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2215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011014112.4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门饰板及其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尤其是这种门饰板及其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包括:铸模;在铸模两侧为形成第1树脂腔及第2树脂腔相向放置且闭模的第1模具和第2模具。铸模包括两侧形成所述第1树脂腔及第2树脂腔的主体,以及从主体向第2模具侧突出的突出部。第2模具包括向第1模具侧突出的内侧突起及外侧突起。内侧突起和外侧突起分别围绕突出部的两侧与主体接触。铸模上形成贯通所述主体两侧的第1树脂流入槽和第2树脂流入槽,主体同所述第1树脂流入槽和所述第2树脂流入槽一起,在第1模具及第2模具之间形成第1树脂腔和第2树脂腔,借助所述结构,同时向嵌入模具的铸模两侧注射异种树脂,从而使铸模和异种树脂一体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1595455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223611.3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IPC: H01M10/42 , H01M10/48 , H01M50/249 , H01M50/2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及应对膨胀现象的车辆用电池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包括:多个电池单体;聚氨酯泡沫,配置在多个上述电池单体之间;应变计,配置在上述电池单体的侧面;电池管理控制器,转换从上述应变计接收的信号并向电池管理系统发送;以及电池管理系统,通过从上述电池管理控制器接收的信号判断上述电池单体的状态,上述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在上述应变计中转换的电阻值,向上述电池管理控制器输入的信号传输到上述电池管理系统,从而在大于设定阈值的时间持续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管理系统判断为膨胀形状并体现自动应对工作,在传输到上述电池管理系统的信号大于设定阈值的时间不超过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上述电池管理系统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267740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11102522.4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KR)
IPC: B29C45/14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在注射树脂时,可以提高顶盖构件和底盖构件的粘接力和粘接强度的雷达电波穿透型盖板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608515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1910903038.2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擦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元件,其联接到枢转对象;第二铰链元件,其联接到固定对象;摩擦轴,其枢转地连接第一铰链元件和第二铰链元件;和摩擦引导件,其与摩擦轴摩擦地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26221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1015891.X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门饰板及其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尤其是这种门饰板及其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包括:两侧粘合着第1树脂和第2树脂的铸模;形成有所述铸模的一部分所插入的凹槽的第1模具;和所述第1模具闭模后与所述铸模接触,以所述铸模为边界在两侧形成第1树脂腔和第2树脂腔的第2模具。所述铸模包括两侧置有所述第1树脂腔和第2树脂腔的主体;和所述主体中向所述第2模具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围绕住所述突出部的两侧,并与相对的所述主体接触,借助所述结构,以嵌入模具的铸模为边界,向内侧和外侧同时且分别注射异种树脂,从而使铸模和异种树脂形成一体。
-
-
公开(公告)号:CN109648779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1711283079.3
申请日:2017-12-07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内饰材料制造设备包括:用于预热坯布的预热器;用于移动该预热坯布并且包括能来回移动的拉伸夹具的移动器;第一模具,预热坯布由移动器插入该第一模具中;第二模具,该第二模具具有至少部分对应于第一模具的形状;和引入到第二模具中的注射树脂,其中第一模具包括:模座构件,在其上形成待转印到预热坯布的压花图案;真空孔,预热坯布通过该真空孔被吸附到模座构件上;和弹簧芯,该弹簧芯从模座构件伸出并接触插入到第一模具中的预热坯布的至少一部分。
-
-
公开(公告)号:CN1105396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910452433.3
申请日:2019-05-28
IPC: B60N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利用对流热交换来同时对插入于一对插入部的两个杯子进行保温的车辆用杯托,上述车辆用杯托包括:托架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杯子的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以使上述第一插入部和上述第二插入部相连通的方式形成有连通流路;热交换部,配置于上述托架部,与通过上述连通流路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热电器件,配置于上述热交换部的一侧,用于对上述热交换部进行加热或冷却;以及送风部,配置于上述热交换部的另一侧,用于在上述连通流路产生空气的流动。通过这种结构,可利用与一个热电器件之间的对流热交换来同时对插入于一对插入部的两个杯子进行保温,从而可获得减少成本及通过减少部件数量来实现轻量化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