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及其流量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1518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210545602.6

    申请日:2012-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24 F01D17/165 F02D41/263 F05D2220/40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的流量调节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调节装置将致动器驱动至动力传输构件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位置。该装置基于开度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获取抵接位置开度量。该装置对致动器进行驱动直到检测量达到预设定的量,使动力传输构件移动至临时控制位置。该装置获取临时控制位置流量。当调节气体流入装置使调节气体流动到排气涡轮中并且流量测量传感器对调节气体的流量进行测量时,获取该临时控制位置流量。该装置基于临时控制位置流量与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之间的差值来获得校正量,其中,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为与预设定的量对应的原有的流量。

    涡轮增压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33932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10103036.3

    申请日:2012-0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涡轮增压器,其具备:具有形成轴承室的轴承外壳的外壳、连结涡轮以及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以及配置于轴承室并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半浮式轴承。半浮式轴承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轴承部。半浮式轴承的外周表面的、一对轴承部之间的区域和轴承室的内周表面构成向一对轴承部的外周表面侧供给润滑油的外周侧供油室。至少在一个轴承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在周向延伸的槽。轴承外壳形成有:供油路,其向外周侧供油室供给润滑油;和排出路径,其从下方与槽对置并且供槽内的润滑油向下方排出。

    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及其流量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151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545602.6

    申请日:2012-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24 F01D17/165 F02D41/263 F05D2220/40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的流量调节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调节装置将致动器驱动至动力传输构件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位置。该装置基于开度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获取抵接位置开度量。该装置对致动器进行驱动直到检测量达到预设定的量,使动力传输构件移动至临时控制位置。该装置获取临时控制位置流量。当调节气体流入装置使调节气体流动到排气涡轮中并且流量测量传感器对调节气体的流量进行测量时,获取该临时控制位置流量。该装置基于临时控制位置流量与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之间的差值来获得校正量,其中,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为与预设定的量对应的原有的流量。

    涡轮增压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3393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03036.3

    申请日:2012-0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涡轮增压器,其具备:具有形成轴承室的轴承外壳的外壳、连结涡轮以及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以及配置于轴承室并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半浮式轴承。半浮式轴承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轴承部。半浮式轴承的外周表面的、一对轴承部之间的区域和轴承室的内周表面构成向一对轴承部的外周表面侧供给润滑油的外周侧供油室。至少在一个轴承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在周向延伸的槽。轴承外壳形成有:供油路,其向外周侧供油室供给润滑油;和排出路径,其从下方与槽对置并且供槽内的润滑油向下方排出。

    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886015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610094058.2

    申请日:2006-0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0896

    Abstract: 一种发光器件(10)可以包括恒定电流源(12),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6),开关(14,20)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8)。该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6)可以连接到恒定电流源(12)。该开关(14,20)可以切换从恒定电流源(12)施加到第一电致发光元件(16)的电压的方向。该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8)可以与该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6)并联连接。当反向电压施加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6)时,电流从恒定电流源(12)流向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8),并且第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8)产生电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