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82281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31576.2

    申请日:2010-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5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以同样的流量分布向各电极面内分配氧化剂气体及燃料气体,且能够良好地提高发电性能的燃料电池。构成燃料电池(10)的发电单元(12)具备第一隔板(14)、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及第二隔板(18)。在第一隔板(14)上设置有将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30a)和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30b)连通的氧化剂气体流路(36),在第二隔板(18)上设置有将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32a)和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32b)连通的燃料气体流路(44)。氧化剂气体流路(36)设定为中央部侧的流路宽度大于两端部侧的流路宽度,而燃料气体流路(44)设定为中央部侧的流路宽度小于两端部侧的流路宽度。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30353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010623104.X

    申请日:2010-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其能够以简单且经济性的结构阻止水集中而滞留在电解质膜的下端部附近,尽可能地阻止因所述电解质膜的溶胀而引起的劣化。燃料电池(10)通过利用第一隔板(14)及第二隔板(16)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而构成。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具备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26)、阴极侧电极(28)及阳极侧电极(30)。第一隔板(14)上设有氧化剂气体流路(34),另一方面,第二隔板(16)上设有燃料气体流路(40)。燃料气体流路40的下端位置(40b)与氧化剂气体流路(34)的下端位置(34b)设定为在重力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燃料电池堆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57528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0980121852.3

    申请日:2009-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作为一个例子的燃料电池堆10通过沿水平方向交替层叠第一发电单元(12a)和第二发电单元(12b)而构成。第一发电单元(12a)具备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6)、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50)、第二燃料气体流路(58)以及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66),它们被设定为沿层叠方向相位彼此相同。第二发电单元(12b)具备被设定为沿层叠方向相位彼此相同的第一燃料气体流路(36)、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50)、第二燃料气体流路(58)以及第二氧化剂气体流路(66),它们被设定为与第一发电单元(12a)相位不同。

    燃料电池堆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77402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0980124219.X

    申请日:2009-06-05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堆,在具有偶数个电解质-电极结构体(MEA)和交替层叠的金属隔板的电池单元(12A、12B)之间形成有冷却介质流路(44),由于没有将形成冷却介质流路的隔板彼此沿层叠方向支承的结构,因此存在各电池单元之间无法保持层叠时的载荷的问题。本发明在第一(12A)及第二(12B)各发电单元内,由隔板的缓冲部形成的凸部彼此隔着MEA沿层叠方向配置在相同位置,并且在第一发电单元与第二发电单元之间,通过将缓冲部的凸部配置成交错排列,而将冷却介质流路中的第一发电单元的凸部和第二发电单元的凸部沿层叠方向配置在相同位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