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54811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080006061.2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1)中,正极(2)具备:片状的正极集电体(21),其具有导电性;以及正极活性物质板(22),其为包含锂复合氧化物的板状陶瓷烧结体。正极活性物质板(22)借助导电性接合层(23)而接合于正极集电体(21)。导电性接合层(23)从正极活性物质板(22)的与正极集电体(21)对置的面含浸于正极活性物质板(22)的内部。导电性接合层(23)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板(22)的在重合方向上的含浸深度为正极活性物质板(22)的厚度的3%以上且80%以下。由此,在锂二次电池(1)中,能够确保正极活性物质板(22)相对于正极集电体(21)的接合强度且抑制由导电性接合层(23)所引起的电池特性降低。

    锂二次电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1932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80005682.6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1),锂二次电池(1)的正极(2)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片状的正极集电体(21)、以及正极活性物质板(22),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板(22)是经由导电性接合层(23)而与正极集电体(21)接合的板状陶瓷烧结体。正极活性物质板(22)具备至少一个活性物质板元件(24)。该至少一个活性物质板元件(24)与正极集电体(21)接合。活性物质板元件(24)的与正极集电体(21)相对置的主面具备:在与正极集电体(21)之间存在有导电性接合层(23)的接合区域、以及在与正极集电体(21)之间不存在导电性接合层(23)的非接合区域。非接合区域配置在接合区域的周围。由此,在锂二次电池(1)变形时,能够抑制活性物质板元件(24)变形而破损。

    锂二次电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19327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1980005682.6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1),锂二次电池(1)的正极(2)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片状的正极集电体(21)、以及正极活性物质板(22),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板(22)是经由导电性接合层(23)而与正极集电体(21)接合的板状陶瓷烧结体。正极活性物质板(22)具备至少一个活性物质板元件(24)。该至少一个活性物质板元件(24)与正极集电体(21)接合。活性物质板元件(24)的与正极集电体(21)相对置的主面具备:在与正极集电体(21)之间存在有导电性接合层(23)的接合区域、以及在与正极集电体(21)之间不存在导电性接合层(23)的非接合区域。非接合区域配置在接合区域的周围。由此,在锂二次电池(1)变形时,能够抑制活性物质板元件(24)变形而破损。

    锂二次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5481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80006061.2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1)中,正极(2)具备:片状的正极集电体(21),其具有导电性;以及正极活性物质板(22),其为包含锂复合氧化物的板状陶瓷烧结体。正极活性物质板(22)借助导电性接合层(23)而接合于正极集电体(21)。导电性接合层(23)从正极活性物质板(22)的与正极集电体(21)对置的面含浸于正极活性物质板(22)的内部。导电性接合层(23)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板(22)的在重合方向上的含浸深度为正极活性物质板(22)的厚度的3%以上且80%以下。由此,在锂二次电池(1)中,能够确保正极活性物质板(22)相对于正极集电体(21)的接合强度且抑制由导电性接合层(23)所引起的电池特性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