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05868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10224857.0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级规则褶皱结构的加工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选取并制备可拉伸基底材料,使用夹具将所述可拉伸基底材料进行预拉伸,利用氟基气体的等离子体刻蚀在所述预拉伸后的基底材料上生长氟碳聚合物材料,将生长了氟碳聚合物材料的基底材料释放,得到纳米级规则褶皱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可拉伸基底材料上淀积氟碳聚合物方法制备褶皱结构,无需光刻工艺即可实现纳米级规则褶皱结构的加工制备,加工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并可大面积制造。本发明可以实现500nm以下褶皱结构的制备,此范围结构对材料本身透明度、反射率等参数影响很小,可极大提高其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88361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46108.5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83/04 , B82Y30/00 , B82Y40/00 , C08K2201/001 , C08K2201/011 , C08L25/06 , C08L2203/20 , C08L2205/18 , C08K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可拉伸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碳纳米管的溶液与微球的溶液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液;获取玻璃衬底,将所述混合液淀积至玻璃衬底上静置晾干,形成混合物;在所述混合物上加入液态可拉伸材料,静置固化后将所述混合物从所述玻璃衬底上掲下得到碳纳米管可拉伸电极。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制备的碳纳米管电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从导电机理上来看,碳纳米管构成的空间网状结构是非常有效的导电网络的构建方法,该网络能保证导电材料的某个部位的缺陷或断裂不会导致导电通路的破坏;从材料的稳定性来看,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同时,在其外表包裹的可拉伸材料使导电材料具有更好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66940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074146.6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50273 , B01L3/5027 , B01L2300/0645 , B01L2300/0829 , B01L2300/12 , B01L2300/165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固液摩擦的微流控液体或者气泡检测装置和方法。包括:衬底材料、电极阵列、绝缘疏水材料、微流控通道支撑材料和微流控芯片中的微流控通道;电极阵列位于衬底材料的上部,用于感应固液摩擦起电;绝缘疏水材料位于电极阵列的上部,和液体摩擦起电,并起到绝缘作用;微流控通道位于绝缘疏水材料的上方,引导液体从绝缘疏水材料上流过。本发明利用固体液体摩擦生电原理用于检测微流道内液体或者气泡流动、电解质浓度等信息,具有无需外部供电、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备、与现有微流控芯片容易集成等优点。通过采用阵列式梳齿电极的设计,能够检测出液体与气泡的差别以及液体流动的方向,并计算出液体流动的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995083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210526589.X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电镀来制备软磁材料铁镍合金阵列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特定的电镀液配方达到最优化的合金的比例,从而实现最好的软磁性能。可以在0.15μm的种子层上生长出高度均一的10μm-50μm的薄膜。并且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便于控制实验过程等优点。同时电镀液配方可以自行调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光刻之后进行便于与其他工艺集成化。制作出来的阵列在2000μm*2000μm的单元中,便于测量。通过阵列的制造方法,铁镍合金材料的软磁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纳米磁颗粒的加入也对材料的磁性有较大的提升。
-
-
公开(公告)号:CN105186600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497749.6
申请日:2015-08-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无线自供能充电服,属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当衣物之间或者衣物与外界摩擦时会产生摩擦电荷,摩擦电荷的相对运动会在电极上产生感应电流,这些电能被电极捕获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递给接收电极并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含辅助能量采集电极、发射电极、接收电极以及外部衣物,发射电极靠近充电位置,接收电极位于待充电设备上,并与待充电设备用导线连接。本发明具有能量采集供功能,无须外部供电,相较于传统充电装置充电空间不受限制。可在用户无意识中完成充电过程,不需要额外操作,极大简化了充电过程,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337985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293792.1
申请日:2013-07-1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MEMS集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横向摩擦的单表面摩擦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两组相同结构相对、相互水平摩擦组成,其中,所述结构包含五层,最外层为导电层,与导电层相邻的为薄膜层,薄膜层另一侧设有薄膜纳米结构层,薄膜纳米结构层另一侧设有金属电极,金属电极另一侧设有金属电极纳米结构层;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同传统的竖直方向的两层薄膜发电机相比,该单层结构利用了水平方向的摩擦力,而且电极输出在同一平面,有利于后续的加工与集成,本发明提出的纳米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产率高、可批量生产,易于集成加工且所提出新型结构有效的利用了自然界中水平方向的摩擦。
-
公开(公告)号:CN103043599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210525175.5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柔性聚合物衬底的螺旋电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衬底上生长柔性薄膜;任选的(A1)在薄膜上溅射种子层,电镀磁性材料,生长柔性薄膜;任选的(A2)溅射种子层;(B)电镀线圈;(C)电镀磁芯;任选的步骤(C1)去除光刻胶和去除种子层;(D)生长柔性薄膜;任选的(D1)在薄膜上溅射种子层,电镀磁性材料,生长柔性薄膜;(E)剥离电感,得到柔性聚合物衬底的三明治结构螺旋电感。通过在柔性衬底上电镀铜线圈和铁镍磁芯得到的微型三明治结构螺旋电感L值和Q值高,面积小,可折叠,生物兼容性好,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电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微系统中,特别是用于植入式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75235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745589.3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发电机的自驱动数字微流道,由数字微流道和摩擦发电机组成,其中,数字微流道部分由下支撑材料1、下驱动电极2、电介质层3、下疏水层4、液滴5、上疏水层6、上驱动电极7、上支撑材料8组成;摩擦发电机部分由下摩擦电极9、下摩擦材料10、上摩擦材料11、上摩擦电极12组成。本发明的基于摩擦发电机的自驱动数字微流道在无需外加电源的情况下,即可完成传统数字微流道的功能,实现了自驱动,无需特殊的压电材料,易于制备、成本低、可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178744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099750.4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电摩擦电磁的复合纳米发电机,在转子外侧相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一对突起的扣罩式摩擦层。在外壳内侧相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一对突起的扣罩式压电层。在外壳内侧设置有相对应的一对磁极。本发明将基于压电的能量采集方式的高电量特性,与基于摩擦的能量采集方式的高电压特性,以及基于电磁的能量采集方式的连续高输出特性相结合。本发明在摩擦材料表面制备了微纳米阵列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摩擦效率和有效摩擦面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输出。本发明利用转子转动同时实现压电输出、摩擦输出和电磁输出,从而可以轻松地采集风能和水能,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从大自然采集能量的方式。本发明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率高,易于产业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