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07730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010211059.7
申请日:2010-06-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V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式金属零部件漏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装置(1)、数据采集处理装置(2)和人机交互装置(3);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装置进行电磁感应式金属零部件漏装的检测方法,通过识别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变化,实时准确监测感应线圈附近金属零部件的移动。针对感应信号变化特点,提出了时域多特征值识别法来判断信号变化: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滤除工频干扰信号。根据基本信号的周期变化规律,将实时采集到的信号数据与基准信号比对,识别并建立异常多特征值,实现时域范围内对信号数据的重构。完成所有特征值的采集后,进行多级优化智能识别判断。可应用到金属零部件漏装的诊断中,实现了开放式、无接触的实时在线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205583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310162803.2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热还原制镁方法,属于金属冶炼领域,工艺步骤为:计算并计量待还原物料、还原剂、助剂,其中还原剂为含碳合金及其与单质碳的混合物,待还原物料为煅白或其他富含氧化镁的物质,将反应物混合均匀放入还原罐中,在压力1-20Pa、温度1000-1250℃条件下反应;冷凝镁蒸气得到凝聚态的镁并收集;回收残渣中的金属及单质碳重复利用或另做他用。该方法加热及反应速度快、技术、经济、资源、环境优势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3233133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62668.1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热还原制备镁的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加热炉2放在真空罐1内,隔板4将加热炉2分为反应室I9和反应室II7,加热及温度测控装置I3和加热及温度测控装置II5分别加热反应室I9和反应室II7并测量、控制其温度,镁蒸气冷凝收集装置6罩在加热炉2上。方法的技术方案是:将单质碳及铁、铈、锰、锡中的一种或几种置于反应室I9内,氧化镁及含碳的铁、铈、锰、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合金液及助剂置于反应室II7内,加热反应室I9和反应室II7到1200-1900K,真空罐内压力调整到1-20Pa,反应获得镁蒸气并冷凝得到固态金属镁。
-
公开(公告)号:CN103233122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62758.0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热还原镁矿制备金属镁的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工艺过程包括:先将镁矿石、单质碳、含碳的合金、助剂按一定比例计量后粉碎并混合均匀,装入反应罐中在真空度100-101325Pa、温度800-1250℃的条件下热分解;之后在真空度1-20Pa、温度1000-1250℃的条件下进行热还原,收集生成的镁蒸气并冷凝为凝聚态的金属镁。该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05573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62671.3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热还原制备镁及钙的方法,属于金属冶炼领域。工艺步骤为:根计算煅白、还原剂及助剂等反应物料,将反应物制粉并混合均匀,将反应物粉末压制成块并放入还原罐中;反应物在罐内绝对压力P为1-20Pa、温度T为1300-2000K的条件下进行热还原反应;先后分别收集还原出的金属蒸汽并冷凝得到凝聚态的镁和钙。该方法制造流程短,残渣少,是一种资源、能源利用率高的金属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233133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162668.1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热还原制备镁的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加热炉2放在真空罐1内,隔板4将加热炉2分为反应室I9和反应室II7,加热及温度测控装置I3和加热及温度测控装置II5分别加热反应室I9和反应室II7并测量、控制其温度,镁蒸气冷凝收集装置6罩在加热炉2上。方法的技术方案是:将单质碳及铁、铈、锰、锡中的一种或几种置于反应室I9内,氧化镁及含碳的铁、铈、锰、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合金液及助剂置于反应室II7内,加热反应室I9和反应室II7到1200-1900K,真空罐内压力调整到1-20Pa,反应获得镁蒸气并冷凝得到固态金属镁。
-
公开(公告)号:CN105170876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69434.8
申请日:2015-09-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水玻璃砂存在的流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水玻璃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本发明中水玻璃砂的主要组分为原砂、水玻璃、发泡剂、辅助材料等,配合预发泡或混合发泡等方法,获得流动性等性能优良的新型水玻璃砂及其砂型、砂芯。本发明在保留水玻璃砂固有的清洁环保、成本低、强度较高等优势的同时,大幅度改善水玻璃砂的流动性差等问题,并可赋予水玻璃砂良好溃散性、特殊的热物理性能等性能,是适应现代铸造生产的新型绿色铸型材料及铸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10804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69716.8
申请日:2015-09-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22C1/18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磷酸盐粘结剂砂存在的流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磷酸盐粘结剂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本发明中磷酸盐粘结剂砂的主要组分为原砂、磷酸盐粘结剂、发泡剂、固化剂、辅助材料,配合预发泡或混合发泡等方法,获得流动性等性能优良的新型磷酸盐粘结剂砂及其砂型、砂芯。本发明在保留磷酸盐粘结剂砂固有的清洁环保、溃散性好、强度较高等优势的同时,大幅度改善磷酸盐粘结剂砂的流动性差等问题,并可赋予磷酸盐粘结剂砂特殊的热物理性能等性能,是适应现代铸造生产的新型绿色铸型材料及铸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205583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62803.2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热还原制镁方法,属于金属冶炼领域,工艺步骤为:计算并计量待还原物料、还原剂、助剂,其中还原剂为含碳合金及其与单质碳的混合物,待还原物料为煅白或其他富含氧化镁的物质,将反应物混合均匀放入还原罐中,在压力1-20Pa、温度1000-1250℃条件下反应;冷凝镁蒸气得到凝聚态的镁并收集;回收残渣中的金属及单质碳重复利用或另做他用。该方法加热及反应速度快、技术、经济、资源、环境优势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1907730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11059.7
申请日:2010-06-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V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式金属零部件漏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装置(1)、数据采集处理装置(2)和人机交互装置(3);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装置进行电磁感应式金属零部件漏装的检测方法,通过识别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变化,实时准确监测感应线圈附近金属零部件的移动。针对感应信号变化特点,提出了时域多特征值识别法来判断信号变化: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滤除工频干扰信号。根据基本信号的周期变化规律,将实时采集到的信号数据与基准信号比对,识别并建立异常多特征值,实现时域范围内对信号数据的重构。完成所有特征值的采集后,进行多级优化智能识别判断。可应用到金属零部件漏装的诊断中,实现了开放式、无接触的实时在线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