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02413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680081170.4
申请日:2016-12-19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作为调整向车室内的驾驶座侧区域,副驾驶座侧区域,以及后部座侧区域吹出的空调风的风量的风量调整装置的吹出口模式门;在车辆系统停止时,在后部座门开闭时利用从车体控制装置(71)输出的起动信号起动的空调控制装置(50)。空调控制装置在利用起动信号起动的状态下使车辆系统的起动开关接通时,能够以向后部座侧区域吹出空调风的方式使吹出口模式门驱动用的致动器(64)动作。由此,能够实现车室内的后部座侧区域的适当的空调。
-
公开(公告)号:CN10860241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80081170.4
申请日:2016-12-19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作为调整向车室内的驾驶座侧区域,副驾驶座侧区域,以及后部座侧区域吹出的空调风的风量的风量调整装置的吹出口模式门;在车辆系统停止时,在后部座门开闭时利用从车体控制装置(71)输出的起动信号起动的空调控制装置(50)。空调控制装置在利用起动信号起动的状态下使车辆系统的起动开关接通时,能够以向后部座侧区域吹出空调风的方式使吹出口模式门驱动用的致动器(64)动作。由此,能够实现车室内的后部座侧区域的适当的空调。
-
公开(公告)号:CN101500830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780029484.0
申请日:2007-07-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H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421 , B60H2001/3464 , B60H2001/34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调风器,其能够防止或有效抑制在空调风吹出部处的有效开口表面积的减少,并且其具有良好的空调风的吹出效率。朝吹出框(26)的方向不同的第一流路(42)和第二流路(44)在空调调风器(10)的保持架(12)内形成。相互互锁的第一减震器(52)和多个第二减震器(58)设置在保持架(12)内。第一减震器(52)打开和关闭第一流路(42),第二减震器(58)打开和关闭第二流路(44)。操作第一减震器(52)和第二减震器(58)以使第一流路(42)和第二流路(44)中的任一个打开而另一个关闭,并转换空调风的流路。这样,控制空调风从吹出框(26)的吹出方向,而防止或有效抑制吹出框(26)处的有效开口表面积的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500830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80029484.0
申请日:2007-07-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H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421 , B60H2001/3464 , B60H2001/3478
Abstract: 此处提供了一种空调调风器,其能够防止或有效抑制在空调风吹出部处的有效开口表面积的减少,并且其具有良好的空调风的吹出效率。朝吹出框(26)的方向不同的第一流路(42)和第二流路(44)在空调调风器(10)的保持架(12)内形成。相互互锁的第一减震器(52)和多个第二减震器(58)设置在保持架(12)内。第一减震器(52)打开和关闭第一流路(42),第二减震器(58)打开和关闭第二流路(44)。操作第一减震器(52)和第二减震器(58)以使第一流路(42)和第二流路(44)中的任一个打开而另一个关闭,并转换空调风的流路。这样,控制空调风从吹出框(26)的吹出方向,而防止或有效抑制吹出框(26)处的有效开口表面积的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884290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380068620.2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11/06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33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2220/20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排气构造,其包括:第1排气路(H1),其至少一部分由排气管道(25A)构成,该排气管道(25A)具有朝向配置于后座(15)的下方的电池(11A)开口的管道进气口(26),该第1排气路(H1)具有箱排气口(43A);以及第2排气路(H2),其与箱排气口(43A)连通,该第2排气路(H2)包含由设于后备箱(13)的盖板(20)的车辆前端部和后座(15)的座椅靠背(15B)的至少一部分限定的空间,该第2排气路(H2)具有由盖板(20)的前端部的前表面和座椅靠背(15B)的背面(15C)中的、与上述前表面相对的部分限定的间隙(S2),上述车辆用排气构造成为对电池(11A)进行冷却后的气体能够经由管道排气路部(R1)、箱排气路部(R2)、第1空间排气路部(R3)、第2空间排气路部(R4)自间隙(S2)向后备箱(13)内排出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4884290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380068620.2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11/06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33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2220/20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排气构造,其包括:第1排气路(H1),其至少一部分由排气管道(25A)构成,该排气管道(25A)具有朝向配置于后座(15)的下方的电池(11A)开口的管道进气口(26),该第1排气路(H1)具有箱排气口(43A);以及第2排气路(H2),其与箱排气口(43A)连通,该第2排气路(H2)包含由设于后备箱(13)的盖板(20)的车辆前端部和后座(15)的座椅靠背(15B)的至少一部分限定的空间,该第2排气路(H2)具有由盖板(20)的前端部的前表面和座椅靠背(15B)的背面(15C)中的、与上述前表面相对的部分限定的间隙(S2),上述车辆用排气构造成为对电池(11A)进行冷却后的气体能够经由管道排气路部(R1)、箱排气路部(R2)、第1空间排气路部(R3)、第2空间排气路部(R4)自间隙(S2)向后备箱(13)内排出的结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