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21962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33181.5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1D26/051 , B21D26/049 , B21D26/047 , B21D26/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顶板、置液容器、冲压模具、行程单元和进给单元,顶板的两端具有立臂,立臂的底端的相对侧具有自下而上先向外倾斜再竖直的结构;行程单元位于顶板的下方,用于驱动上模具向下运动;进给单元放置在置液容器的两侧孔上,在立臂作用下进行阶段式的轴向进给以实现双层管的预成形。本发明通过阶段式的轴向进给方式,实现内管的预成形,使得双层管间的间隙得以减小,能保证成形良好,并能以此探究管材预成形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通过设置特定的行程单元,可调整冲压下压速度,并可探究径向冲击速度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982196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910233181.5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南宁桂电电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1D26/051 , B21D26/049 , B21D26/047 , B21D26/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顶板、置液容器、冲压模具、行程单元和进给单元,顶板的两端具有立臂,立臂的底端的相对侧具有自下而上先向外倾斜再竖直的结构;行程单元位于顶板的下方,用于驱动上模具向下运动;进给单元放置在置液容器的两侧孔上,在立臂作用下进行阶段式的轴向进给以实现双层管的预成形。本发明通过阶段式的轴向进给方式,实现内管的预成形,使得双层管间的间隙得以减小,能保证成形良好,并能以此探究管材预成形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通过设置特定的行程单元,可调整冲压下压速度,并可探究径向冲击速度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752031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710969552.7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南宁桂电电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1D26/033 , B21D26/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及其方法,涉及金属管液压胀形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1、丝杆结构复杂,需要设置螺纹、轴承支撑台阶等,左、右丝杆还需要旋向相反的螺纹并用螺纹套筒连接,不仅提高了加工成本也提高了装配成本;2、需要在滑座设置燕尾槽以及安装水平滑块,进一步增加了加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3、操作复杂等技术问题,采用市场上成熟的丝杆升降机作为进给单元,减少了大量的设计、制作、装配成本,采用注液器对复合管内的压力进行自动调整,减少了需要人工补液的步骤,大幅度降低的装置的设计、生产制造及使用成本,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上述的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的方法步骤简单,效率高,便于操作和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107520311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969552.7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1D26/033 , B21D26/0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6/033 , B21D26/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及其方法,涉及金属管液压胀形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1、丝杆结构复杂,需要设置螺纹、轴承支撑台阶等,左、右丝杆还需要旋向相反的螺纹并用螺纹套筒连接,不仅提高了加工成本也提高了装配成本;2、需要在滑座设置燕尾槽以及安装水平滑块,进一步增加了加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3、操作复杂等技术问题,采用市场上成熟的丝杆升降机作为进给单元,减少了大量的设计、制作、装配成本,采用注液器对复合管内的压力进行自动调整,减少了需要人工补液的步骤,大幅度降低的装置的设计、生产制造及使用成本,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上述的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的方法步骤简单,效率高,便于操作和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209736411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20390688.7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1D26/051 , B21D26/049 , B21D26/047 , B21D26/0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复合成形装置,包括顶板、置液容器、冲压模具、行程单元和进给单元,顶板的两端具有立臂,立臂的底端的相对侧具有自下而上先向外倾斜再竖直的结构;行程单元位于顶板的下方,用于驱动上模具向下运动;进给单元放置在置液容器的两侧孔上,在立臂作用下进行阶段式的轴向进给以实现双层管的预成形。本实用新型通过阶段式的轴向进给方式,实现内管的预成形,使得双层管间的间隙得以减小,能保证成形良好,并能以此探究管材预成形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通过设置特定的行程单元,可调整冲压下压速度,并可探究径向冲击速度对金属双层管冲击液压胀形的影响规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271889U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21339772.3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1D26/033 , B21D26/0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薄壁复合管冲击液压胀形装置,包括压力机、下工作台、容器结构的模架Ⅱ、用于放置复合管的下模具、用于将复合管进行封堵及轴向进给的进给单元、上工作台、模架Ⅰ以及上模具,进给单元分为左进给单元和右进给单元,左进给单元和右进给单元分别由两套结构相同的丝杆升降机构成,分别设置在下工作台左右两侧;丝杆升降机的丝杆顶端通过法兰与注液器连接;注液器与堵头连接。采用注液器对复合管内的压力进行自动调整,减少了需要人工补液的步骤,利用电机电流的检测提高了装置的工作稳定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