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89387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680053064.1
申请日:2006-11-29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002 , B01D2256/14 , C01B13/0251 , C01B13/10 , C01B13/11 , C01B2201/80 , C01B2201/82 , C01B2210/0092 , Y02C10/10 , Y02C10/12
Abstract: 特定气体的浓缩、稀释装置以及特定气体的浓缩、稀释方法,其中,在1个臭氧浓缩小室内,形成能够从臭氧化氧气中使臭氧选择性地结露或使氧气选择性地透过而被排出的冷却温度范围的部分和能够使结露的臭氧蒸气化的温度范围的部分,使结露的臭氧借助流体的流动或重力作用,移动至能够使上述结露的臭氧蒸气化的部分,使其蒸气化,由此可以使臭氧化氧气更高浓度化。填充于臭氧浓缩小室11、12内的结露、蒸气化粒子材料13为球形且侧面成为具有多个平面的特殊形状或是能够使臭氧气中的氧气选择性地透过的氧透过膜130。
-
公开(公告)号:CN106976843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179543.8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区琼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A61L9/015 , A61L2209/212 , B01D53/007 , B01D53/323 , B01D53/76 , B01D53/86 , B01D2251/104 , B01D2257/402 , B01D2257/404 , B01D2259/80 , B01D2259/818 , C01B2201/14 , C01B2201/60 , C01B2201/8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增强臭氧合成装置。本发明装置包括灯管、电极I、电极II、金属管、高压电源和电源适配器;其中,电极I设置在灯管外管壁上,灯管设置在金属管的中轴上,而电极II设置在金属管内壁上,高压电流输出端分别接电极I和电极II,电源适配器驱动灯管工作。气体放电合成臭氧的技术要求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高的碰撞频率,如果采用低能量密度的电晕放电合成臭氧,则能量密度和碰撞频率均偏低,臭氧产率和浓度也偏低。本发明通过引入高强度光照弥补电晕放电能量密度和碰撞频率偏低的问题,可大幅提高臭氧合成效率和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389387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0680053064.1
申请日:2006-11-29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002 , B01D2256/14 , C01B13/0251 , C01B13/10 , C01B13/11 , C01B2201/80 , C01B2201/82 , C01B2210/0092 , Y02C10/10 , Y02C10/12
Abstract: 特定气体的浓缩、稀释装置以及特定气体的浓缩、稀释方法,其中,在1个臭氧浓缩小室内,形成能够从臭氧化氧气中使臭氧选择性地结露或使氧气选择性地透过而被排出的冷却温度范围的部分和能够使结露的臭氧蒸气化的温度范围的部分,使结露的臭氧借助流体的流动或重力作用,移动至能够使上述结露的臭氧蒸气化的部分,使其蒸气化,由此可以使臭氧化氧气更高浓度化。填充于臭氧浓缩小室11、12内的结露、蒸气化粒子材料13为球形且侧面成为具有多个平面的特殊形状或是能够使臭氧气中的氧气选择性地透过的氧透过膜130。
-
公开(公告)号:CN100364882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480009836.2
申请日:2004-12-14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35/004 , C01B2201/12 , C01B2201/32 , C01B2201/34 , C01B2201/60 , C01B2201/64 , C01B2201/70 , C01B2201/80 , C01B2201/82 , C01B2201/90
Abstract: 利用不添加氮气的以氧气为主体的原料气体,能够不生成NOx副产物,高效地获得高浓度的臭氧的臭氧发生装置和臭氧发生方法。向臭氧发生器(300)内供给不含氮气以氧气为主体的原料气体25,施加交流电压,产生至少具有428nm~620nm的光波长的放电光,在放电区域的电极(301)或电介质(302)上设置含有带隙为2.0eV~2.9eV的光催化物质303的催化物质,将气压保持在0.1MPa~0.4MPa,生成臭氧。
-
公开(公告)号:CN1774394A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200480009836.2
申请日:2004-12-14
Applicant: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35/004 , C01B2201/12 , C01B2201/32 , C01B2201/34 , C01B2201/60 , C01B2201/64 , C01B2201/70 , C01B2201/80 , C01B2201/82 , C01B2201/90
Abstract: 利用不添加氮气的以氧气为主体的原料气体,能够不生成NOx副产物,高效高地获得高浓度的臭氧的臭氧发生装置和臭氧发生方法。向臭氧发生器300内供给不含氮气以氧气为主体的原料气体25,施加交流电压,产生至少具有428nm~620nm的光波长的放电光,在放电区域的电极或电介质上设置含有带隙为2.0eV~2.9eV的光催化物质303的催化物质,将气压保持在0.1MPa~0.4MPa,生成臭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