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07906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110273023.6
申请日:2011-09-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1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设有侧倾阻尼器也能够降低重心的小型车辆。所述小型车辆中,支承侧倾阻尼器(50)的壳体侧支架(53)通过螺栓(54)安装在壳体部(43)的车辆后部,杆部(52)经由第一球关节(55)与该壳体侧支架(53)连结。支承侧倾阻尼器(50)的托架侧支架(56)通过螺栓(57)安装在轴部支承托架(45)的车辆前部,筒部(51)经由第二球关节(58)与该托架侧支架(56)连结。能够利用后轮的前方的无用空间,将侧倾阻尼器配置得比较低。另外,通过使侧倾阻尼器上下延伸,能够抑制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能够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721C
公开(公告)日:2004-12-01
申请号:CN01140806.5
申请日:2001-09-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H2005/008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物品收容部构造,从物品收容空间(16)的前后开口部(21)、(22)将作为长尺寸的滑板(86)如箭头①所示那样插入到车座(12)下方。此时,可从左右的开口部(23)将手伸入到物品收容空间(16),从而可更为简单地载置滑板(86)。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物品收容空间(16)的使用方便性。另外,物品收容空间(16)基本上不需要由尾罩围住,不需要尾罩,所以可减少罩的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673724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058091.5
申请日:2012-03-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M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带来跨骑型车辆前后长度的增加就能够配设悬架装置的跨骑型车辆。跨骑型车辆具备对前轮(Wf)进行支承的车身(B)、带左右一对后轮(Wr)的动力单元(P)、将车身(B)与动力单元(P)之间连结的侧倾接头(Jr),侧倾接头(Jr)包括经由摆动接头(Js)与车身(B)连结的前部接头构件(24)、由动力单元(P)支承且与前部接头构件(24)连结成旋转自如的后部接头构件(25),悬架装置(S)包括:在摆动接头(Js)的上方以中心轴线(A)朝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且前端部由车身(B)支承的缓冲单元(45);将前部接头构件(24)与该缓冲单元(45)的后端部连动连结的杠杆(46)及连杆(47)。
-
公开(公告)号:CN102795280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161334.8
申请日:2012-05-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摆动式三轮摩托车的踏板装置,在用于两人乘坐的摆动式车辆的车身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后座踏板,该后座踏板供跨坐在车座后部的同乘者使用,能够避免防止后座踏板上的同乘者的脚与动力单元产生干涉。上述摆动式三轮摩托车的踏板装置,其具有对左右一对后轮(Wr)进行支承并对该左右一对后轮进行驱动的动力单元(P),还具有车身(S),由该车身对前轮(Wf)进行支承且该前轮能够转向,该车身连接在该动力单元上且能摆动,该车身具有乘车用的车座(7),在该车身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后座踏板(12),该后座踏板供跨坐在上述车座的后部的同乘者使用。在后座踏板的放脚面的后上方设置有脚部限制部件(13),由其限制同乘者的脚部向后方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407906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73023.6
申请日:2011-09-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1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设有侧倾阻尼器也能够降低重心的小型车辆。所述小型车辆中,支承侧倾阻尼器(50)的壳体侧支架(53)通过螺栓(54)安装在壳体部(43)的车辆后部,杆部(52)经由第一球关节(55)与该壳体侧支架(53)连结。支承侧倾阻尼器(50)的托架侧支架(56)通过螺栓(57)安装在轴部支承托架(45)的车辆前部,筒部(51)经由第二球关节(58)与该托架侧支架(56)连结。能够利用后轮的前方的无用空间,将侧倾阻尼器配置得比较低。另外,通过使侧倾阻尼器上下延伸,能够抑制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能够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
公开(公告)号:CN1346765A
公开(公告)日:2002-05-01
申请号:CN01140806.5
申请日:2001-09-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H2005/008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物品收容部构造,从物品收容空间16的前后开口部21、22将作为长尺寸的滑板86如箭头①所示那样插入到车座12下方。此时,可从左右的开口部23将手伸入到物品收容空间16,从而可更为简单地载置滑板86。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物品收容空间16的使用方便性。另外,物品收容空间16基本上不需要由尾罩围住,不需要尾罩,所以可减少罩的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673725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210058093.4
申请日:2012-03-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对车身的倾斜角带来影响且能够将侧倾减震器设置在车辆的比较低的位置的跨骑型车辆。侧倾接头(Jr)包括由动力单元(P)支承的后部接头构件(25)、由车身(B)支承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后部接头构件(25)连结的前部接头构件(24),侧倾减震器(61)包括:固定于后部接头构件(25),且轴线朝向车宽方向配置的减震缸(62);在该减震缸(62)内滑动的减震器活塞(63);与该减震器活塞(63)结合而向减震缸(62)的端壁外突出的活塞杆(64);将该活塞杆(64)与前部接头构件(24)之间连结,从而将前部接头构件(24)的侧倾动作转换成直线动作而向活塞杆(64)传递的连动机构(67)。
-
公开(公告)号:CN102673725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058093.4
申请日:2012-03-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对车身的倾斜角带来影响且能够将侧倾减震器设置在车辆的比较低的位置的跨骑型车辆。侧倾接头(Jr)包括由动力单元(P)支承的后部接头构件(25)、由车身(B)支承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后部接头构件(25)连结的前部接头构件(24),侧倾减震器(61)包括:固定于后部接头构件(25),且轴线朝向车宽方向配置的减震缸(62);在该减震缸(62)内滑动的减震器活塞(63);与该减震器活塞(63)结合而向减震缸(62)的端壁外突出的活塞杆(64);将该活塞杆(64)与前部接头构件(24)之间连结,从而将前部接头构件(24)的侧倾动作转换成直线动作而向活塞杆(64)传递的连动机构(67)。
-
公开(公告)号:CN1755164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510097837.3
申请日:2005-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为了进行操作线缆和拨链器的连结部的连结以及解除连结作业,在确保从设置在变速箱体上的作业用开口向链条的供油作业的容易性的基础上,防止或者抑制因作业用开口造成的变速箱体的刚性的降低,防止或者抑制变速箱体的大型化以及重量的增加。变速装置具有链轮群、拨链器及变速箱体,该链轮群是由变速链轮构成的;该变速箱体收容链轮群、拨链器以及链条。在变速箱体上,设置作业用开口,该作业用开口用于进行操作线缆的内线缆和拨链器的平行连杆机构的连结部的连结以及解除连结作业。开口设置在轴向最靠近链轮群中的最大外径的变速链轮的箱体壁上,变速链轮在链轮群之中,在径向最靠近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00364852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510005581.9
申请日:2005-01-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M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9/121 , B62M11/145
Abstract: 通过致力于拨链器轴向变速器箱的安装构造,使该拨链器轴不必过粗而提高其刚性,谋求拨链器轴及其安装构造的小型轻量化。变速箱(20)由左右分割箱(20L、20R)构成,在这些左右箱(20L、20R)的内方,设置具有相互相对的孔部(20L2、20R2)的轴毂部(20L1、20R1),通过将紧固螺栓(Bo)嵌合紧固在该轴毂部的孔部(20L2、20R2)上,而使两轴毂部(20L1、20R1)相互接触,使左右的箱(20L、20R)相互一体化。这样,在通过螺栓(Bo)的紧固而相互接触的两轴毂部(20L1、20R1)的外周部上,嵌合筒状的拨链器轴(61),据此,拨链器轴(61)被安装支撑在上述两轴毂部(20L1、20R1)上。拨链器轴61在其轴端部具有孔部(61b),通过将销(61A)插入设置于该孔部(61b)和箱(20L)的一方上的孔部(20L3),对该拨链器轴(61)进行相对于箱(20L)的安装定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