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及包括其的流体压力控制回路

    公开(公告)号:CN10869200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190136.1

    申请日:2018-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将汽缸的内部划伤的致动器及包括其的流体压力控制回路。双向活塞(50)包括具有开口部(51a)的汽缸(51)、活塞(52)、探测活塞(52)的位置的行程传感器(53)。行程传感器(53)包括:拉条(53a),从活塞(52)的自开口部(51a)露出的部分延伸至汽缸(51)的外部为止;被探测构件(53b),安装在拉条(53a)上;以及传感器(53c),对被探测构件(53b)的位置进行探测。活塞(52)在从开口部(51a)露出的部分,具有深度小于活塞(52)的直径的固定孔(52k)。拉条(53a)通过插入于固定孔(52k)中的螺栓(53a3)而固定。

    电动油泵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3930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226644.8

    申请日:2020-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外形尺寸的小型化的电动油泵。电动油泵(11)具备环状的定子(13)、沿着定子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的绕组线圈(15)、以及旋转自如地设置于定子的径向内侧的转子(21)。转子包括:在径向的内侧壁(17b)具有多个内齿齿轮(18)的环状的外转子(17);以及由相对于外转子的轴芯(O1)偏芯的旋转轴(25)支承,并且具有与外转子的内齿齿轮啮合的多个外齿齿轮(20)的内转子(19)。由开关磁阻电机构成的电机部(33)利用定子、绕组线圈(15)及外转子构成,另一方面,利用内齿齿轮及外齿齿轮的组合构成泵部(31)。外转子在多个内齿齿轮的各个之间具备凸极部(23)。

    致动器及包括其的流体压力控制回路

    公开(公告)号:CN10869200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190136.1

    申请日:2018-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将汽缸的内部划伤的致动器及包括其的流体压力控制回路。双向活塞(50)包括具有开口部(51a)的汽缸(51)、活塞(52)、探测活塞(52)的位置的行程传感器(53)。行程传感器(53)包括:拉条(53a),从活塞(52)的自开口部(51a)露出的部分延伸至汽缸(51)的外部为止;被探测构件(53b),安装在拉条(53a)上;以及传感器(53c),对被探测构件(53b)的位置进行探测。活塞(52)在从开口部(51a)露出的部分,具有深度小于活塞(52)的直径的固定孔(52k)。拉条(53a)通过插入于固定孔(52k)中的螺栓(53a3)而固定。

    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09778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10037636.2

    申请日:2016-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在引擎从怠速停车状态恢复而液压泵工作时止回阀所产生的噪声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由于引擎(E)从怠速停车状态恢复而重新启动使液压泵(P)工作,管路压力上升后,处于关闭状态的止回阀(36)的阀芯(61)克服蓄压器(37、38)的液压而急速打开,其冲击可能会产生噪声。但由于切换阀(33B)的套筒(52)藉由一对包围沿其轴线方向分离的两个位置的O形圈(53、54)支撑在阀体(51)上,止回阀(30)的套筒(60)的一端嵌合在形成于切换阀(33B)的套筒(52)的凹部(52a)内,因此,在止回阀(36)打开时,即使阀芯(61)与凹部(52a)的底部发生碰撞,也能够利用一对O形圈(53、54)来缓冲该冲击,使其无法直接传递至阀体(51),从而降低噪声。

    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09778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037636.2

    申请日:2016-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在引擎从怠速停车状态恢复而液压泵工作时止回阀所产生的噪声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其中,由于引擎(E)从怠速停车状态恢复而重新启动使液压泵(P)工作,管路压力上升后,处于关闭状态的止回阀(36)的阀芯(61)克服蓄压器(37、38)的液压而急速打开,其冲击可能会产生噪声。但由于切换阀(33B)的套筒(52)藉由一对包围沿其轴线方向分离的两个位置的O形圈(53、54)支撑在阀体(51)上,止回阀(30)的套筒(60)的一端嵌合在形成于切换阀(33B)的套筒(52)的凹部(52a)内,因此,在止回阀(36)打开时,即使阀芯(61)与凹部(52a)的底部发生碰撞,也能够利用一对O形圈(53、54)来缓冲该冲击,使其无法直接传递至阀体(51),从而降低噪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