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17435C
公开(公告)日:2005-08-31
申请号:CN01145231.5
申请日:2001-12-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1/0088 , C22C1/0441 , H01M4/02 , H01M4/242 , H01M4/26 , H01M4/383 , H01M4/46 , H01M4/52 , H01M4/60 , Y10S420/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极用合金粉末,该粉末由具备以下2个步骤的制造方法制得,即,在90℃以上的温度下,将含有20~70重量%Ni的贮氢合金形成的原料粉末浸在含有30~80重量%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的步骤1;对经过步骤1的粉末进行水洗直至洗涤用水的pH值降至9以下的步骤2。用该合金粉末可制得高放电率特性、自放电特性及循环特性俱佳的碱性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362751A
公开(公告)日:2002-08-07
申请号:CN01145231.5
申请日:2001-12-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1/0088 , C22C1/0441 , H01M4/02 , H01M4/242 , H01M4/26 , H01M4/383 , H01M4/46 , H01M4/52 , H01M4/60 , Y10S420/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极用合金粉末,该粉末由具备以下2个步骤的制造方法制得,即,在90℃以上的温度下,将含有20~70重量%Ni的贮氢合金形成的原料粉末浸在含有30~80重量%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的步骤1;对经过步骤1的粉末进行水洗的步骤2。用该合金粉末可制得高放电率特性、自放电特性及循环特性俱佳的碱性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210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810081226.3
申请日:2008-02-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57 , H01M2/022 , H01M2/0275 , H01M2/12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使电池每单位体积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当因刺入钉子或压损等外部冲击引起内部短路、或者因异物混入等引起短路时安全性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将由正极板(16)和负极板(17)夹持着隔膜(18)卷绕或层叠而成的极板群(B)与电解液一起封入电池外包装体(9),该正极板在正极集流体上形成了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该负极板在负极集流体上形成了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该电池外包装体包括当该电池外包装体内的气体压力达到工作压力时向外部排放该电池外包装体内气体的排气阀(11v),并被构成为在比该排气阀的工作压力小的该电池外包装体内的气体压力下能够产生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461118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780020841.7
申请日:2007-05-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6 , B60L1/003 , B60L3/0046 , B60L11/1874 , B60L11/1875 , B60L2240/545 , H01M10/0525 , H01M10/486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3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10/6571 , H01M10/6572 , H01M10/66 , H02J7/047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Y02T10/7016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充电系统以及充电方法。所述充电电路具有:连接端子,用于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连接;加热部,用于加热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充电部,用于对连接在上述连接端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进行充电;以及控制部,在利用上述加热部对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进行了加热的状态下,使上述充电部对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并在使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温度降低后,使上述充电部再次对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02099955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80111565.4
申请日:2009-03-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放电循环特性良好,并且反复进行充放电循环后的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良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卷绕型电极组、非水电解质以及收纳它们的方形电池壳体,所述卷绕型电极组含有长的正极、长的负极和配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所述电极组的横断面具有长径和短径。正极含有正极集电体和设置于其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含有负极集电体和设置于其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正极的长度方向的伸长率为1%时的所述正极的拉伸强度为15N/c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904031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80113861.3
申请日:2008-09-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2/22 , H01M4/70 , H01M10/05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为所谓的无接头结构。电极组(4)具有露出端(1a)和主体部(5),在露出端(1a)处集电体露出,在主体部(5)处活性物质设置于集电体的表面。集电板(10)具有连接电极组(4)的主表面(11)、和设置于主表面(11)周边的突起(13)。并且,在正极板(1)、多孔质绝缘层(3)及负极板(2)依次配置的方向上,集电板(10)的宽度为主体部(5)的宽度以下。此外,突起(13)从相对于露出端(1a)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夹持露出端(1a)。
-
公开(公告)号:CN1236512C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03147195.1
申请日:2003-07-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1 , H01M4/8636 , H01M8/1004 , Y02P70/56
Abstract: 利用以下工序制作燃料电池用MEA:至少混合担载催化剂金属的导电性碳粒子和高分子电解质制作催化剂层的工序;将制成的催化剂层薄膜化的工序;通过将多层该薄膜依次层叠到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上形成该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与催化剂层的接合体的工序;在该接合体上接合气体扩散层的工序。气体扩散层侧的催化剂层的密度小于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侧的催化剂层的密度,且使催化剂层中的高分子电解质的量与催化剂的量之比值大致一定。这样,催化剂的利用率提高,且催化剂层中燃料扩散性提高,其结果,燃料电池的电池电压增大。并且,可用1种催化剂糊剂在催化剂层的催化剂的分布上达到上述那样希望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430300A
公开(公告)日:2003-07-16
申请号:CN02160446.0
申请日:2002-12-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68 , H01M8/04208 , H01M8/0662 , H01M8/1011 , H01M8/22 , Y02E60/523
Abstract: 在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中,完全防止燃料以及燃料氧化时生成的副生成物的漏液以及由于它们的蒸发向燃料电池外的泄漏。因此,在具有:配备有燃料极,氧化剂极和夹持在前述燃料极与前述氧化剂极之间的电解质的起电部,容纳前述燃料极供应的燃料的燃料容纳容器,从前述燃料容纳容器向前述起电部供应燃料的燃料供应部,连接到前述燃料极上的燃料排出部的燃料电池系统中,前述燃料容纳容器,前述燃料供应部,前述燃料极,以及前述燃料排出部密闭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578722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880001412.X
申请日:2008-10-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10/0525 , H01M10/345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由通过多孔质绝缘层分隔的正极板(1)和负极板(2)卷绕而成的电极组(4),极板端部(1a)以从多孔质绝缘层突出的状态与集电板(5)抵接,并且集电板(5)以覆盖电极组(4)的所有极板端部(1a)的方式配置在电极组(4)上。与集电板(5)抵接的极板端部(1a)的一部分在集电板(5)面内的离散的接合部位(6)被焊接在集电板(5)上,以从极板(1)流向集电板(5)的电流均匀分布的方式将接合部位(6)离散地配置在集电板(5)的面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517773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780033970.X
申请日:2007-10-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田行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022 , H01M2/0242 , H01M2/22 , H01M6/4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二次电池,其中,电池壳体(10)具有:用于分别收纳多个电极组(20)的多个圆筒形收纳部(12a~12d)、和连接互相邻接的收纳部(12a~12d)的连通部(13a~13c)。收纳部(12a~12d)的内周与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的形状,连通部(13a~13c)沿收纳部(12a~12d)的侧面而形成。电极组(20)呈圆筒形的形状,是在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之间介入隔膜(23)并进行卷绕而成的,多个电极组(20)几乎无间隙地收纳在各收纳部(12a~12d)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