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53896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780042930.1

    申请日:2007-12-04

    Abstract: 一种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包括:固定体,其在侧面上具有径向滑动轴承面(S1),在内部具有供冷却液(20)流动的流路;旋转体(600),其包括圆盘状的大直径部(610)和小直径部(620),大直径部(610)具有与所述固定体的一端部隔开间隙地嵌合的凹部(51a),构成阳极靶(50),小直径部(620)围绕所述固定体的侧面,在内表面上具有与所述径向滑动轴承面隔开间隙相对的径向滑动轴承面(S2),在一端部与所述大直径部形成一体;被填充在所述间隙内的润滑剂;与所述大直径部的阳极靶相对配置的阴极(80);以及真空管壳(90),其收容所述固定体、旋转体、润滑剂和阴极,将所述固定体在所述固定体的另一端部固定,所述固定体的另一端部相对于与所述凹部嵌合的所述固定体的一端部位于相反侧。

    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53896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780042930.1

    申请日:2007-12-04

    Abstract: 一种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包括:固定体,其在侧面上具有径向滑动轴承面(S1),在内部具有供冷却液(20)流动的流路;旋转体(600),其包括圆盘状的大直径部(610)和小直径部(620),大直径部(610)具有与所述固定体的一端部隔开间隙地嵌合的凹部(51a),构成阳极靶(50),小直径部(620)围绕所述固定体的侧面,在内表面上具有与所述径向滑动轴承面隔开间隙相对的径向滑动轴承面(S2),在一端部与所述大直径部形成一体;被填充在所述间隙内的润滑剂;与所述大直径部的阳极靶相对配置的阴极(80);以及真空管壳(90),其收容所述固定体、旋转体、润滑剂和阴极,将所述固定体在所述固定体的另一端部固定,所述固定体的另一端部相对于与所述凹部嵌合的所述固定体的一端部位于相反侧。

    臭氧发生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5858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30278.6

    申请日:2015-0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C01B2201/14 C01B2201/70

    Abstract: 包括:圆筒形的罐状容器;多个电极管和放电管,所述多个电极管以长度方向沿着罐状容器的轴向的状态,并排配置在该罐状容器内,所述放电管设置在这些电极管内,分别形成放电间隙;一对端板,分别以贯通状态保持所述多个电极管的两端部;冷却空间,由该一对端板和在该一对端板之间划分而成的所述罐状容器的内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入口,形成在该冷却空间的一端侧的下部;冷却介质出口,形成在所述冷却空间的另一端侧的上部;原料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端部侧,导入原料气体,使所述原料气体从所述放电管的另一端侧送气到所述放电间隙;以及臭氧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相反一侧,是通过所述放电间隙中的无声放电而从原料气体生成的臭氧气体的出口,在所述多个电极管中的、因所述无声放电而周围的冷却介质会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电极管内不配置所述放电管。

    拉拔装置以及保持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73286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80044548.4

    申请日:2014-0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B27/06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拔装置具备弹性体、第一以及第二推压部、牵拉部。上述弹性体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位于上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及朝向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接触面,该弹性体能够朝上述第二方向扩展。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推压部推压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端部。上述牵拉部能够将上述第二推压部朝上述第一方向牵拉。通过推压而被压缩后的上述弹性体在上述第二方向扩展,上述接触面能够与拉拔对象物接触。当在上述接触面与上述拉拔对象物接触的状态下上述牵拉部被朝上述第一方向拉拽时,借助上述拉拔对象物与上述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上述拉拔对象物被拉拽。

    中间基座、XY工作台、密封剂涂敷装置及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23961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10108173.5

    申请日:2007-05-30

    Inventor: 高桥良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预定区域的变形、提高可靠性的中间基座、采用该中间基座的XY工作台、采用该XY工作台的密封剂涂敷装置、和采用该密封剂涂敷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中间基座(23)是横长矩形的板体,在下面大致中央部备有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一滚珠丝杠(27),该第一滚珠丝杠(27)从中间基座(23)的两侧端缘伸出,在其端部连接着驱动马达(29)。还备有在第一滚珠丝杠(27)的两侧部沿着轴方向并行设置的若干个第一LM导引件(26)。当把在中央部的2根第一LM导引件相互间设置着第一滚珠丝杠的部位作为区域(A)、把该区域(A)的两侧部位作为区域(B)时,在区域(A)中的接近第一滚珠丝杠的位置增设至少一根第三LM导引件(30),在区域(B)中的板厚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圆孔(38),这些圆孔(38)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并行。

    臭氧发生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20230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80041828.5

    申请日:2013-03-14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装置,相对于圆筒状的高压电极,同轴地配置圆筒状的低压电极,在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夹着电介质施加规定的高电压而放电,通过放电产生臭氧。这里,使放电间隙长d为0.3mm~0.5mm。进而,低压电极或高压电极中的任一方形成为金属电极,另一方形成为电介质电极。并且,在与电介质电极对置的金属电极的内周面设有突起群,该突起群具有用于使该金属电极相对于电介质电极保持放电间隙长的同时保持同轴的多个突起。

    中间基座、XY工作台、密封剂涂敷装置及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82742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710108173.5

    申请日:2007-05-30

    Inventor: 高桥良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预定区域的变形、提高可靠性的中间基座、采用该中间基座的XY工作台、采用该XY工作台的密封剂涂敷装置、和采用该密封剂涂敷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中间基座(23)是横长矩形的板体,在下面大致中央部备有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一滚珠丝杠(27),该第一滚珠丝杠(27)从中间基座(23)的两侧端缘伸出,在其端部连接着驱动马达(29)。还备有在第一滚珠丝杠(27)的两侧部沿着轴方向并行设置的若干个第一LM导引件(26)。当把在中央部的2根第一LM导引件相互间设置着第一滚珠丝杠的部位作为区域(A)、把该区域(A)的两侧部位作为区域(B)时,在区域(A)中的接近第一滚珠丝杠的位置增设至少一根第三LM导引件(30),在区域(B)中的板厚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圆孔(38),这些圆孔(38)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并行。

    板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08575A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510129160.7

    申请日:2005-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高生产率和高合格率制造具有微细凹凸图形的高密度记录介质、半导体及磁记录介质的方法。一种板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具有形成凹凸图形的凹凸形成区域的原盘(5)和被复制基板(1)插入由空心圆筒状的上模具(9)和下模具(10)构成的模具的一对压制面之间,对所述上模具(9)和下模具(10)的中心部进行加压,并对所述原盘(5)和被复制基板(1)施加压力,由此将所述原盘(5)的凹凸图形复制到所述被复制基板(1)的表面的工序;切断施加到所述上模具(9)及下模具(10)的内周部的压缩负重,使该压缩负重向所述上模具(9)及下模具(10)的外周侧面分散。

    臭氧发生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58583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580030278.6

    申请日:2015-03-13

    Abstract: 包括:圆筒形的罐状容器;多个电极管和放电管,所述多个电极管以长度方向沿着罐状容器的轴向的状态,并排配置在该罐状容器内,所述放电管设置在这些电极管内,分别形成放电间隙;一对端板,分别以贯通状态保持所述多个电极管的两端部;冷却空间,由该一对端板和在该一对端板之间划分而成的所述罐状容器的内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入口,形成在该冷却空间的一端侧的下部;冷却介质出口,形成在所述冷却空间的另一端侧的上部;原料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端部侧,导入原料气体,使所述原料气体从所述放电管的另一端侧送气到所述放电间隙;以及臭氧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罐状容器的轴向相反一侧,是通过所述放电间隙中的无声放电而从原料气体生成的臭氧气体的出口,在所述多个电极管中的、因所述无声放电而周围的冷却介质会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电极管内不配置所述放电管。

    流道转换设备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2911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271457.8

    申请日:2010-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1/20 C02F2103/08 C02F2201/002 Y10T137/87949

    Abstract: 一种流道转换设备,包括五端口转换阀(70),该五端口转换阀包括具有由四个隔板(74a,74b,74c,74d)界定的五个腔室(71a,71b,71c,71d,71e)的缸(71)和两个致动器(72,73)。一个致动器(72)的阀体(76)交替地打开和闭合形成于隔板(74a)中的孔(75a)和形成于隔板(74b)中的孔(75b)。另一个致动器(73)的阀体(76)交替地打开和闭合形成于隔板(74c)中的孔(75c)和形成于隔板(74d)中的孔(75d)。由于此种结构,通过端口(70c)供给到中心腔(71c)内的盐水会通过端口(70b,70d)交替地供给到两个压力变换器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