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60730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580006589.9
申请日:2015-0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85 , H01M8/04007 , B60K1/04
Abstract: 在构成燃料电池堆(10)的第二端板(24b)上设有冷却介质供给岐管构件(72a)及冷却介质排出岐管构件(72b)。在第二端板(24b)上设有将燃料电池堆(10)固定于车架(18R)且覆盖冷却介质排出岐管构件(72b)的装配构件(80)。
-
公开(公告)号:CN102082281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31576.2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5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以同样的流量分布向各电极面内分配氧化剂气体及燃料气体,且能够良好地提高发电性能的燃料电池。构成燃料电池(10)的发电单元(12)具备第一隔板(14)、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及第二隔板(18)。在第一隔板(14)上设置有将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30a)和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30b)连通的氧化剂气体流路(36),在第二隔板(18)上设置有将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32a)和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32b)连通的燃料气体流路(44)。氧化剂气体流路(36)设定为中央部侧的流路宽度大于两端部侧的流路宽度,而燃料气体流路(44)设定为中央部侧的流路宽度小于两端部侧的流路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96073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580006589.9
申请日:2015-0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85 , H01M8/04007 , B60K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5 , B60K1/04 , B60K8/00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83 , B60L11/18 , B60L11/1883 , B60L11/1892 , B60L11/1898 , B60L2240/36 , H01M8/04007 , H01M8/04074 , H01M8/0420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8/2484 , H01M2250/20 , Y02T90/32 , Y02T90/34
Abstract: 在构成燃料电池堆(10)的第二端板(24b)上设有冷却介质供给岐管构件(72a)及冷却介质排出岐管构件(72b)。在第二端板(24b)上设有将燃料电池堆(10)固定于车架(18R)且覆盖冷却介质排出岐管构件(72b)的装配构件(80)。
-
公开(公告)号:CN102082281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010531576.2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5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以同样的流量分布向各电极面内分配氧化剂气体及燃料气体,且能够良好地提高发电性能的燃料电池。构成燃料电池(10)的发电单元(12)具备第一隔板(14)、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及第二隔板(18)。在第一隔板(14)上设置有将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30a)和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30b)连通的氧化剂气体流路(36),在第二隔板(18)上设置有将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32a)和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32b)连通的燃料气体流路(44)。氧化剂气体流路(36)设定为中央部侧的流路宽度大于两端部侧的流路宽度,而燃料气体流路(44)设定为中央部侧的流路宽度小于两端部侧的流路宽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