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5342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07948.2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深海浮标平台及其摇摆控制方法,深海浮标平台包括桅杆筒,所述桅杆筒内部安装有姿态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深海浮标平台的倾斜角度;多个浮力筒,多个所述浮力筒对称且等间隔连接在所述桅杆筒的周围;所述浮力筒包括弹性浮体和水舱,所述弹性浮体位于所述水舱上方,所述水舱内部存放有压载水;其中任一个所述水舱和与其他所述水舱之间均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内设有流量阀;阻尼板,所述阻尼板水平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水舱之间的底部。本发明的深海浮标平台抗风浪流能力强,随风浪流摇摆幅度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适合于在环境复杂和海况恶劣的深海域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85342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107948.2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深海浮标平台及其摇摆控制方法,深海浮标平台包括桅杆筒,所述桅杆筒内部安装有姿态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深海浮标平台的倾斜角度;多个浮力筒,多个所述浮力筒对称且等间隔连接在所述桅杆筒的周围;所述浮力筒包括弹性浮体和水舱,所述弹性浮体位于所述水舱上方,所述水舱内部存放有压载水;其中任一个所述水舱和与其他所述水舱之间均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内设有流量阀;阻尼板,所述阻尼板水平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水舱之间的底部。本发明的深海浮标平台抗风浪流能力强,随风浪流摇摆幅度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适合于在环境复杂和海况恶劣的深海域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9774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1455242.1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N21/3504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层海水中溶存甲烷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该检测系统包括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熔接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进气端位于密闭的进气室内,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出气端位于密闭的出气室内,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进气端侧面开设进气孔,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出气端侧面开设出气孔;所述单模光纤连接中红外激光器,所述多模光纤连接光电探测器和数据采集处理器;所述进气室连接标气系统和海水溶存甲烷平衡系统,所述出气室连接真空泵和泄压阀。本发明所公开的系统及方法利用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作为吸收气室,可以提高光谱吸收路径的长度和提高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6261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910558774.9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海洋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聚合系统及聚合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注册器、数据聚合服务和数据集成器三部分,所述数据注册器和数据聚合服务分布于每一个海洋监测数据接收终端服务器上,通过数据注册器对各海洋监测数据接收终端服务器的异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并建立数据聚合服务实现数据的跨平台跨系统发布,数据集成器根据需要集成一个或多个数据聚合服务,对数据进行按需存储和显示。本发明所公开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目前的海洋监测岸站系统数据接收地理位置分散、数据结构各异,数据集中接收、集中显示困难的问题,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聚合,实现数据的跨平台显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9723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71023.7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6F18/10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漂流浮标轨迹预测方法,包括:S1,获取同时空范围海洋环境数据以及漂流浮标历史轨迹数据;S2,对S1中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得到漂流浮标北向速度和东向速度预测所需的输入数据;S3,将漂流浮标北向、东向速度预测所需的输入数据分别注入混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得到漂流浮标的北向、东向速度预测值;S4,根据漂流浮标的北向、东向速度预测值计算得到漂流浮标的轨迹点经纬度坐标;S5,采用S1‑S4的步骤,按照时间顺序预测漂流浮标未来多个时间点的轨迹点经纬度坐标,得到轨迹点坐标序列,实现轨迹预测。本发明能对漂流浮标进行漂移轨迹的准确预测,解决基于大规模海洋环境数据的非线性预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252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08013.1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车轨道相对高度的动态监测系统,包括:发射模块,其包括固连的第一安装件和发射单元,所述第一安装件与天车连接并沿其中一天车轨道滑动;接收模块,其包括固连的第二安装件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安装件与天车连接并沿另一天车轨道滑动;其中,所述发射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相对设置;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发射激光信号,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并记录所述激光信号的位置;数据处理模块,其与所述接收单元通信连接,并根据所述激光信号的位置计算所述天车轨道间的高度差h。本发明可以通过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的姿态测量数据对轨道的高度差进行实时记录,满足动态基准在线监测的需求,节省了检测费用保证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7662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02472.X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洋上层水汽浓度检测装置,包括浮标台,浮标台的外壁开设有多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柱形安装槽,柱形安装槽内设有弹簧,弹簧的外端连接有弧形防撞板,浮标台顶部的中部竖直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的顶端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有自适应水平机构,自适应水平机构的顶部设有激光水汽浓度仪;还包括太阳能板,太阳能板背面的中部设有连接杆。该海洋上层水汽浓度检测装置,弹簧和弧形防撞板可以防止漂浮物直接撞击到浮标台,并且弹簧可以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对该检测装置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通过自适应水平机构使激光水汽浓度仪保持竖立状态,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97740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455242.1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N21/3504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层海水中溶存甲烷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该检测系统包括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熔接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进气端位于密闭的进气室内,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出气端位于密闭的出气室内,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进气端侧面开设进气孔,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出气端侧面开设出气孔;所述单模光纤连接中红外激光器,所述多模光纤连接光电探测器和数据采集处理器;所述进气室连接标气系统和海水溶存甲烷平衡系统,所述出气室连接真空泵和泄压阀。本发明所公开的系统及方法利用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作为吸收气室,可以提高光谱吸收路径的长度和提高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29152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23021.8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一种优化空间效率的海洋锚定浮标站位智能选址方法,包括S1.建立浮标站位选址模型,S2.空间数据预处理,S3.构建空间计算中间件,执行空间计算,S4.迭代器采用粒子群算法建立了启发式计算模式,对每个粒子运行一次空间计算中间件,选出空间效率指数最大的粒子作为全局最优解,S5.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当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结束计算,输出全局最优解;未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则重复执行S3至S5。其优点在于有效地实现多个海洋锚定浮标站位的综合选址、科学地计算浮标的布放位置以实现海洋浮标监测空间效率的最大化,便于国家海洋浮标监测网络的扩充;具有智能性,能够无限逼近锚定浮标站位选址的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37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08024.X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车轨道相对高度的动态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发射模块,其包括固连的第一安装件和发射单元,所述第一安装件与天车连接并沿其中一天车轨道滑动;接收模块,其包括固连的第二安装件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安装件与天车连接并沿另一天车轨道滑动;数据处理模块,其与所述接收单元通信连接,并根据所述激光信号的位置计算所述天车轨道间的高度差h;校准标定模块,其用于测量所述天车轨道间的静态高度差s并发送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本发明可以通过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的姿态测量数据,对轨道的高度差进行实时校准并记录,满足动态基准在线监测的需求;节省了检测费用,保证了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