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制空心钢筋混凝土路面板及路面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4358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258778.8

    申请日:2013-06-26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预制空心钢筋混凝土路面板及路面施工方法,所述装配式预制空心钢筋混凝土路面板,由预制混凝土本体、包裹在板体内的板主筋以及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本体顶部的丝管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本体为长度为3m,宽度为1m,厚度为0.3m的长方体标准块,沿其长向为均匀开设与通孔,所述板主筋分布在预制混凝土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具有结构强度高,便于运输,可重复使用,施工高效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道路修复和临时施工道路施工中。

    一种新型底部开洞带耗能装置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

    公开(公告)号:CN104294963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03953.X

    申请日:2014-09-28

    Abstract: 一种新型底部开洞带耗能装置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包括侧向连接钢筋、顶部连接钢筋、与顶部连接钢筋相对应的底部安装套筒,墙板上开有的一列间隔设置的洞口,所述洞口包括至少有一个洞口内设有耗能装置的结构洞口A和一个位于墙板的下端结构洞口B、墙肢、连梁A、连梁B,洞口的宽度均相同,洞口由轻质非结构材料填充,顶部连接钢筋在墙肢的部分向上伸出,进行上、下层剪力墙钢筋的连接。本发明具减少了钢筋连接的数量,自重减轻,方便了施工运输和吊装,抗震性能好,使建筑形成了多道抗震防线,增强了墙体的耗能能力,以达到降低修复成本的目的。

    装配式T形混合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2854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04306.9

    申请日:2014-05-15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T形混合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装配式T形混合连肢墙包括相互垂直连接在一起、形成T形的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均为预制构件,两者之间通过接缝后浇带连接。本发明使用钢梁替代混凝土梁,使用型钢柱替代边缘约束钢筋混凝土暗柱,使得混合连肢墙比传统连肢墙拥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和抗连续倒塌能力,而且工厂预制与现场安装同时进行,解决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大、建筑垃圾多的问题,便于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和简化装配工序;接缝短梁对接焊后,墙单元间已经形成较大刚度,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墙体的稳定,省去了预制剪力墙做临时支撑的工序,保证了施工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合连肢墙施工。

    方钢管内套筒T型螺栓长圆孔拼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33487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221031.0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一种方钢管内套筒T型螺栓长圆孔拼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该节点包括上段方钢管、下段方钢管,内套筒和T型螺栓。上段方钢管下端四壁各开有至少一个长圆孔A,下段方钢管上端四壁各开有至少一个长圆孔B。内套筒为矩形柱状,内套筒上半部在与上段方钢管上的长圆孔A对应处开有上部长圆孔,内套筒下半部在与下段方钢管上的长圆孔B对应处开有下部长圆孔。T型螺栓的螺栓头为长圆形,螺栓头的形状与方钢管及内套筒上的长圆孔相匹配,螺栓头的长边长于长圆孔的短边。本发明的节点形式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安装精度高、节省劳力,在建筑钢结构施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方钢管灌芯内套筒对穿螺栓拼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33490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221051.8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一种方钢管灌芯内套筒对穿螺栓拼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该节点包括上段方钢管和下段方钢管,还包括连接在上段方钢管和下段方钢管之间的灌芯内套筒和对穿螺栓,灌芯内套筒为矩形柱状,筒体内部灌注有混凝土,灌芯内套筒上半部贯穿有上下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上段螺栓孔和横向上段螺栓孔,灌芯内套筒下半部贯穿有上下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下段螺栓孔和横向下段螺栓孔,对穿螺栓的数量与灌芯内套筒上螺栓孔的数量相同。本发明节点刚度较大、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与传统的耳板、法兰连接相比大大减少了凸出尺寸,方便相邻构件的设计安装。发明还在内套筒中灌入混凝土,可承受钢管壁传来的巨大压力,防止内壁因螺帽螺母挤压变形。

    集装箱式活动房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单双柱基础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52471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303127.6

    申请日:2013-07-19

    Abstract: 一种集装箱式活动房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单双柱基础及施工方法,包括预制基础底板和H型钢柱脚,所述预制基础底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预埋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不对称工字型预埋件,在靠近预制基础底板上表面的边缘位置预埋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T型预埋件,所述H型钢柱脚位于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并通过螺栓插入不对称工字型预埋件与预制基础底板固定连接,所述H型钢柱脚上部翼缘上开有连接栓孔。与传统的现浇式基础相比,具有结构强度高,便于运输,可重复使用,施工高效等优点,主要用于快速施工集装箱式活动房的基础,保证施工临建设施的施工速度,为施工项目的按期完成提供了保障。

    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耐磨路面板及路面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436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59011.7

    申请日:2013-06-26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耐磨路面板及路面施工方法,所述耐磨路面板由预制混凝土本体、包裹在板体内的板主筋、板腹筋、耐磨面层以及预埋在预制混凝土本体顶部的丝管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本体为长度为3m,宽度为1m,厚度为0.3m的长方体标准块,所述板主筋分布在预制混凝土本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板腹筋间隔均布在顶部和底部的板主筋之间,并与板主筋固定连接,所述耐磨面层位于预制混凝土本体的上表面,且与预制混凝土本体现浇为一体。具有结构强度高,便于运输,可重复使用,施工高效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道路修复和临时施工道路施工中。

    方钢管灌芯内套筒对穿螺栓拼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3349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21051.8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一种方钢管灌芯内套筒对穿螺栓拼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该节点包括上段方钢管和下段方钢管,还包括连接在上段方钢管和下段方钢管之间的灌芯内套筒和对穿螺栓,灌芯内套筒为矩形柱状,筒体内部灌注有混凝土,灌芯内套筒上半部贯穿有上下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上段螺栓孔和横向上段螺栓孔,灌芯内套筒下半部贯穿有上下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下段螺栓孔和横向下段螺栓孔,对穿螺栓的数量与灌芯内套筒上螺栓孔的数量相同。本发明节点刚度较大、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与传统的耳板、法兰连接相比大大减少了凸出尺寸,方便相邻构件的设计安装。发明还在内套筒中灌入混凝土,可承受钢管壁传来的巨大压力,防止内壁因螺帽螺母挤压变形。

    一种套接波纹管的预制梁柱接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587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10476216.8

    申请日:2019-06-03

    Abstract: 一种套接波纹管的预制梁柱接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该构造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梁和预制混凝土柱,且两者之间预留有梁柱接缝,预制混凝土梁和预制混凝土柱内穿设有至少一道预应力钢筋束。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只需用刚性压片预压弹性波纹管自由端,待预制混凝土梁吊装就位后撤去刚性压片、弹性波纹管回弹,即可实现梁柱预埋管道的连接;之后,将预应力钢筋束穿过梁柱内的预埋管道,再用灌浆料浇筑梁柱接缝,将预制梁柱连接形成整体。通过弹性波纹管的设计,方便了预应力钢筋束的穿设施工,使施工更为方便、快捷,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可广泛应用于梁柱节点施工,尤其是用于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梁柱接缝的处理和安装。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工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3910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1910682089.7

    申请日:2019-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工法,包括预制混凝土柱、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内的第一锚固预埋组件、预制混凝土梁、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梁上部的梁后浇叠合层、设置在梁后浇叠合层内的梁顶耗能钢筋、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梁与预制混凝土柱接缝处的粘接层、以及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柱与预制混凝土梁的后张预应力钢筋束;第一锚固预埋组件包括第一预埋件本体、螺母、设置在第一预埋件本体内的柱内锚固钢筋和设置在柱内锚固钢筋端头的等强机械连接接头。采用梁柱半干式连接节点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框架体系,梁底纵筋不伸入节点区域,避免了节点处钢筋避让和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的问题,提高预制混凝土梁的生产和施工安装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