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43826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710021133.7
申请日:2007-03-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5B13/00
Abstract: 多功能地源热泵辐射空调及热水系统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辐射供冷供热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实现的夏季制冷,冬季制热的功能,又可以同时利用冷凝器中的热量提供生活和洗浴热水以及单独作为地源热泵热水器运行的多功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压缩机、套管冷凝器、室外水换热器,室内翅片管换热器,室内水换热器,该装置分制冷剂系统、辐射供冷供热系统、地下换热器系统和热水系统几个部分;室内翅片管换热器(4)与室内水制冷剂换热器(18)并联,室内翅片管换热器(4)在夏季做为除湿器运行;而不设置室内水制冷剂换热器(18)和室内辐射盘管(22)时,室内翅片管换热器(4)夏季实现降温除湿,冬季升温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01021374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21028.3
申请日:2007-03-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5B30/06
Abstract: 地源热泵的热水装置中,压缩机(1)的排气管与水冷套管冷凝器(2)、节流毛细管(3)、蒸发器(4)、压缩机的(1)的吸气管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形回路;热水水箱(6)通过水泵(5)与套管冷凝器(2)水侧相连通构成循环回路;地下盘管换热器(8)通过地下盘管水泵(7)与蒸发器(4)的水侧一端相连,蒸发器(4)水侧的另外一端连接第一阀门(9),第一阀门(9)出口通过三通分别连接第二阀门(10)和第三阀门(11),第三阀门(11)的出口与地下盘管换热器(8)的另外一端相连,第二阀门(10)通过三通连接第四阀门(12)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7),第四阀门(12)的另外一端与地下盘管水泵(7)的出水口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721787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510040467.X
申请日:2005-06-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Abstract: 蓄能式燃气热泵复合空调是一种将蓄能与制冷装置结合为有机整体的新型空调系统,由燃气发动机、燃气发动机热水余热回收装置、压缩机、油分离器、储液器、四通阀、节流装置、换热器、液体除湿器、溶液发生装置、溶液储液器、表冷器、循环喷水室、风机等设备组成。夏季系统采用空调潜热负荷与显热负荷独立处理的方法,利用燃气发动机产生的余热来处理湿负荷,将制冷机组运行于干工况状态;冬季,利用燃气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加热水,可以提高出水温度,直接利用余热,达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216250C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03112815.7
申请日:2003-02-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节能型新风换气机是涉及室内外空气热量交换和通风换气的装置,尤其是一种节能型的空气热交换装置,由换热器及外壳等所组成,该换气机主要由外壳、污风口纱布、污风湿帘、换热器、新风湿帘、新风口纱布所组成,换热器位于壳体的中央,在壳体上半部的换热器表面两侧,分别设有新风布帘和污风湿帘;新风口纱布的一端与新风布帘相连接,另一端接至新风进口室;污风口纱布的一端接污风湿帘,另一端接污风进口室;外壳的下半部为气体出口,其中污风出口室通过换热器(5)与污风进口室相连通,新风出口室通过换热器的另一通道与新风进口室相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580668A
公开(公告)日:2005-02-16
申请号:CN200410014934.7
申请日:2004-05-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5B30/06
Abstract: 太阳能与空气复合热源的储能型热泵装置是一种太阳能和空气复合热源的储能型热泵,涉及太阳能利用以及热泵制造,该加热装置由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热力膨胀阀(4)、辐射对流复合储能型换热器(5)、水泵(6)、水箱(7)所组成,其中,压缩机的吸气口与的辐射对流复合储能型换热器出口相连,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与热力膨胀阀连接,热力膨胀阀的另一端连接辐射对流复合储能型换热器的入口;冷凝器的水入口与出口与水箱的连接,水箱设有热水出口和冷水的进口。辐射对流复合储能型换热器为夹层结构,即在循环管(51)与吸热外壳(52)之间还设有储能介质(8)。
-
公开(公告)号:CN1169432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94275.3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多频超声波提升传热传质性能的氨水精馏塔,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分离氨,该氨水精馏塔从上到下顺序设置分凝段,精馏段,提馏段和发生段四部分;包括氨气出口、分凝器、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蒸汽导管、回流液导管、雾化器振子、超声波雾化器、雾化槽、泡罩、超声波振荡器、塔板、溶液导管、浓溶液入口、加热流体出口、通孔、隔板、加热管、加热流体入口、稀溶液出口。利用雾滴取代传统精馏塔中的填料以降低精馏塔整体质量;精馏塔的提馏段和精馏段分别安装若干组产生氨水雾滴的超声波雾化器;塔板安装强化气液热质交换的超声波振荡器;精馏塔底部发生段采用管外降膜蒸发方式。改善氨水精馏过程的传热传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1199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0670287.4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5B1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分为溶液储能模块、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储能模块利用氨水溶液发生吸热的特性,将余热以溶液浓度差的形式储存,在用户需要供能时通过蒸发和吸收过程释放储存的能量,实现余热能源的削峰填谷;远距离运输管路模块输送常温的液态工质和工质溶液,实现能源的高效远距离运输;用户供冷供热模块在夏季以吸收式制冷循环工况运行,供给低温冷能;在冬季以第一类或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工况运行,供给热能。该系统利用溶液浓度差储存富余余热,利用常温的液氨和氨水溶液进行远距离供能,降低能源储运损失,扩大了热驱动冷热供应的半径,保障用户夏季供冷和冬季供热。
-
公开(公告)号:CN11253955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282490.0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层蓄热型热泵热水器系统,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由带孔洞的隔板沿高度方向划分为两个水温区,两个水温区各自连接有加热装置,被独立加热,使上部形成高温区,下部形成低温区;所述水箱的顶部、底部分别连接有出水管、进水管;热水器处于蓄能和保温模式时,两个水温区维持分层相互独立状态;热水器处于用水模式时,在压力作用下,水由低温区向水温区流动实现连通。所述加热装置采用热泵循环系统中的微通道冷凝盘管,其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外壁上,连接高温区、低温区的两组微通道冷凝盘管并联运行。本发明通过降低水箱内热水温度及调整冷凝盘管和水箱结构,达到了保证用户用水并减小系统运行能耗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17391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360399.7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驱动膜分离技术提升氨水溴喷射式热泵性能的装置,包括溶液循环系统,所述溶液循环系统包括吸收器(5)、溶液泵(6)、喷射器(7)、溶液热交换器(8)、电驱动膜分离器(9)、分凝器(10)、发生器(11),电驱动膜分离器(9)包括两个以上的高浓度氨‑水‑溴化锂溶液室、低浓度氨‑水‑溴化锂溶液室、阴阳离子交换膜隔,本发明利用两级喷射器分别强化蒸发器中氨的蒸发过程,根据具体工况开启喷射器,提高了环境热量的利用能力;同时利用电驱动膜分离技术保证三元工质提高发生效率并不影响吸收能力,扩大温度利用区间,并提高工业余热的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73920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10361129.8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驱动膜分离技术提升氨水溴余热型热泵性能的装置,该热泵为余热型氨‑水‑溴化锂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一级溶液循环系统、二级溶液循环系统、制冷剂系统、供热系统,一级溶液循环系统包括高压吸收器、一级溶液热交换器、一级电驱动膜分离器、一级节流阀、低压发生器、低压分凝器、一级溶液泵,二级溶液循环系统包括低压吸收器、二级溶液热交换器、二级电驱动膜分离器、二级节流阀、高压发生器、高压分凝器、二级溶液泵。本发明装置与技术利用电驱动膜分离技术保证三元工质提高发生效率并不影响吸收能力,扩大温度利用区间,并提高工业余热的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的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