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材料接合体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2495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827785.3

    申请日:2017-09-14

    Inventor: 宫本和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体(10A)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异种材料接合体(10A)通过用电极(38、40)对层积部(20)加压通电来进行接合而得到,其中,所述层积部(20)包括通过将第一板状部(16)和熔点比第一板状部(16)高的第二板状部(18)相互叠合而成的结构。在第一板状部(16)中的与第二板状部(18)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凹部(22),该凹部(22)为与电极(40)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第一板状部(16)具有鼓出部(26),该鼓出部(26)进入到形成于第二板状部(18)的通孔(24)内。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进行孔形成工序、叠合工序、加压通电工序和固化工序。

    异种材料接合体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24951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710827785.3

    申请日:2017-09-14

    Inventor: 宫本和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种材料接合体(10A)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异种材料接合体(10A)通过用电极(38、40)对层积部(20)加压通电来进行接合而得到,其中,所述层积部(20)包括通过将第一板状部(16)和熔点比第一板状部(16)高的第二板状部(18)相互叠合而成的结构。在第一板状部(16)中的与第二板状部(18)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凹部(22),该凹部(22)为与电极(40)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第一板状部(16)具有鼓出部(26),该鼓出部(26)进入到形成于第二板状部(18)的通孔(24)内。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进行孔形成工序、叠合工序、加压通电工序和固化工序。

    冲压成型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板材扩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604787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580046911.0

    申请日:2015-08-20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进行冲压成型时,既能够避免在坯料的制品形状部位处的尺寸误差扩大的可能,又能够提升材料成品率的冲压成型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板材扩张装置。(A)通过压料辊(210a、210b、210c、210d)约束冲压成型用板材(1)的端部侧,通过加压辊(210p)对该被约束的部位的中间部位加压。(B)在该状态下,在各辊利用从动而旋转的方向上搬送板材(1),由此使被加压部位连续地弯曲伸展。(C)利用矫直辊使该弯曲伸展后的部位变得平坦,由此得到端部(WE)被拓宽后的坯料。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8283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080011304.1

    申请日:2020-01-27

    Abstract: 粘贴装置(1),将薄膜状膜(F)粘贴在工件(W)上,具备:箱体(B),在其内部把持膜(F);下部真空腔体(32)及上部真空腔体(22),在箱体(B)内利用膜(F)划分形成;气压调整装置(5),调整真空腔体(22,32)内的气压;移动机构(6),在下部真空腔体(32)内使工件(W)移动;及,控制装置(7),控制气压调整装置(5)和移动机构(6)。控制装置(7)将真空腔体(22,32)内减压至低于大气压的规定的第一气压,然后,在使膜(F)与工件(W)抵接的状态下使上部真空腔体(22)内上升至高于第一气压且低于大气压的第二气压,然后,使真空腔体(22,32)内上升至大气压。

    粘贴装置和粘贴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8283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80011304.1

    申请日:2020-01-27

    Abstract: 粘贴装置(1),将薄膜状膜(F)粘贴在工件(W)上,具备:箱体(B),在其内部把持膜(F);下部真空腔体(32)及上部真空腔体(22),在箱体(B)内利用膜(F)划分形成;气压调整装置(5),调整真空腔体(22,32)内的气压;移动机构(6),在下部真空腔体(32)内使工件(W)移动;及,控制装置(7),控制气压调整装置(5)和移动机构(6)。控制装置(7)将真空腔体(22,32)内减压至低于大气压的规定的第一气压,然后,在使膜(F)与工件(W)抵接的状态下使上部真空腔体(22)内上升至高于第一气压且低于大气压的第二气压,然后,使真空腔体(22,32)内上升至大气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