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682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246463.X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电解装置和二氧化碳电解方法。具体地,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电解装置具备:电解单元(其具有阴极、阳极、阴极流路、阳极流路和隔膜)、二氧化碳供给部、电解溶液供给部、电解溶液外部流路、和电解溶液切换机构。所述电解溶液外部流路具备:连接电解溶液供给部与设置在阳极流路一端侧的第1开口的第1配管、与设置在阳极流路12的另一端侧的第2开口连接的第2配管、以及连接电解溶液供给部与阳极流路的第2开口的第3配管。所述电解溶液切换机构切换电解溶液从第1开口流向第2开口的第1流与电解溶液从第2开口流向第1开口的第2流。
-
公开(公告)号:CN11351883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080018352.3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提供价格便宜、可控制反应的氨制造装置。氨制造装置(1)具备:包括用于容纳第一电解液的第一电解槽(2)、配置在第一电解槽(2)内的氧化电极、用于容纳含氮的第二电解液和氨生成催化剂和还原剂的第二电解槽(3)、配置在第二电解槽(3)内的还原电极、和隔膜(4),以将在第二电解槽(3)内将氮采用氨生成催化剂和还原剂还原而生成氨,同时通过将氧化电极和还原电极与电源(15)连接从而用还原电极将生成氨并被氧化的还原剂还原的方式构成的电化学反应单元(5);包括用于在第二电解液中使氮溶解的氮供给部(6)的氮供给单元(7);和包括从包含氨的第二电解液将氨分离的分离部(8)的氨分离单元(9)。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4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154691.X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解装置。抑制电解效率的降低。电解装置具备:将阴极气体加湿的加湿器;供从阴极流路的出口排出并且包含阴极气体和还原生成物的阴极流体流动的阴极排出流路;将从阳极排出流路供给的阳极流体分离为包含阳极溶液的阳极排液和包含氧化生成物的阳极排气的阳极收集器;将从阳极收集器供给的阳极排气冷却并将阳极排气中所含的水蒸汽冷凝而生成阳极冷凝水的第一冷却器;将阳极收集器和阳极供给流路连接、供阳极溶液从阳极收集器流向阳极供给流路的第一流路;供阳极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器流向加湿器的第二流路;和使在第一流路中流动的阳极溶液与在第二流路中流动的阳极冷凝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5110102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0978942.7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电解装置,其通过抑制还原电极附近的水分过剩或水分消耗,提高了效率和耐久性。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电解装置具备:电解池,其具备还原电极、氧化电极、向还原电极供给含有CO2的气体的气体流路、向氧化电极供给含有水的电解液的液体流路、以及将还原电极与氧化电极分离的隔膜;第1供给路径,其与气体流路连接;第1排出路径,其与气体流路连接;第1水分量检测部,其设置在第1排出路径中,以检测在第1排出路径中流动的气体中的水分量;水分量调整部,其构成为调整向还原电极供给的水分量;以及控制部,其构成为基于第1水分量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水分量调整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17058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580013278.5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电化学反应装置提高从光向碳化合物的转化效率。所述光电化学反应装置具备:电解液、浸渍在电解液中的氧化电极层、浸渍在电解液中的还原电极层、和光生伏打层。所述光生伏打层具有与氧化电极层电连接的第1面和与第1面对置并与还原电极层电连接的第2面,通过照射到第1面或第2面的光的能量进行电荷分离。氧化电极层和还原电极层的至少一方具有包含细孔的多孔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6170586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580013278.5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电化学反应装置提高从光向碳化合物的转化效率。所述光电化学反应装置具备:电解液、浸渍在电解液中的氧化电极层、浸渍在电解液中的还原电极层、和光生伏打层。所述光生伏打层具有与氧化电极层电连接的第1面和与第1面对置并与还原电极层电连接的第2面,通过照射到第1面或第2面的光的能量进行电荷分离。氧化电极层和还原电极层的至少一方具有包含细孔的多孔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6062255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580011462.6
申请日:2015-0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1/003 , C25B1/00 , C25B1/10 , C25B9/00 , C25B9/08 , Y02E60/366 , Y02E70/10 , Y02P20/135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光电化学反应装置(1)包括:具备第1电极(11)、第2电极(21)、以及设置于它们之间的光生伏打层(31)的第1层叠体(2);具备与第1电极(11)电连接的第3电极(41)、与第2电极(21)电连接的第4电极(42)、以及设置于它们之间的离子移动层(43)的第2层叠体(3);以及,收容浸渍第3电极(41)的第1电解液(61)和浸渍第4电极(42)的第2电解液(63)的电解液槽(6)。第3和第4电极(41、42)的一方引起氧化反应,第3和第4电极(41、42)的另一方引起还原反应。第3和第4电极(41、42)具有离子透过性,且第2层叠体(3)具有比第1层叠体(2)大的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247107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80030957.9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13/04 , C01B13/0207 , C25B1/003 , C25B1/04 , C25B3/04 , C25B9/04 , Y02E60/366
Abstract: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化学反应装置,具备:将水进行氧化而生成氧的氧化反应部(309);将二氧化碳进行还原而生成碳化合物的并配置于含有吸收了二氧化碳的胺分子的第1溶液(306)内的还原反应部(310);通过光能进行电荷分离并在所述氧化反应部及所述还原反应部进行电连接的半导体元件(311);以及在所述氧化反应部和所述第1溶液之间形成的并阻碍从所述第1溶液向所述氧化反应部的所述胺分子的透过的薄膜(304)。
-
公开(公告)号:CN101978507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980109384.8
申请日:2009-01-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31/0224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1884 , H01L31/022433 , H01L31/022466 , Y02E10/50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层,形成于基底上;生成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以及第二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生成层上,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至少之一为光透明的金属电极层,所述金属电极层具有穿过所述金属电极层的多个开口。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金属部,所述金属电极层的任意两个金属部彼此连续、无切割部分,所述金属电极层的膜厚度在10nm至200nm的范围中,且所述开口的大小等于或小于用于生成电的光的波长的1/2。
-
公开(公告)号:CN113493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010938719.5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25B11/052 , C25B11/032 , C25B9/19 , C25B1/23 , C25B3/26 , C25B3/07 , C25B3/03 , C25B1/02 , C25B11/091 , C25B11/06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电解池用电极催化剂层、及具备其的电解池和二氧化碳电解用电解装置。[课题]本发明提供通过控制润湿性而显示出高的局部电流密度、而且耐受长时间工作的二氧化碳还原电极用催化剂层、二氧化碳还原电极、以及二氧化碳电解装置。[解决手段]上述催化剂层为包含负载于碳材料中的金属催化剂、离子传导性物质和亲水性聚合物的催化剂层,上述催化剂层的通过氮吸附法求得的BET比表面积(AN2)和通过水蒸气吸附法求得的BET比表面积(AH2O)的比(AH2O/AN2)为0.08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