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1808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320360.5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及装置。此方法通过自建数据库选择适宜的植物‑微生物搭配,结合土壤平整措施,将待修复土壤区域划分为植物生长带和微生物繁殖带。于植物带土壤层中布置管路系统,此管路系统负责整个修复过程中的土壤环境调节,保障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微生物群落繁殖所需营养。本发明通过区域搭配,控制外源性物质输入,避免修复过程中污染扩散发生情况。

    一种水生态治理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217960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810072877.X

    申请日:2018-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生态治理方法,包括:查勘待治理水域的现状,并确定水域修复的生态临摹对象;依据待治理水域的查勘结果确定水域修复参数,根据确定的好的水域修复参数在预先构建的工程方案库中选择人工干预工程措施对待治理的水域进行初级修复;达成初级修复目标后,将水域修复元素分解为水文元素、生物元素和人文元素,在预先构建的生态临摹素材库中选取合适的元素作为临摹元素依次进行生态临摹;待各临摹元素实现后,为防止生态系统出现偏差,对生态临摹中各元素做相应性调整,以实现水域环境的自稳定。本发明可应用于适合任意河道类型。通过该方法可构建区域内自稳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水域生态系统稳定。

    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1808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320360.5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及装置。此方法通过自建数据库选择适宜的植物-微生物搭配,结合土壤平整措施,将待修复土壤区域划分为植物生长带和微生物繁殖带。于植物带土壤层中布置管路系统,此管路系统负责整个修复过程中的土壤环境调节,保障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微生物群落繁殖所需营养。本发明通过区域搭配,控制外源性物质输入,避免修复过程中污染扩散发生情况。

    一种水生态治理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21796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72877.X

    申请日:2018-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生态治理方法,包括:查勘待治理水域的现状,并确定水域修复的生态临摹对象;依据待治理水域的查勘结果确定水域修复参数,根据确定的好的水域修复参数在预先构建的工程方案库中选择人工干预工程措施对待治理的水域进行初级修复;达成初级修复目标后,将水域修复元素分解为水文元素、生物元素和人文元素,在预先构建的生态临摹素材库中选取合适的元素作为临摹元素依次进行生态临摹;待各临摹元素实现后,为防止生态系统出现偏差,对生态临摹中各元素做相应性调整,以实现水域环境的自稳定。本发明可应用于适合任意河道类型。通过该方法可构建区域内自稳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水域生态系统稳定。

    一种新型微生物浮岛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48754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06628.2

    申请日:2020-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微生物浮岛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搭载主体和微生物搭载套筒,所述搭载主体通过栓系方式固定在目标区域,中部开有搭载主体内孔;所述搭载主体内孔底部开有若干通孔,用于放置微生物搭载套筒;所述微生物搭载套筒可拆卸地设置于搭载主体内孔底部;所述微生物搭载套筒内部设有微生物材料;本发明结构简单,生产组装方便,维护简单,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治理成本,尤其在长距离河道治理中优势明显。并且此方法微生物浮岛预留搭载空间,能够兼容现有的河面设备,包括植物、太阳能设备等,提升设备的功能扩展性。

    一种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700827U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20077185.X

    申请日:2018-0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装置,包括砂滤池、位于砂滤池后端的地埋坑体;地埋坑体自上而下设置四层,分别为分散层、生物反应层、化学反应层和蓄水层。新的装置中化学处理不存在二次污染同时能够促进生物过程。采用模块化装置,为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提供新的途径,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出水指标,实现污水零排放的目标。

    一种折流式河道强效复氧-微生物反应箱

    公开(公告)号:CN207726804U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721470283.1

    申请日:2017-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流式河道强效复氧-微生物反应箱,包括安装于河道清淤位置处的反应箱体,且反应箱体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为封闭结构;所述反应箱体的前侧迎水面布置有竖直格栅栏,且后侧背水面布置有出水管孔;反应箱体的前、中段沿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上下交错的折流挡板,下部折流挡板之间的箱体底部排列有多个通过输气管路供气的曝气头;折流区之后的反应箱体内均布有多道栅格网,且栅格网的栅格间预置有微生物填料,反应箱体的尾部内置有控制水流流速的潜水泵。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布置灵活等特点,将强效复氧装置与微生物反应器紧密结合,有效提升氧利用效率,降低设备能耗,同时搭载微生物平台,有效增强微生物处理效果。

    一套多样品同步变温培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352916U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20909581.4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套多样品同步变温培养系统,为科学研究及日常工作提供了稳定的变温培养环境,满足其对多样品同步培养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培养系统,可通过操作取样进样针,在不干扰培养过程前提下实现液体及气体样品的直接抽取。本实用新型通过科学气路布设,配合三通阀控制,能有效保障培养系统的密闭性及独立性,并实现开放式或密闭式培养需求。本实用新型配备了湿度控制系统以避免较长时间培养过程中水分的流失。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研究工作效率,在土壤样品的培养过程中,维持连续三周以上无故障稳定运行,为研究时间的节约、研究精度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