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418162A
公开(公告)日:2003-05-14
申请号:CN01806850.2
申请日:2001-1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H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H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复位弹簧不从外部看到而获得整洁外观的机动二轮车用侧支架装置,通过支架托架(80)将侧支架(55)安装在车体侧面下部。将侧支架(55)形成为管状,在其中设置复位弹簧(73)和由此弹簧被向突出方向弹压的啮合构件(70),使其前端的滚(78)爬上设有支架托座(80)上的凸起部(88)、且有选择地与第2结合凹部(90)或支架开关(91)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506028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0780028529.2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A·M·施罗德 , N·伦纳 , 板谷浅男 , J·维拉 , 山住英明 , S·贺洛皮克 , D·D·金 , D·T·赛拉斯 , M·V·彼得森 , 軽部慎一 , M·亚力山大 , 德田义人 , S·T·布朗福特 , 河村光哉 , 宫崎宽之 , S·D·白特道 , D·诺尔特
IPC: B62D2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5/01
Abstract: 诸如全地形车的车辆(40)可设有车架(41)和翼子板组件(46、56)。翼子板组件可具有分层翼子板(47、50、57、60)。
-
公开(公告)号:CN1401535A
公开(公告)日:2003-03-12
申请号:CN02123004.8
申请日:2002-06-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6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自动二轮车的车座下方设置侧罩的情况下提高其落脚性能。连接驾驶座4的侧面下方配置侧罩16,在该侧罩16后方隔开间隔配置后罩7。在侧罩16与后罩7间切入驾驶座4的下部成为切入部40。侧罩16在上下方向形成连接驾驶座4侧面的同一曲面,下方侧形成向车身内方弯曲的曲面,同时在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弯曲成向外敞开的曲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506028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780028529.2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A·M·施罗德 , N·伦纳 , 板谷浅男 , J·维拉 , 山住英明 , S·贺洛皮克 , D·D·金 , D·T·赛拉斯 , M·V·彼得森 , 軽部慎一 , M·亚力山大 , 德田义人 , S·T·布朗福特 , 河村光哉 , 宫崎宽之 , S·D·白特道 , D·诺尔特
IPC: B62D2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5/01
Abstract: 诸如全地形车的车辆(40)可设有车架(41)和翼子板组件(46、56)。翼子板组件可具有分层翼子板(47、50、57、60)。
-
公开(公告)号:CN100473576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01806850.2
申请日:2001-1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H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H1/02
Abstract: 机动二轮车用侧支架装置,通过使复位弹簧从外部看不到而获得整洁外观。侧支架(55)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机动二轮车的车体侧方下部,由复位弹簧(73)赋予向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中的任一位置转动的趋势。在转动中心轴附近的车体侧设有凸轮部,在该凸轮部上设有凸起部(88)、和离转动中心轴的中心距离比该凸起部离转动中心轴的中心距离小的第一及第二结合凹部(89、90),该第一及第二结合凹部夹着该凸起部地设置在两侧,将在使用位置或收纳位置时有选择地与该第一或第二结合凹部的某一方结合、在中间位置在凸起部上移动的结合构件(70)设在侧支架侧,用复位弹簧将该结合构件向凸轮部侧弹压,同时,复位弹簧的至少车体侧方一侧由金属制的侧支架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230342C
公开(公告)日:2005-12-07
申请号:CN02123004.8
申请日:2002-06-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6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自动二轮车的车座下方设置侧罩的情况下提高其落脚性能。连接驾驶座(4)的侧面下方配置侧罩(16),在该侧罩(16)后方隔开间隔配置后罩(7)。在侧罩(16)与后罩(7)间切入驾驶座(4)的下部成为切入部(40),侧罩(16)在上下方向形成连接驾驶座(4)侧面的同一曲面,下方侧形成向车身内方弯曲的曲面,同时在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弯曲成向外敞开的曲面。
-
-
公开(公告)号:CN3665453D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530138433.5
申请日:2005-09-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其他视图不常见,省略其他视图。
-
公开(公告)号:CN301176097S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730151843.2
申请日:2007-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省略仰视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