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45143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480063433.X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 , B62D25/087 , B62D25/16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后侧部(10)包括:沿车辆上下方向设置的侧壁面板部(14);与侧壁面板部(14)一体成形,并且从侧壁面板部(14)向着车室外侧鼓出的轮罩外部件(12a);与所述轮罩外部件(12a)结合且从所述侧壁面板部(14)向着车室内侧鼓出的轮罩内部件(12b);将所述轮罩外部件(12a)和所述轮罩内部件(12b)之间密封的密封部(20);在从密封部(20)向上方离开规定间隔(S)的位置沿车辆大致上下方向延伸,并使侧壁面板部(14)的一部分向着车室外侧鼓出而形成的加强筋(22)。
-
公开(公告)号:CN11625286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0468711.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第一横梁,其朝向车宽方向而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蓄电池封装体,其收纳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朝向车宽方向设置;连结托架,其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且通过贯穿所述底板的紧固连结构件紧固连结于所述第二横梁,其中,所述连结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车身前方侧和车身后方侧,所述连结托架与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前方侧的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后方侧的第二横梁连结。由此,能够保护蓄电池封装体免受因侧面柱碰撞等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73961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1980060884.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具备下边梁(13)、隔板(24)和固定部。隔板设置于下边梁的内部(115),且具有隔板纵壁(117)、上壁凸缘、侧壁凸缘(121)和下壁凸缘(122)。上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上缘伸出且与内上壁(112b)连结。侧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侧缘伸出且与内侧壁(112c)连结。下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下缘伸出且与内下壁(112a)连结。固定部与下壁凸缘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5745143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80063433.X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 , B62D25/087 , B62D25/16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后侧部(10)包括:沿车辆上下方向设置的侧壁面板部(14);与侧壁面板部(14)一体成形,并且从侧壁面板部(14)向着车室外侧鼓出的轮罩外部件(12a);与所述轮罩外部件(12a)结合且从所述侧壁面板部(14)向着车室内侧鼓出的轮罩内部件(12b);将所述轮罩外部件(12a)和所述轮罩内部件(12b)之间密封的密封部(20);在从密封部(20)向上方离开规定间隔(S)的位置沿车辆大致上下方向延伸,并使侧壁面板部(14)的一部分向着车室外侧鼓出而形成的加强筋(22)。
-
公开(公告)号:CN118683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297149.X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泉佳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部结构,能够抑制电池部件的变形。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地板底板,包括设置于上表面的地板横梁件,所述地板横梁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侧梁,设置于所述地板底板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外侧,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电池部件,设置于所述地板底板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其中所述侧梁的内部设置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分隔所述侧梁的内部空间,所述分隔壁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设置于所述分隔壁的下侧,且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以及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延伸,所述侧梁包括沿着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且所述棱线设置在所述侧梁的下壁中对应于所述分隔壁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71473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980060821.5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12)具备前腿横梁(18)、蓄电池封装体(25)和第一连结托架~第四连结托架(71~74)。前腿横梁朝向车宽方向而设置于底板(15)。蓄电池封装体收纳于底板的下方且具备第二横梁(50)。第二横梁相对于前腿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朝向车宽方向配置。第一连结托架~第四连结托架从前腿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且通过贯穿底板的开口部的紧固连结螺栓(82)紧固连结于第二横梁。
-
公开(公告)号:CN11273961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80060971.6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12)具备下边梁(13)、第一能量吸收构件(21)、第二能量吸收构件(22)以及蓄电池封装体(25)。第一能量吸收构件配置于下边梁的中空截面(13a),并设置于内板(112)侧。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在下边梁的中空截面中以与第一能量吸收构件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并设置于外板(113)侧。蓄电池封装体固定于下边梁而配置于地板下。第一能量吸收构件的强度设定得比第二能量吸收构件的强度大。
-
公开(公告)号:CN112739611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80060971.6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12)具备下边梁(13)、第一能量吸收构件(21)、第二能量吸收构件(22)以及蓄电池封装体(25)。第一能量吸收构件配置于下边梁的中空截面(13a),并设置于内板(112)侧。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在下边梁的中空截面中以与第一能量吸收构件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并设置于外板(113)侧。蓄电池封装体固定于下边梁而配置于地板下。第一能量吸收构件的强度设定得比第二能量吸收构件的强度大。
-
公开(公告)号:CN112739610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80060884.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具备下边梁(13)、隔板(24)和固定部。隔板设置于下边梁的内部(115),且具有隔板纵壁(117)、上壁凸缘、侧壁凸缘(121)和下壁凸缘(122)。上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上缘伸出且与内上壁(112b)连结。侧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侧缘伸出且与内侧壁(112c)连结。下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下缘伸出且与内下壁(112a)连结。固定部与下壁凸缘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187228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19419.2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部结构,能够强化前座椅与后座椅之间的地板底板的刚性。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地板底板,包括地板通道部以及底板部;侧梁,设置于所述地板底板在车宽方向上的外侧,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横梁件与第二横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地板通道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央侧与后端侧,且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延伸;以及贴片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件与所述第二横梁件之间。所述地板通道部设置于所述侧梁之间的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中央侧,且沿着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底板部设置于所述侧梁与所述地板通道部之间。所述贴片部件的部分重叠于所述底板部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中央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