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72309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085938.7
申请日:2009-06-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掺杂α-Ni(OH)2的微乳液合成法,属于贮能电极材料领域。该方法以微乳液分散液滴作为微反应器,通过复合掺杂两种或两种以上正二或正三价金属阳离子合成纳米级稳定化α-Ni(OH)2。掺杂离子中至少一种半径比Ni2+大,一种半径比Ni2+小,比Ni2+大的包括Cu2+、Y3+、Cr3+、Zn2+,比Ni2+小的包括Al3+、Mn2+、Co2+,掺杂离子与亚镍离子的比例为0~0.2。所用微乳液系统中,表面活性剂为曲拉通X-100,助表面活性剂为正丁醇,二者以0.06~6的质量比混合,溶于5倍体积的环己烷中,作为乳化剂;微乳液中乳化剂的用量为水溶液体积的0~0.05。该方法所得材料粒径均匀,作为MH/Ni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放电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279272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810106439.7
申请日:2008-05-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活性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双活性复合型催化剂由金属硼化物和金属颗粒组成,其中金属硼化物作为载体,既承担了传统催化剂载体在提高催化剂比表面、分散活性物、提供机械支撑等方面的作用,其本身又具有良好的氢活性,因而把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拓展到了催化剂的每一个局部;金属颗粒作为活性物并通过化学键合或物理分散的方式附着于金属硼化物上,以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活性。本发明所制备的双活性复合型催化剂可以有多种催化用途,包括作为脱氢催化剂,对含有BH4-的水溶液进行快速催化制氢;以及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直接醇燃料电池的阳极电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956250A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200610140775.4
申请日:2004-09-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降低镍氢电池内压的添加剂。它是通过在二次镍氢电池的电极中添加一定比例(5%以下)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特殊生物活性的绿色生物类大分子添加剂,显著降低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内压升高速度和最终内压值,从而有效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能,并可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延长电池充放电寿命。根据所加活性物质比例及添加方式不同,最终内压值可降低20~80%,使电池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赋予镍氢电池更好的充放电性能。本发明工艺简单,无需改造现有设备,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547283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17260.9
申请日:2003-12-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
IPC: H01M1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针对电池的失效原因,研究其容量、循环寿命等性能恢复的可行性,探索了电池非破坏性再生的新途径,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超声波处理法,利用其特有的“空化效应”,在非破坏状态下可达到电池电化学性能再生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池的循环再生,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本发明有利于镍氢、镍镉等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的低成本化。
-
公开(公告)号:CN1417875A
公开(公告)日:2003-05-14
申请号:CN02153894.8
申请日:2002-12-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
IPC: H01M4/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为了提高电池电极活性物质及极片的导电性,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大电流放电的能力,以满足动力电池的需要,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极活性物质及极片表面改性新技术,即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电池电极活性物质及极片进行镀覆导电膜层的表面改性。使用该方法改性过的电池,可降低内阻,提高放电容量、电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大电流放电等各方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242261A
公开(公告)日:2000-01-26
申请号:CN98103239.7
申请日:1998-07-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
IPC: B01J29/064 , B01D53/50 , B01D53/86
Abstract: 一种新型的SO2脱除催化剂,以沸石分子筛为载体,以Fe3+为主要活性组分,Fe3+的离子交换度为50%—75%。这种催化剂是将一定量的沸石分子筛制备成40—65目的颗粒,于FeCl3溶液中进行离子交换、过滤、洗涤后将其烘干,再放入马福炉中活化6小时,活化温度范围是200—400℃。该催化剂成本低,使用寿命长,SO2脱除率高,可通过洗涤多次再生,可避免二次污染,为沸石分子筛作为烟气中SO2脱除剂大规模地在工业上应用提供了乐观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74009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0466323.5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F17/10 , C01F17/218 , C01F17/235 , C01G25/02 , C01G33/00 , C01G35/00 , C01G39/02 , C01G41/02 , C01G53/00 , C01G53/04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颗粒表层具有岩盐相薄层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材料以镍钴正极材料为基体,金属元素M掺杂在基体一次颗粒的表层,所述材料的一次颗粒表层的最外层为岩盐相NiO薄层。所述方法通过将镍钴正极材料前驱体与金属有机物混合搅拌,在搅拌过程中金属有机物沿着前驱体二次颗粒内部裂缝逐渐渗入材料内部,附着在一次颗粒表层。之后第一步煅烧将锂盐与前驱体充分混合;第二步煅烧将一次颗粒表层附着的高价金属元素均匀掺入一次颗粒表层,在一次颗粒表层形成岩盐相NiO薄层。该岩盐相NiO薄层可以有效隔绝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同时抑制材料发生不可逆的相转变,进而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7797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1910062198.9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水‑醚类混合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二次电池技术领域。该混合电解液是由锂盐、水以及醚类溶剂混合得到的,具有较小的粘度、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以及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而且,该混合电解液能与电极材料生成致密的SEI膜,保护正负极不被腐蚀,保证常用的商业化电极材料能够进行正常充放电以及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所述混合电解液的制备过程简单,原料易得且安全无污染,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69786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367644.4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具有锂空位结构的NCM三元正极材料,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首先将弱氧化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具有微米级二次颗粒的NCM三元正极材料加入所述混合溶液中,在20~60℃下保温12~24h,得到悬浊液;固液分离,收集的固体材料在氧气氛围中200~600℃下热处理1~10h,得到一种表面具有锂空位结构的NCM三元正极材料锂空位的形成有助于降低Li+在八面体位之间迁移时的迁移能,从而加快Li+在材料内部的扩散。Li+迁移速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同时降低极化现象。此外,Li+的快速运动还有助于提高材料中Li分布的均匀性,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6277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78487.6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1G53/00 , C01G25/00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 C30B9/12 , C30B29/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包覆锆酸铝锂的单晶NCM三元材料,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首先通过共沉淀法合成单晶NCM三元材料的前驱体,随后将其与锂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干混入同时作为助熔剂和包覆原料的铝和锆的无机盐,在高温下进行煅烧,最终制备得到原位包覆锆酸铝锂的单晶NCM三元材料。所述单晶NCM三元材料表面包覆的锆酸铝锂能够隔绝电解液与单晶NCM三元材料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界面副反应,提高单晶NCM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同时锆酸铝锂具有快离子导体特性,能够加快锂离子的输运,从而降低材料极化现象,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