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57608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577347.7
申请日:2015-09-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22D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力铸造合金临界凝固系数检测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设备支撑座、安装在设备支撑座上的带有倾转功能的温控加热电炉、电机、多通道温度采集设备、与多通道温度采集设备相连的铠装热电偶、放置在温控加热电炉中的坩埚、高电压信号计时器。首先,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出被测合金凝固过程中温度与固相率关系;其次,将坩埚预热到100‑250℃,固定好铠装热电偶,再将过热100‑120℃的合金液浇注到坩埚中,待合金液冷却3‑8秒后倾倒出坩埚中可流动合金,获得倾倒合金时刻所对应的可流动合金的温度,进而确定出该合金的固相率,所得固相率即为临界凝固系数。采用该装置和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05583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310162803.2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热还原制镁方法,属于金属冶炼领域,工艺步骤为:计算并计量待还原物料、还原剂、助剂,其中还原剂为含碳合金及其与单质碳的混合物,待还原物料为煅白或其他富含氧化镁的物质,将反应物混合均匀放入还原罐中,在压力1-20Pa、温度1000-1250℃条件下反应;冷凝镁蒸气得到凝聚态的镁并收集;回收残渣中的金属及单质碳重复利用或另做他用。该方法加热及反应速度快、技术、经济、资源、环境优势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3233133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62668.1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热还原制备镁的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加热炉2放在真空罐1内,隔板4将加热炉2分为反应室I9和反应室II7,加热及温度测控装置I3和加热及温度测控装置II5分别加热反应室I9和反应室II7并测量、控制其温度,镁蒸气冷凝收集装置6罩在加热炉2上。方法的技术方案是:将单质碳及铁、铈、锰、锡中的一种或几种置于反应室I9内,氧化镁及含碳的铁、铈、锰、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合金液及助剂置于反应室II7内,加热反应室I9和反应室II7到1200-1900K,真空罐内压力调整到1-20Pa,反应获得镁蒸气并冷凝得到固态金属镁。
-
公开(公告)号:CN101604635B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0910104244.3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振动加速沉降技术制备SiCp/Al电子封装零件的方法,属于电子封装零件制备技术领域。以SiCp/Al复合材料为原料,将熔融SiCp/Al复合材料浇注入成型模具中并保温,采用振动激励加速沉降高温SiCp/Al复合材料熔体中的SiC颗粒到熔体下部,冷却凝固后切割掉位于铸件上部的完全由Al-Si合金构成的部分,制备出体积分数为45~70%的SiCp/Al电子封装零件,所述零件的材料具有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SiC颗粒分布均匀和高致密度的特点,并且制备过程中工艺和设备简单、制备周期短、能净终成形,有成本低、孔隙率低和材料性能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807696A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510057482.5
申请日:2005-12-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25C3/36
Abstract: 一种金属熔炼中添加元素的装置及方法,技术方案是:(1)金属熔炼中添加元素的装置由熔炼炉1、坩锅2、电解槽5、导线6、电解电源7、电极8、电极9、夹持机构10等组成,其特征是:电解槽5与坩锅2相通;电解槽5的容积为坩锅2的容积的0.2-15%;电极8的一端通过导线6与电解电源7连接而另一端插入熔盐中,电极9的一端通过导线6与电解电源7连接而另一端插入金属熔体中;电解槽5、电极8及电极9夹持在夹持机构10上。当熔盐电解装置中的电解槽5或坩锅2是电导体时,可用其中之一替代电极9。装置中可同时设置电解槽加热器11、金属熔体搅拌装置12、熔盐搅拌装置13等辅助装置。(2)利用本发明的熔盐电解装置进行熔盐电解方法的工艺过程为:先在坩锅2中熔炼金属得到金属熔体3,然后安装电解槽5并加入待电解的盐,在电解槽内的盐熔化成为熔盐4后,安装电极8和9并用导线6连接到电解电源7并通电电解,最后去除电解后的残渣,得到含电解产物的金属熔体,其特征是熔盐质量为金属熔体质量的0.2-15%。
-
公开(公告)号:CN1557998A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200410021685.4
申请日:2004-01-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场沉积制备薄膜的方法,其主要工艺过程包括:(1)制备待沉积材料或其前驱体的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2)将待沉积薄膜的基材置入分散体系中,(3)由电源、导线、电极等组成沉积电路,通过沉积电路对分散体系施加沉积电场,(4)利用颗粒在电场中的有序受力和运动将其沉积在基材上形成薄膜。其特点是:沉积过程中,待沉积薄膜的基材和(或)其上的薄膜不与形成沉积电场的电路形成闭合电流回路。其主要优点是:可有效防止有害电极反应对沉积过程和沉积膜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557991A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200410021825.8
申请日:2004-02-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纳米薄膜的方法,(1)在基材上制作一层由三维几何尺度中至少有一维尺度为纳米级(1-100nm)的结构单元组成的单层膜,(2)在单层膜表面覆隔离层,(3)重复前述两个步骤,循环多次,获得多层膜,(4)相变处理。其特点是每层单层膜间均被隔离层所隔离。其显著优点是由极稀薄的纳米级单层膜及隔离层逐层叠加成纳米多层膜,无论制备过程或是使用过程中纳米结构单元的几何尺度均不会快速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830529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46680.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重庆市先进轻金属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铸造‑环轧复合制备大型铝合金环件的方法,属于铝合金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先采用离心铸造技术制备铝合金环形铸件,再通过环轧技术将其轧制成一定尺寸的变形环件,包括离心转速的确定、涂抹脱模涂层、模具预热、合金熔炼、离心浇铸、环扎前铸件的预热、环扎参数设置、环扎。其技术要点为离心转速、浇铸速度以及环轧参数的确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铝合金大型环件制备工艺上的不足,缩短铝合金大型环件制备时的工序,制备出组织致密、力学性能良好的大型铝合金环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447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17506.5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3C13/02 , C03B37/022 , H05K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工新材料生产的技术领域。所述玻璃纤维由SiO2、Al2O3、MgO、CaO、SrO、ZnO、NiO和TiO2反应制备得到。所述玻璃纤维同时引入五种二价金属氧化物MgO、CaO、SrO、ZnO、NiO作为反应原料,与SiO2、Al2O3、TiO2协同反应,使得玻璃液的高温粘度显著降低,进而降低玻璃丝的成型温度至1365℃~1383℃。并且,通过控制MgO、CaO、SrO、ZnO、NiO的摩尔比为1:1:1:1:1,可以同时降低玻璃丝的成型温度和析晶温度,保证拉丝作业窗口温差不小于50℃,更有利于玻璃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63349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95461.0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复合技术领域,是一种纤维与金属复合的方法,包括金属构件、纤维、树脂及助剂,复合形式为纤维增强树脂与金属构件紧密结合,主要特征是金属构件表面有大量凹坑、凹槽、孔洞等凹陷或凸柱、凸棱等凸起,大幅增加金属与纤维增强树脂界面结合面积进而增强结合强度,并可通过腔部尺寸大于口部尺寸凹陷或则端部尺寸大于根部尺寸的凸起,形成树脂与金属之间的咬合,进一步加强纤维增强树脂与金属构件的结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