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中高频感应加热拆装过盈配合大轴或联轴器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3001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88890.X

    申请日:2024-11-25

    Inventor: 谭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功率中高频感应加热拆装过盈配合大轴或联轴器设备,包括电控柜,水泵、循环水罐,在电控柜装有大功率中高频感应加热电路。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感应加热,将感应加热电缆缠绕在过盈配合轴套或联轴器上,形成感应加热线圈,对轴套或联轴器加热,使其膨胀就可装入或拉出,特别适用于装配和拆卸大型的过盈配合轴套或联轴器,加热均匀。不会造成加热部件的变形和损坏,感应加热电缆采用水冷却,避免感应加热电缆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感应线圈采用电缆制成,是柔性的,可在工位现场将感应线圈缠绕在过盈配合轴套或联轴器上形成螺旋的感应线圈,特别适用大型过盈配合轴套或联轴器安装拆卸。

    一种电磁加热石墨烯发热油高效换热的供热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1365423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010397533.3

    申请日:2020-05-12

    Inventor: 梁万全 杨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磁加热石墨烯发热油高效换热的供热机组,包括柜体、变频器、以及均固定在柜体内的电磁线圈加热器和换热装置,电磁线圈加热器包括外封闭管、发热套筒、第一连通管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盘绕在外封闭管外侧壁,且电磁线圈与变频器电连接,发热套筒设置在外封闭管内,且发热套筒外侧与外封闭管内侧之间形成第一加热腔,发热套筒上还设有通孔;换热装置包括外筒,换热盘管和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分别与外筒连通,换热盘管设置在外筒内部水腔体内;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一加热腔、发热套筒内部连通,第一连通管上还设有油路循环泵。本发明使电磁加热和石墨烯发热油的优势互补实现既安全高效又寿命长且维护简单的特点。

    一种电磁加热圈分段加热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004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600750.6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圈分段加热装置,主要用于法兰板与滚道壳激光焊接前的预热,具体包括电磁加热器,电磁加热器的前端安装有内加热圈和外加热圈,且内加热圈和外加热圈同心设置,外加热圈上具有多个加热段,且多个加热段沿外加热圈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两个相邻的加热段之间通过阻隔块隔开。本发明通过在电磁加热器的前端安装内加热圈和外加热圈,内加热圈和外加热圈通电后产生热量,利用多个阻隔块将外加热圈分为多个加热段,结合导热片将加热段的热量传导至法兰板与滚道壳的熔接焊道处,实现对法兰板与滚道壳的加热,充分提高两种材质晶体的活跃性,保证其在焊接过程中的充分熔接。

    具有改进的电感器线圈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0443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1980027749.6

    申请日:2019-05-16

    Inventor: I·陶里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其包括外壳(120),所述外壳限定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感受器(130)和至少一个气溶胶形成基质(22)的腔室(111)。所述腔室具有沿着其纵向轴线从腔室的第一端延伸到腔室的第二端的长度。电感器线圈(140)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围绕所述腔室设置,并且沿着所述腔室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所述电感器线圈包括最靠近所述腔室的第一端设置的第一部分(141)、最靠近所述腔室的第二端设置的第二部分(14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143)。在所述线圈的第三部分中每单位长度的匝数小于在所述线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者或两者中每单位长度的匝数,并且/或者在所述线圈的第三部分中所述线圈的横截面积小于在所述线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者或两者中所述线圈的横截面积。

    线盘组件和烹饪设备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3922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50772.6

    申请日:2024-05-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线盘组件和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驱动组件和锅具,驱动组件配置为驱动锅具转动,锅具包括锅底、开口和底壁,锅底与开口相对,底壁和锅底为锅具处于烹饪时食材所在的区域,线盘组件包括:盘座本体和线圈绕组,线圈绕组绕制于盘座本体,线圈绕组包括第一区域线圈和第二区域线圈,第一区域线圈配置为与烹饪时的锅底相对,第二区域线圈配置为与底壁相对;其中,至少第二区域线圈包括第一部分线圈和至少部分第二部分线圈,第一部分线圈位于第二部分线圈的内部。由此,加大了锅具高温带的宽度,提升了锅底温度,提高了锅具受热的均匀性,并且,内外圈结构的第二区域线圈的集中高温区域较大,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的均匀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