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48407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010938962.7
申请日:2020-09-09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密闭电机壳体的阀装置。流路切换阀(1)具有:阀主体(10)、收容于阀主体(10)的球阀芯(20)、驱动球阀芯(20)的驱动部(70)、以及收容驱动部(70)的壳体(50)。壳体(50)具有收容驱动部(70)的电机(71)的电机壳体(60)。电机壳体(60)具有:圆筒状的壳体主体(61)、安装于壳体主体(61)以封闭壳体主体(61)的下端开口的盖体(62)、以压缩状态配置于壳体主体(61)与盖体(62)之间的第一O型圈(63)以及以压缩状态配置于电机(71)与盖体(62)之间的第二O型圈(64)。
-
公开(公告)号:CN10931287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5361.1
申请日:2017-06-08
Abstract: 壳体(2)具备:圆柱状的多个阀芯收容孔(21-23),该圆柱状的多个阀芯收容孔将多个阀芯(3-5)收容为旋转自如;以及直线状的多个流体通路孔(61-66),该直线状的多个流体通路孔的一端与上述多个阀芯收容孔(21-23)中的任意一个阀芯收容孔的周壁面连接,另一端在上述壳体(2)的外壁面开口而使流体流通。上述多个阀芯收容孔(21-23)的轴线相互平行。上述多个流体通路孔(61-66)的轴线相互平行,并且与上述多个阀芯收容孔的轴线垂直。上述多个流体通路孔(61-66)中的各个流体通路孔与上述多个阀芯收容孔(21-23)中的至少两个阀芯收容孔(21-23)连接,并且该流体通路孔(61-66)的轴正交剖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上述流体通路孔(61-66)的轴线方向上与上述至少两个阀芯收容孔(21-23)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12815115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1161946.8
申请日:2020-10-27
IPC: F16K11/087 , F16K27/06 , F16K27/10 , F16K31/04 , F16K31/53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容易地对熔焊时的壳体的倾斜度进行管理的结构的流路切换阀。在流路切换阀(1)中,安装于球阀芯(20)的阀轴(40)跨越阀主体(10)和齿轮箱(52)地配置。经由阀轴(40)而驱动球阀芯(20)旋转的驱动部(60)具有在阀轴(40)的圆柱部(41)安装的大径齿轮(67)。并且,齿轮箱(52)具有:配置为对阀主体(10)的开口进行堵塞的底壁部(53);设置在底壁部(53)且将阀轴(4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56);以及与阀主体(10)的周壁部(16)对应地设置在底壁部(53)的内表面(53b)的平面部(58a)。
-
公开(公告)号:CN1068549C
公开(公告)日:2001-07-18
申请号:CN98109288.8
申请日:1998-03-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02 , B60H1/00321 , B60H1/2225 , B60H2001/2296 , F24H1/009 , F24H3/002 , F24H3/0429 , F24H3/0435 , F24H3/0441 , F24H3/0447 , F24H3/047 , F24H3/082 , F24H3/085 , F24H9/1872 , F28D1/05366
Abstract: 一个电发热器布置在具有许多管子和波纹翅片的换热器芯的预定位置上,该电发热器包括一块正电极板,一块负电极板,它们都同换热器芯电绝缘。一个由树脂制造的带有正电极接线元件和负电极接线元件的电线盖连结在换热器的出水水箱上。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各自与正电极和负电极接线元件相连。因此,电流通过同换热器绝缘的电路供入电发热器,从而避免了换热器的金属部份受到电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1350823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80016795.9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流路切换装置(1)具备第一层侧流路形成部(10)、第二层侧流路形成部(15)以及驱动部(30),并切换供流体循环的流体回路(50)的流路结构。在第一层侧流路形成部(10)形成有与流体回路(50)连接的第一层侧流路(11)。在第二层侧流路形成部(15)形成有第二层侧流路(16),该第二层侧流路在多个部位与第一层侧流路(11)连通,并且与流体回路(50)连接。驱动部(30)至少联动地驱动多个阀芯部(73)。多个阀芯部(73)配置于第二层侧流路(16)的内部,调整通过将第一层侧流路(11)与第二层侧流路(16)连通的连通路的流体的流量。而且,流路切换装置(1)使第一层侧流路形成部(11)、第二层侧流路形成部(16)以及驱动部(30)依次层叠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40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938962.7
申请日:2020-09-09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密闭电机壳体的阀装置。流路切换阀(1)具有:阀主体(10)、收容于阀主体(10)的球阀芯(20)、驱动球阀芯(20)的驱动部(70)、以及收容驱动部(70)的壳体(50)。壳体(50)具有收容驱动部(70)的电机(71)的电机壳体(60)。电机壳体(60)具有:圆筒状的壳体主体(61)、安装于壳体主体(61)以封闭壳体主体(61)的下端开口的盖体(62)、以压缩状态配置于壳体主体(61)与盖体(62)之间的第一O型圈(63)以及以压缩状态配置于电机(71)与盖体(62)之间的第二O型圈(64)。
-
公开(公告)号:CN10813687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6679.3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温度调整装置(10),具备:供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制冷循环(11);供热介质进行循环高温循环(20);供热介质进行循环的低温循环(30)。制冷循环包含:使从压缩机(15)排出的制冷剂与高温循环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加热热介质的加热用热交换器(12);使在减压部(16)减压膨胀了的制冷剂与低温循环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热介质的冷却用热交换器(13)。车辆用温度调整装置包含:将调整部高温循环与低温循环连接起来的连接部(41、42);设置于连接部并调整热介质的流动的调整部(61、62、63、91a、92a、93a、94a);以及控制部(14)。控制部在压缩机停止之后或有使压缩机停止的停止指令之后,将调整部、第一泵以及第二泵控制为使高温循环的热介质与低温循环的热介质交换。由此,在液态制冷剂能够充满制冷机侧的制冷循环中,抑制液态制冷剂被吸引到压缩机。
-
公开(公告)号:CN113508233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080016795.9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流路切换装置(1)具备第一层侧流路形成部(10)、第二层侧流路形成部(15)以及驱动部(30),并切换供流体循环的流体回路(50)的流路结构。在第一层侧流路形成部(10)形成有与流体回路(50)连接的第一层侧流路(11)。在第二层侧流路形成部(15)形成有第二层侧流路(16),该第二层侧流路在多个部位与第一层侧流路(11)连通,并且与流体回路(50)连接。驱动部(30)至少联动地驱动多个阀芯部(73)。多个阀芯部(73)配置于第二层侧流路(16)的内部,调整通过将第一层侧流路(11)与第二层侧流路(16)连通的连通路的流体的流量。而且,流路切换装置(1)使第一层侧流路形成部(11)、第二层侧流路形成部(16)以及驱动部(30)依次层叠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005036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80027798.X
申请日:2019-05-16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阀主体的结构的自由度的流路切换阀及流路切换阀的制造方法。流路切换阀(1)具有:设置有阀室(14)的树脂制的阀主体(10)、收容于阀室(14)内且能够旋转的球形阀芯(20)、具有使球形阀芯(20)旋转的驱动机构的驱动部(40)以及将球形阀芯(20)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阀轴(50)。驱动部(40)具有收容驱动机构的树脂制的驱动部壳体(42)。并且,驱动部壳体(42)接合于阀主体(10)。
-
公开(公告)号:CN108136876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680056679.3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温度调整装置(10),具备:供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制冷循环(11);供热介质进行循环高温循环(20);供热介质进行循环的低温循环(30)。制冷循环包含:使从压缩机(15)排出的制冷剂与高温循环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加热热介质的加热用热交换器(12);使在减压部(16)减压膨胀了的制冷剂与低温循环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热介质的冷却用热交换器(13)。车辆用温度调整装置包含:将调整部高温循环与低温循环连接起来的连接部(41、42);设置于连接部并调整热介质的流动的调整部(61、62、63、91a、92a、93a、94a);以及控制部(14)。控制部在压缩机停止之后或有使压缩机停止的停止指令之后,将调整部、第一泵以及第二泵控制为使高温循环的热介质与低温循环的热介质交换。由此,在液态制冷剂能够充满制冷机侧的制冷循环中,抑制液态制冷剂被吸引到压缩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