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6114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28157.6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吸附固定透性化乳酸菌转化菜油脚料生产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吸附固定载体的预处理;(2)制备透性化乳酸菌;(3)吸附固定透性化乳酸菌;(4)菜油脚料的乳化、酶解处理;(5)吸附固定透性化乳酸菌转化菜油脚料乳化、酶解液。本发明可实现农产品废弃物菜油脚料和废弃陶瓷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原料成本低,转化细胞密度高,转化率可达40%-60%,较游离的透性化乳酸菌转化高20%左右,转化过程不易染菌,干扰物质少,产物易分离,菌体可以重复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03111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79707.0
申请日:2014-06-2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广昌白莲蛋白质提取方法,按以下步骤:(1)将广昌白莲研磨成粉状,用单层纱布筛出90-99%的细粉,再用双层纱布筛出约80-85%的细粉;将白莲粉放进40-70℃的水里,白莲粉与水的比例为1∶8-20;(2)添加pH值为8~13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10-15min后静置20-60min,将不溶于水的油状和乳状物去除后8000-12000r/min离心5-20min,收集离心液;(3)用盐酸将离心液pH值调到2-6后8000-12000r/min离心10-30min,收集沉淀物,进行真空抽滤干燥。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行强,所制备的蛋白质纯度较高,为广昌白莲蛋白质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最佳提取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060418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17002.9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6
Abstract: 一种完全利用微生物技术实现稻草秸秆转化成乙醇的方法,它采用具有产高效纤维素酶及互补木质素降解酶系特性的绿色木霉和里氏木霉混合发酵稻草秸秆,实现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的同步产生,达到微生物预处理稻草秸秆效果,并且通过变温工艺实现微生物所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对稻草秸秆的原位酶解糖化作用;最后,采用SA-PVA-SiO2固定化工艺对能发酵己糖产乙醇的酿酒酵母和能发酵戊糖产乙醇的热带假丝酵母进行混合共固定化包埋,构筑酵母菌适宜发酵产乙醇的微环境,提高了产乙醇的效率,低能耗,不污染,生产周期短,并实现了酵母菌的循环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561148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410728157.6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附固定透性化乳酸菌转化菜油脚料生产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吸附固定载体的预处理;(2)制备透性化乳酸菌;(3)吸附固定透性化乳酸菌;(4)菜油脚料的乳化、酶解处理;(5)吸附固定透性化乳酸菌转化菜油脚料乳化、酶解液。本发明可实现农产品废弃物菜油脚料和废弃陶瓷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原料成本低,转化细胞密度高,转化率可达40%‑60%,较游离的透性化乳酸菌转化高20%左右,转化过程不易染菌,干扰物质少,产物易分离,菌体可以重复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388482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584037.3
申请日:2014-10-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静息乳酸菌技术转化菜油脚料生产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包括:提取油脂,乳化,酶解,制备静息乳酸菌,静息乳酸菌转化菜油脚料提取油脂酶解液生成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的提取等步骤。本发明可实现农产品废弃物菜油脚料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原料成本低,转化细胞密度高,转化率可达20%-40%,转化过程不易染菌,干扰物质少,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014106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506971.4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12P21/06
Abstract: 广昌白莲中抗氧化多肽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称取广昌白莲蛋白质若干并配制成底物浓度为3-6%的水溶液,溶解后将溶液迅速升温至80-85℃,恒温10-15min;经预处理后,加磷酸缓冲液调pH至7.0-8.5,加入胰蛋白酶,酶解温度为45-60℃,酶用量为底物浓度的6-9%,酶解60-120min后,将酶解液迅速升温至90℃,保持20min,进行灭酶处理;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在以3000-4000r/min离心15-20min,取上清液,按照100克:100-120ml的比例在湿大孔吸附树脂DA201-C中加入胰蛋白酶解液,25℃在恒温摇床保持180-240min,转速为150-200r/min,用25%、50%、75%、100%的乙醇溶液依次洗脱120-150min,收集洗脱液真空干燥浓缩。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行强,HPLC-MS分析结果表明多肽分子量集中在1100-1900D之间,其抗氧化能力比使用微生物发酵获得的多肽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02615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95505.5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源混合杀菌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1)黑木耳子实体干粉与水按重量比l:40-50混均,70-100℃水浴中抽提2-5h,过滤,10000rpm离心20-50min,离心液用70%乙醇醇析,8000-12000rpm离心30min,收集沉淀后干燥获黑木耳稳定剂;(2)香菇子实体干粉与水按重量比1:15-30混均,4℃浸提3-5h,10000rpm离心25min,上清液用4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4℃冰箱中静置12h,10000-12000rpm离心15-30min,沉淀收集后放透析袋中用蒸馏水透析20-24h,收集透析液真空干燥后获香菇杀菌剂;(3)将黑木耳稳定剂与香菇杀菌剂按重量比1:8-12混均,再与水按重量比1:30-40混均,得到混合杀菌剂。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行强,对西瓜炭疽和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3.55-78.62%和80.43-95.71%,药效持续14-20天和8-12天。
-
公开(公告)号:CN104388482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410584037.3
申请日:2014-10-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静息乳酸菌技术转化菜油脚料生产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包括:提取油脂,乳化,酶解,制备静息乳酸菌,静息乳酸菌转化菜油脚料提取油脂酶解液生成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的提取等步骤。本发明可实现农产品废弃物菜油脚料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原料成本低,转化细胞密度高,转化率可达20%‑40%,转化过程不易染菌,干扰物质少,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026155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295505.5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源混合杀菌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1)黑木耳子实体干粉与水按重量比l:40-50混均,70-100℃水浴中抽提2-5h,过滤,10000rpm离心20-50min,离心液用70%乙醇醇析,8000-12000rpm离心30min,收集沉淀后干燥获黑木耳稳定剂;(2)香菇子实体干粉与水按重量比1:15-30混均,4℃浸提3-5h,10000rpm离心25min,上清液用4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4℃冰箱中静置12h,10000-12000rpm离心15-30min,沉淀收集后放透析袋中用蒸馏水透析20-24h,收集透析液真空干燥后获香菇杀菌剂;(3)将黑木耳稳定剂与香菇杀菌剂按重量比1:8-12混均,再与水按重量比1:30-40混均,得到混合杀菌剂。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行强,对西瓜炭疽和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3.55-78.62%和80.43-95.71%,药效持续14-20天和8-12天。
-
公开(公告)号:CN103014106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06971.4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12P21/06
Abstract: 广昌白莲中抗氧化多肽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称取广昌白莲蛋白质若干并配制成底物浓度为3-6%的水溶液,溶解后将溶液迅速升温至80-85℃,恒温10-15min;经预处理后,加磷酸缓冲液调pH至7.0-8.5,加入胰蛋白酶,酶解温度为45-60℃,酶用量为底物浓度的6-9%,酶解60-120min后,将酶解液迅速升温至90℃,保持20min,进行灭酶处理;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在以3000-4000r/min离心15-20min,取上清液,按照100克:100-120ml的比例在湿大孔吸附树脂DA201-C中加入胰蛋白酶解液,25℃在恒温摇床保持180-240min,转速为150-200r/min,用25%、50%、75%、100%的乙醇溶液依次洗脱120-150min,收集洗脱液真空干燥浓缩。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行强,HPLC-MS分析结果表明多肽分子量集中在1100-1900D之间,其抗氧化能力比使用微生物发酵获得的多肽更强。
-
-
-
-
-
-
-
-
-