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31248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410178233.0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氮碳共渗的曲轴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氮碳共渗的曲轴的制造方法,所述氮碳共渗的曲轴通过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进行锻造和机械加工,并且进一步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至少进行应变释放热处理和随后的氮碳共渗处理而获得,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包含作为必需添加元素的,以质量%计:0.10%‑0.40%的C;0.10%‑1.0%的Si;1.0%‑2.0%的Mn;0.05%‑0.40%的Mo;以及0.05%‑0.40%的V,并且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可选择地进一步包含作为任意添加元素的,以质量%计:0.01%‑0.1%的S;0.005%‑0.2%的Ti;0.001%‑0.03%的Al;0.50%以下的Cr;0.5%以下的Cu;以及0.5%以下的Ni,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04131248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178233.0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氮碳共渗的曲轴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氮碳共渗的曲轴的制造方法,所述氮碳共渗的曲轴通过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进行锻造和机械加工,并且进一步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至少进行应变释放热处理和随后的氮碳共渗处理而获得,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包含作为必需添加元素的,以质量%计:0.10%-0.40%的C;0.10%-1.0%的Si;1.0%-2.0%的Mn;0.05%-0.40%的Mo;以及0.05%-0.40%的V,并且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可选择地进一步包含作为任意添加元素的,以质量%计:0.01%-0.1%的S;0.005%-0.2%的Ti;0.001%-0.03%的Al;0.50%以下的Cr;0.5%以下的Cu;以及0.5%以下的Ni,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35562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180098556.7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22C38/00
Abstract: 提供切削性、弯曲疲劳强度、耐磨性、弯曲矫正性优异的钢材。钢材以质量%计含有C:0.25%~0.35%、Si:0.05%~0.35%、Mn:0.85%~1.20%、P:0.080%以下、S:0.030%~0.100%、Cr:0.10%以下、Ti:0.050%以下、Al:0.050%以下、N:0.005%~0.024%、O:0.0100%以下,并且剩余部分由Fe和杂质构成,说明书所规定的Fn1是1.00~2.05,Fn2是0.42~0.60。圆当量直径是5.0μm以上的MnS单独夹杂物和MnS复合夹杂物的数量密度是20个/mm2以上,MnS单独夹杂物和MnS复合夹杂物的总个数相对于夹杂物的总个数的比例是70%以上,MnS复合氧化物的个数相对于氧化物的总个数的比例是30%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