈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49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45663.3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3 , G16C60/0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的多场耦合模型构建方法及其求解方法,分别构建水化反应方程、温度场控制方程、湿度场控制方程、吸附/解吸等温线方程、力学场方程,将热‑湿‑力‑化学耦合过程在有限元中表达并计算,采用了高斯正交空间积分方法和向后欧拉时间积分隐式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本发明能够对处在复杂服役环境中混凝土内部的温湿度进行准确的预测,并能够模拟水工混凝土因温湿度因素引起的变形和应力特性,为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判断、安全性评价、寿命预测等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72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46137.0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持续同调方法的颗粒材料液化预测方法,首先根据颗粒体系中颗粒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将原始颗粒体系离散为接触力网络;然后基于持续同调方法,通过多尺度拓补分析,识别接触力网络中每个拓补不变量产生与消亡的接触力阈值,构建对应的持续图,实现对关键拓补结构信息的提取与接触力网络的降维;随后计算相邻两个时刻持续图间的距离,量化接触力网络随剪切过程的演化速率;进一步,探测上述接触力网络演化速率曲线是否存在突变点,如果检测存在突变点,则说明接触力网络已开始加速崩溃,预示着液化现象的发生。本发明为定量表征颗粒物质接触力网络的动力学行为和建立颗粒物质宏微观跨尺度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且有效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5132283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67367.0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观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碱活化材料凝固速率获取方法,包括,利用PACKMOL软件构建初始模型;ReaxFF势函数用于计算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设置计算参数,利用LAMMPS软件模拟溶胶凝胶法构建凝胶模型的过程,并输出随时间变化的凝胶结构文件;利用桥接氧原子(BO)的数量表示凝胶的聚合程度;采用MATLAB软件统计分析凝胶在高温阶段的聚合程度并进行拟合,得到凝胶的凝固速率。本发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计算了纳米尺度下材料的凝固速率,能够克服已有实验方法的局限,避免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提高数据的精度;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够极大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269871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552949.2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T17/00 , G06T19/20 , G06F16/587 , G06F16/58 ,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InSAR与多源数据融合的堆石坝变形场重构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堆石坝垂直变形数据、第二堆石坝垂直向变形数据、第二堆石坝水平向变形数据;基于第一堆石坝垂直变形数据、第二堆石坝垂直变形数据得到第三堆石坝垂直变形数据;获取第一堆石坝方位向变形数据,基于第一堆石坝方位向变形数据、第二堆石坝水平向变形数据通过联合解算模型得到堆石坝的东西向变形矢量、南北向变形矢量;基于第三堆石坝垂直变形数据、东西向变形矢量、南北向变形矢量构建堆石坝外观三维变形场。本发明将InSAR观测结果与传统监测技术监测结果融合,比单一监测方式质量更高,强调了数据间的互补性,解决了对实际变形漏判或误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30244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010923360.4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D01D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均匀膜厚的静电纺丝装置,该装置由恒温水浴锅、导管、蠕动式恒流泵和高压发生器作为纺丝系统,以及半径可调球形骨架、上液压系统和下液压系统作为纺丝收集系统,其中半径可调球形骨架由多个铰接连杆组成,通过特殊的组合方式,使该球形骨架的内半径连续可调,可以将纺丝针头始终处于该球形骨架的球心位置,纺丝过程中球形骨架内侧保持与电场线垂直,保证内侧每一点的电势能相等,纳米纤维附着在其中任一点的概率相等,保证了制备的纳米薄膜厚度完全均匀。本发明所提供的收集器的半径连续可调,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纤维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1780702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0842208.3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B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智能位移计,包括收纳盘和位移计主体,所述收纳盘的内侧盘绕有位移计主体,所述位移计主体包括刚性硬管和柔性软管,且刚性硬管和柔性软管均等长设有多组,每两组所述刚性硬管之间均连接有柔性软管,且柔性软管的两端通过连接套和刚性硬管连接,每组所述刚性硬管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MEMS位移传感器;本发明采用“刚柔相济”的思路,同时为了为适应被测对象较大的变形,核心部件的设计采用多段刚性硬管和柔性软管来组成,两个刚性硬管之间通过柔性软管连接,每个MEMS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刚性硬管的中间位置,多个MEMS位移传感器并行连接,可根据需要任意弯折,以适应特殊场景的监测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59830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44047.9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重力坝规范抗剪断分项系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混凝土重力坝滑动面的材料力学性质确定抗剪断摩擦系数和凝聚力标准值;2)建立确定规范抗剪断参数分项系数和结构系数的同调-无单一工况安全可靠度约束的模型;3)根据设定的坝高和结构系数取值范围和步进间隔求解上述模型,获得设计分项系数与结构系数。通过抗剪断参数分项系数与结构系数不分先后一起调整,以及抗剪断参数分项系数与结构系数不受单一工况大坝需满足设计安全可靠度限制,采用优化方法求得规范分项系数与结构系数,获得满意的设计分项系数与结构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059670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686982.7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面稳定平台SAR的流域库岸变形监测方法,属于变形监测领域。在待测库岸边坡上布设角反射器作为控制点,同时在对岸选择合适位置安装由线性导轨、系统传感器等组成的地面稳定平台SAR监测系统。地基SAR系统传感器接收向库岸边坡发射并返回的遥测信号,获得监测区域的二维影像。对每次监测获得的二维影像进行处理,比较同一区域不同时间内观测所获得的相位信息,通过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两次观测时间内流域库岸的形变量,进而通过累加得到流域库岸的变形过程,并利用控制点进行地理编码及评定监测结果的精度。该方法可在长周期内大范围、高效率、高精度的非接触式观测流域库岸变形情况,有利于推动流域库岸变形监测领域的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