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973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19177.0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锂硫电池性能的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具体提供了一种将非对称四级铵盐——甲基三正丁基溴化铵作为添加剂的锂硫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硫电池,该电解液包括锂盐、醚基溶剂和添加剂;所述的添加剂为C13H30NBr,所述的锂盐的浓度为500~2000mmol/L,所述的C13H30NBr的浓度为50~150mmol/L。将该电解液用于组装锂硫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引入的C13H30NB含有高供体数的溴阴离子并结合了高稳定性的铵盐,C13H30NBr中的长链烷基可以有效促进放电终产物Li2S的3D成核生长,促进Li+离子传输,提升正极氧化反应动力学。本发明中锂硫电池电解液还能改变锂离子的溶剂化结构,在锂负极表面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硫利用率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12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88488.2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表面氟化高镍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首先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浸泡于硼酸溶液中,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预处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最后将预处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LiF混匀后烧结,得到表面氟化高镍三元层状正极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广泛,成本低廉,且经过表面氟化高镍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尤其在高电压下获得了较高的比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928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50820.9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效应的锂硫电池制备方法及锂硫电池,包括制备正极含磁性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锂硫电池,将所述锂硫电池先在无磁场环境下静置预设时间,然后在磁场中静置预设时间后,得到锂硫电池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调节方式简便易行,对锂硫电池的性能提升明显,磁场的施加有利于磁性金属氧化物导电性、吸附和催化多硫化物性能的提升,硫化锂的三维成核,有利于锂离子在负极的均匀沉积。本调节方式可以用于以磁性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的锂硫电池的性能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522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88491.4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表面改性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首先将钴酸锂正极材料浸泡在碱性溶液中,过滤洗涤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预处理的钴酸锂正极材料;最后将预处理的钴酸锂正极材料与镁盐混匀进行高温烧结,得到表面改性的钴酸锂正极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广泛,成本低廉,且经过表面改性后得到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尤其在高电压下获得了较高的比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2973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19176.6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诱导S3·‑自由基生成的锂硫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硫电池,通过向电解液中引入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四正辛基氯化铵((C8H17)4NCl),促进S3·‑自由基的生成与稳定,该锂硫电池电解液包括锂盐、醚基溶剂和添加剂;所述的添加剂为四正辛基氯化铵,所述的四正辛基氯化铵的浓度为20~200mmol/L,此电解液可用于组装锂硫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引入四正辛基氯化铵制备锂硫电池电解液,改变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增强硫的转化动力学,促进S3·‑自由基的形成并提升其稳定性,从而促进其在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均匀生长,提升离子传输效率,另外,该电解液合成路径简单,降低了电池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96320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522471.7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2 , B82Y30/00 , H01M4/386 , H01M4/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碳自支撑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是由多孔碳纤维支撑体和渗透附着在碳纤维支撑体的表面或内部的硅组成。本发明先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含有硅源的高分子纤维状支撑体;然后将纤维状支撑体经过热处理工艺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自支撑复合负极材料。碳纤维结构可以提供导电网络和自支撑骨架,弥补硅电导率低的缺点,硅为活性物质。硅自支撑电极可免去加入粘合剂和导电碳材料,且本身的三维网络也可以提供大量的脱嵌锂通道,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